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白湘云书社
  • 中医内科学 9787521431896 李勇华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医内科学 9787521431896 李勇华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举报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21431896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47.50 6.6折

定价 ¥72.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7

    数量
    库存38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8.76% (562笔)
    好评率
    99.62%
    发货时间
    8.13小时
    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医药卫生
      货号:
      11708486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勇华,男,1976年8月生。中医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硕士(2007年),中医诊断学博士(2010年),中医内科学教授(2016年),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2017年)。第四批全国中医(基础)优秀人才项目研修人员,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重庆市第七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供职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师从于国医大师段亚亭,湖南中医药大学袁肇凯、赵国荣教授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寿彭、郑邦本主任中医师。为重庆市卫健委“西学中”《临床中成药应用》课程主持人。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冉雪峰》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副主编人卫版专科教材《中医内科学》和中医药版专科教材《中医儿科学》,其余副主编著作、教材还有6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庆市社科联、市教委、市卫计委科研项目6项,主研国家社科联、市科委、市教委、市卫计委等市级以上项目10余项。获得万州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市卫健委中医药科研成果三等奖3项,其余行指委、市教委、万州区科技奖励5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

      目录
      绪论·一、中医内科学的概述…二、中医内科学的学术发展源流三、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四、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006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节感冒第二节咳嗽第三节 哮病第四节喘证第五节肺痈第六节肺痨第七节肺胀第二章 心脑系病证·第一节 心悸第二节 胸痹第三节 不寐第四节 头痛第五节眩晕第六节中风第七节痫病第八节 痴呆第三章脾胃系病证第一节胃痛第二节痞满第三节呕吐第四节噎膈第五节呃逆第六节腹痛第七节泄泻第八节痢疾第九节便秘第四章肝胆系病证第一节胁痛第二节 黄疸第三节积聚第四节 鼓胀第五章肾膀胱系病证第一节 水肿第二节 淋证第三节癃闭第四节阳痿第五节 耳鸣耳聋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郁证第二节血证第三节痰饮第四节消渴第五节汗证第六节内伤发热第七节 虚劳第八节癌病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第一节痹证第二节痿证第三节颤证第四节腰痛附录中医内科疾病脏腑证治临床思维… …345中医内科常用方剂…

      内容摘要
      绪论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反映了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一、中医内科学的概述中医内科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的法则,系统地阐述和治疗内科病证的一门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其内容极为广泛,主要包括外感时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疾病,二者各有其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但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中医内科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树立中医临床思维。基础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内科学的进一步讲授和临床实习,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医临床各学科则必须以内科学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熟悉本学科的特点和技能。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可见中医内科学涉及的范围甚广,传统将其研究的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一般来说,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多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杂病,常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术的发展,学科的分化,原属中医内科学范畴的外感病如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已另设专科。本书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内伤杂病和部分外感病,即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其体系分为肺系病证、心脑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系病证、肾膀胱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和经络肢体病证。中医内科学研究和阐明的内容包括每系统疾病共同的主要证候及特征、病因病机、治疗要点;每病证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本病证与西医疾病的关系、病证的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及方法、病证的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规律及方法等内容。二、中医内科学的学术发展源流(一)奠基时期自战国迄秦汉这一时期,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时期。《黄帝内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已见理、法、方、药的雏形,成为内科学理论的渊源。另外,《黄帝内经》还记叙了200多种内科病证,从病因、病理、病性转化及预后等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从而为内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东汉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使其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张仲景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临证时因证立法,以法系方,按方遣药,而且注意剂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书中共制375首方剂,有诸多功效卓著的名方,一直沿用至今,疗效显著。(二)继承发展时期隋唐时代,对内科多种疾病已有详细的论述,如对伤寒、中风、天行、温病、脚气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等都积累了一定的治疗经验,对绦虫病、麻风、恙虫病、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亦具有较高的水平。隋·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是一部公认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及证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分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是两部大型临床医学全书,所载内科病证的治疗方法丰富多彩。宋代《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是国家颁行的大型方书,收载了大量的内科方药。从宋代起,金、元、明三代均设有大方脉科,为治疗成人各种内科疾病的专科,促进了内科的发展。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金元时代四大医家的出现,他们各自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人体状况及发病特点,总结了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刘完素认为“火热”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故力倡火热致病的机理,创立“火热论”;在治疗上,善于使用寒凉药物,后人称之为“寒凉派”。张子和受刘完素的学术影响并加以发挥,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病邪之侵害,不论外因、内因致病,一经损害人体,即应设法祛邪外出,勿使滞留体内为患。他将汗、吐、下三法广泛运用于临床,并有独到的见解。因其治病以攻邪为主,后人称为“攻下派”。李杲生活于金元混战、社会动荡之年,人们饥寒交迫,民不聊生,体质虚弱,从而使脾胃在人体发病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由此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病时则多用补气升阳的药物。因其擅长温补脾胃,后世称为“补土派”。朱丹溪研究了先世医家的学术思想和著作,熔各家学说于一炉,独树“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之观点。在治疗上,竭力主张滋阴降火之法,故后世称他为“滋阴派”。此四者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四大学派。

