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白湘云书社
  • 困难家庭的性别差异与相关对策研究  9787030715746 张浩淼 科学出版社
图文详情

困难家庭的性别差异与相关对策研究 9787030715746 张浩淼 科学出版社

举报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030715746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61.60 7.0折

定价 ¥8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8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3.04% (256笔)
    好评率
    99.62%
    发货时间
    8.87小时
    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11538757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困难家庭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困难家庭人口经济状况的性别差异

       3.1 困难家庭人口构成的性别差异分析

       3.2 困难家庭主要困难的性别差异分析

       3.3 困难家庭经济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困难家庭社会救助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4.1 困难家庭享受社会救助的性别差异

       4.2 困难家庭享受大力度优惠生活保障制度的性别差异

       4.3 困难家庭对社会救助评价与期待的性别差异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困难家庭对困难和救助体验与感受的性别差异

       5.1 受访男女低保户主基本情况差异

       5.2 困难家庭对困难感受的性别差异

       5.3 困难家庭对社会救助体验与感受的性别差异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应对我国困难家庭性别差异的相关对策

       6.1 理念目标:推动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

       6.2 政策设计:构建性别敏感的社会政策

       6.3 技术方案:选择合理适当的实施方式

      第7章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7~2018年四川省低保家庭访谈提纲

      附录2 2017~2018年四川省社区(村委会)低保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内容摘要
      1.1困难家庭研究背景和意义“社会性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实践发展起来的,是相对于“生理性别”“生物性别”“自然性别”而言的概念,其关键意义在于社会性(夏雪,2009)。社会性别是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成分,它把两性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认为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反映,分析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可以从探讨两性关系入手。现今,社会性别已发展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和研究视角。社会性别作为基本身份和基本社会关系,影响着人们平等获取资源的机会(蔡玉萍和杜平,2011),进而也影响着人们与贫困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僵硬的社会性别角色使女性在获得教育、平等参与劳动力市场、享受合理的薪资待遇及分享平等的权利与责任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使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贫困。199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贫困有一种女性的面孔”,这其实就指出了女性比男性更易陷入贫困且贫困程度更深的问题。贫困女性化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贫困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Finnoff,2015),这既是指贫困人口中女性人口比例增加,也指贫困家庭中以女性为户主的家庭所占比例增加(霍萱和林闽钢,2015)。贫困女性化不仅会给女性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还会对其子女的身心健康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陈银娥等,2015),如增加青少年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Holtz et al.,2015),也容易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比如,日本学者的研究发现,受助成人中有25.1%曾经在童年时生活在受助家庭中,这种情况在单亲母子家庭中尤为显著(NHK特别节目录制组,2017)。鉴于此,在反贫困和相关社会政策中,增加女性平等获取资源的机会和权利,已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例如,拉美国家的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救助项目中,救助金就只发放给女户主,以促进救助金的有效使用并增进性别平等和减少女性贫困。在中国,不少研究已经指出,女性贫困发生率高于男性。例如,《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1》显示,2010年在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中,男性人口贫困发生率为9.4%,而女性人口贫困发生率为9.8%,也就是说,贫困人口并非均质的而是存在着性别上的不平等,女性通常是贫困群体中的较贫困者,此外,由于社会性别因素的影响,男女两性在既有的社会关系建构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劳动分工和对资产权力拥有的不同,男性和女性易受损害性也不同,对贫困的体验和遭遇也有所不同(赵群,2005)。由于目前我国对贫困的测量和社会救助的单位均是家庭,女性个人被包含在困难家庭之中,贫困的性别差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相关低保和专项救助政策没有关注到社会性别结构对家庭的影响,缺乏社会性别敏感的救助政策,这会强化困难女性的边缘地位。因此,透过社会性别视角去考察我国困难家庭的性别差异,尤其是把女户主困难家庭与男户主困难家庭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弄清女性困难群体的特征,其家庭的贫困遭遇和现有社会救助等政策对其的支持等问题,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从学术价值上讲,研究困难家庭的性别差异可以从新的视角拓展对相对贫困的理解并拓展对困难家庭的研究空间,更多关注困难家庭中的女性福祉,而不仅将家庭视为一个单位或仅关注困难家庭中的儿童。西方的贫困女性化(feminizationof poverty)理论表明了贫困现象越来越趋于女性化和女户主家庭的特殊性,且指出了女户主家庭福利依赖的倾向和脱贫的困难性。关于中国困难家庭的性别差异和受助情况的本土研究发现,可以与西方贫困女性化理论进行比较并分析异同,由此带来理论启示并为未来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改变现有理论研究仅关注某一特殊类型女性困难群体或将女性困难群体置于一般贫困研究领域的现状。从应用价值上看,我国目前缺少分性别的贫困统计及专门的女性救助和反贫政策安排,在低保等相关救助政策的具体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忽略女性特殊需求及权益维护的问题,而单纯将其视为发展中的弱势群体或受助对象,缺少对其性别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启发。当下,离婚率攀升、独身女性增多及分居导致女户主困难家庭增多,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相对贫困日趋突出,本书可以促进相对贫困治理和性别平等的策略融合,有利于消除性别盲视并制定出性别敏感的救助政策和帮扶政策,因为如果从统计和研究上都无法关注到困难家庭的性别差异,那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符合贫困女性生存和发展需求的计划。本书有助于推动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低保等常态化帮扶政策,有利于实现性别平等并促进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

      精彩内容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是低保家庭的性别差异,主要目标是借助社会性别视角来考察并分析我国低保家庭的性别差异,与西方"贫困女性化"理论进行对话,并提出适合我国的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相关对策建议。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即问题提出、理论基础、性别差异分析和对策建议。,问题提出。提出低保家庭的性别差异及其对策这一重要的研究问题。第二,理论基础。考察我国低保家庭的性别差异及其对策主要需要运用以下理论:社会性别理论、贫困女性化理论以及社会救助的相关理论。第三,性别差异分析。包括低保家庭人口经济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低保家庭享受低保等社会救助及对社会救助的评价与期望的性别差异分析和低保家庭对贫困的体验和感受的性别差异。第四,对策建议。提出有针对性的、具有性别敏感性的对策。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