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白湘云书社
  • 东北大学往事 9787510860164 张在军 著 九州出版社

东北大学往事 9787510860164 张在军 著 九州出版社

举报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 作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ISBN:    978751086016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1086016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32.40 6.8折

定价 ¥4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26

    数量
    库存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8.8% (555笔)
    好评率
    99.62%
    发货时间
    8.17小时
    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1201641960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在军,笔名张弩弓。栖身岭南的“九头鸟”,十年来致力于巴蜀文化暨民国教育史的研究写作。著有“武大系列”五种:《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西迁与东还: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编年史稿》《坚守与薪传: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才情与风范: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续编》《当乐山遇上珞珈山:老武大西迁往事》,另著有《战乱与革命中的东北大学》《文化苦语》《真想来生做狗》《满天星》《花香笔不香》《笔不香二集》等。

      目录
      引言:这是一部国难史
      第一章 流离燕市(1931.9―1937.2)
      一、炮弹从校园上空飞过
      二、国难当头,士报国恩
      三、短暂的辉煌
      四、离家,流亡到北平
      五、北平东北大学
      六、留学生束装归国
      七、学生军事训练
      八、奥运场上的第一个中国人
      九、张学良旅欧前后
      十、宁恩承去职,王卓然主校
      十一、站在“一二·九”运动的最前列
      十二、“一二·一六”大游行
      十三、反西迁运动
      十四、大逮捕始末
      十五、办抗日的大学
      十六、“一二·一二”大示威
      十七、同学会与学生会的冲突事件
      十八、反“接收”运动
      第二章 转徙长安(1936.2―1938.3)
      一、西安分校
      二、艳晚事件
      三、抗日救亡运动
      四、西安事变
      五、接收与改组
      第三章 南渡潼川(1938.4―1946.9)
      一、蒋鼎文密劝南迁
      二、蜀道难
      三、杜甫寄寓处
      四、办学经费与衣食住行
      五、组织变化与人事更迭
      六、名师汇聚,盛极一时
      七、“精明人物”臧启芳
      八、国史研究部与文科研究所
      九、从草堂书院到草堂国专
      十、学术刊物与学术团体
      十一、疾病与校医
      十二、日祸与防空
      十三、闲情与雅兴
      十四、雨后春笋般的壁报
      十五、东北问题研究社
      十六、十万青年十万军
      十七、催生学生自治会
      十八、抗敌国剧社与实验剧团
      十九、文协川北分会
      二十、学习社与祖国社
      二十一、抗战胜利了
      第四章 复员沈阳(1946.5―1948.6)
      一、三千公里回乡路
      二、方永蒸筹办先修班
      三、回到母亲的怀抱
      四、包围朱家骅
      五、从冬令营到集中营
      第五章 再迁北平(1948.6―1949.2)
      一、铁狮子胡同和光明殿
      二、“七五”惨案
      三、“七九”大游行
      四、时局变化
      尾章:1949年前后
      后记
      附录:弦歌不辍的流徙史诗 丁乙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正如陈平原先生所言,“抗日战争中,于颠簸流离中弦歌不辍的,不仅是西南联大,还有很多同样可歌可泣的‘大学故事’”,比如东北大学。
      张在军著的《东北大学往事(1931-1949)》讲述了1931年“九一八”的炮声,让东北大学成为近代中国靠前所流亡大学。从此,东大师生背井离乡,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借住开封,南渡潼川,抗战胜利之后方复员沈阳,至辽沈会战打响之际再迁北平,很后伴随着全国解放而解体。
      十八年的流亡路,让东北大学成为近代中国流亡时间很长的大学。

      精彩内容
      序一:中国学术研究的希望谢 泳在军是我没有见过面的朋友。前些年他每有新著出版,都不忘寄我。初期我以为他是职业研究,后来了解多了,才发现他对民国高校的兴趣和热情完全发自内心,所有研究都是自己选题,一切经费也都是自己负责。我也多次想问在军,他研究民国大学的原初动力来自何处,个人花费近十年的精力选择这个难题,其中乐趣何在?但终于是没有问,我只读他的书。先是一本关于武汉大学的研究,后来就是这本关于东北大学的研究,他还有写西北联合大学的学术计划,可以称得上是雄心勃勃了。说实话,就是专门在学校和研究所的职业研究者,也很少有在军这样的持续研究热情,我想这也许才是中国学术研究的希望。中国科学界有所谓“民科现象”,那些人试图用自己的研究力量来解决科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们一般都没有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也不在专业的研究机关,但他们就是有天生的好奇心。因为民间科学研究者多没有受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所以在中国科学界有很多嘲笑他们的人。2004 年夏天,我曾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做过一年访问研究,对“民科现象”稍有耳闻。这些人有明显的短处,但在整体上我反对科学界有些人以专业训练歧视他们,因为道理非常简单,这些人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发自内心,是一种痴迷的知识追求,有时候在职业科学家看来难免有好笑处,但在知识面前没有傲慢,没有专业训练不等于对知识没有热情或这种热情中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还有就是这些民间科学爱好者绝对没用国家的经费,总比无端空耗公帑的研究者在道德上更高尚。我甚至认为在知识追求上最后无功而返也不是什么坏事,也是人生时光的一种流逝方式,古人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民科现象”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学科特点,人文社会科学界对专业训练要求并不很严格,有些业余研究往往比专业研究做得还好,此类事在自然科学界少有,但在人文社会科学界却极为常见。我自己虽然得朋友关照,中年后到了大学里混饭,但之前我也是纯粹的业余研究,业余研究的好处就是完全凭兴趣而无功利。在军的研究放在专业研究中毫不逊色,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判断,我的偏见是对知识有兴趣,自然也就有能力,无兴趣则无能力。大体来说,在军的学术研究可放在一般高等教育史范围,也可放在校史研究里,但我更愿意将在军的研究作为历史研究看,因为他的研究中寄托了他对现实的很多判断和关怀,他对历史真相的探索有相当清晰的时代感受,他选择的民国大学均有他个人的情感寄寓其中。就选题来观察,在军这几个选题通常都只能以集体力量才可完成,比如像东北大学这样的题目,就是动员有关联的高校当重大课题来完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在军以一人之力完成,可以想见其人的努力与热情。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