      主编推荐
      中医药职业教育是医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医药行业多样化人才、传承中医药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充分体现教材育人功能,适应“互联网 +”新时代要求,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医药类创新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启动了本套教材的组织编写工作。 本套教材包含 21门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一、教材定位明确 ,强化精品意识 本套教材认真贯彻教改精神,强化精品意识,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认真遵循“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原则,在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符合中医类专业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与特定学制、特定对象、特定层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力求体现“专科特色、技能特点、时代特征”。以中医药类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教材建设的主题框架,充分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优选性和适用性,注意与本科教材和中职教材的差异性,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二、落实立德树人,体现课程思政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是教材建设的根本任务。本套教材注重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精神、法治意识,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弘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以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三、紧跟行业发展,精耕教材内容 当前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提质培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部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强调:教材编写应遵循教材建设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紧扣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满足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本套教材编写以学生为本,以岗位职业需求为标准,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增加实训内容和课时的设置,力争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突出鲜明的专业特色。内容编写上注意与时俱进,注重吸收融入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实现教材与时代的融合,以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岗位需求,体现学考结合 为深入贯彻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推动的 1+X证书制度,本套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需要,将岗位技能要求、劳动教育理念、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等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教材,突出实用和实践。教材理论内容和实训项目的设置涵盖相关考试内容和知识点,做到学考结合,满足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各种适合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或资格证书的需求,以提升其就业创业本领。 五、配套数字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本套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编写纸质教材的同时,重视数字资源配套增值服务的建设,通过教学课件 PPT、思维导图、视频微课、题库等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利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成熟的“医药大学堂”智能化在线教学平台,能够实现在线教学、在线评价、在线答疑、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在线互动等功能,极大提升教学手段,满足教学管理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提供支撑。 六、以学生为本,创新编写形式 本套教材在编写形式上坚持创新,在内容设置上注重模块化编写形式,整套教材设立相对统一的编写模块,模块设计分为“必设模块”和“选设模块”两种类型。“必设模块”是每本教材必须采用的栏目,使整套教材整齐划一。“选设模块”是每本教材根据课程的特点自行设计,目的是增强课堂互动和教材的可读性,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模块设置注重融入中医经典,融入课程思政,融入职业技能与中医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凸显本轮中医学专业教材编写的“传承创新”特色。 为编写出版一套高质量的精品教材,本套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给予了很多宝贵的、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参编的几十所院校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教材的编写专家均为一线优秀教师,他们业务精良,经验丰富,态度认真严谨,为本套教材的编写献计献策、精益求精、无私奉献,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套教材目标明确,以满足高等职业院校中医药类专业教育教学需求和应用型中医药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宗旨,旨在打造一套与时俱进、教考融合、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中医类高职教材。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为促进我国中医类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希望各院校师生在教材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以便不断修订完善,为下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精彩内容
      本书共收55个中医病证,按肺病证、心脑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膀胱病证和气血津液病证依次分述。每种具体病证分别从定义、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治疗、转归与预后、护理与调摄、预防与康复、医论提要、医案选粹、现代研究等方面阐述。本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厂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权威、实用、创新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也反映了各位参编专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现今内容最全、体例最新、论理最深、文献最精丰富且实用的中医内科参考书。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