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白湘云书社
  • 温养治痹显神奇——旷惠桃教授论治风湿病 9787571012632 旷惠桃,兰红勤,王莘智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温养治痹显神奇——旷惠桃教授论治风湿病 9787571012632 旷惠桃,兰红勤,王莘智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举报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7101263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29.30 6.1折

定价 ¥4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13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医药卫生
      货号:
      31299863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旷惠桃,湖南中医药附属医院原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旷惠桃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主编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厅科研课题4项,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3项。本书为作者第33部著作。


      目录
      导言  旷惠桃从医之路
      上篇  旷惠桃学术思想

      1 总 论
      风湿病的发展历史与含义 | 
      风湿病的分类 | 
      风湿病的病因 | 
      风湿病的发病机制 | 
      风湿病的临床特性 | 
      2  首倡中医治痹重温养
      表有寒湿者,宜温通宣散治之 | 
      血虚寒凝者,宜温运气血治之 | 
      阳虚寒盛者,当温补阳气治之 | 
      湿热痹阻者,清利湿热亦不忘通阳 | 
      脾阳亏虚者,温脾建中为法 | 
      肝肾不足者,予温养肝肾之法 | 
      间歇期以及治疗期,宜温暖调养之法 | 
      3  论说温养法源流和临床应用原则
      理论渊源 | 
      为何中医治痹重温养 | 
      温养法临床应用要点 | 
      温养法机制探讨 | 
      4  详述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优势
      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 
      迅速减轻患者症状,有效减缓疾病进程 | 
      弥补西药不足,并减轻其毒副作用 | 
      调节患者免疫功能 | 
      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作用 | 
      中成药制剂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疗效肯定 | 
      结合实验研究成果灵活用药,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 
      中药远期疗效好,生活质量高 | 
      中药毒副作用少,可以长期乃至终身服用 | 
      中医康复手段多样,注重养治结合 | 
      5  总结风湿病中西医结合用药思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主要用药思路 | 
      中西医结合用药模式 | 
      6  深论“顽痹”中医治则
      扶正祛邪,分清主次先后,常需二者兼顾 | 
      明辨标本,审察轻重缓急,多宜标本同治 | 
      异法方宜,当因时因地因人,区别对待 | 
      宣散温通,据“不通”之所在而通之,注重温阳通络 | 
      综合治疗,多因素、多层次、多属性调治 | 
      7  风湿病探索中医药治疗机制
      温散发表,祛逐外邪 | 
      化痰逐瘀,驱除内邪 | 
      调和营卫,解除风邪 | 
      健脾和胃,温化内湿 | 
      补气养血,通经活络 |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 
      温补阳气,化散阴邪 | 
      扶助正气,提高体质 | 
      综合调养,促愈防复 | 
      8总结运用《金匮要略》理论指导风湿类疾病临证经验
      初发期——注重温散宣通以驱其邪 | 
      缓解期——注重温补脾肾以扶其正 | 
      合并病——注意标本缓急处理得当 | 
      顽痹证——注意配合使用动物、虫类药物 | 
      9评述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概况
      病名归属 | 
      病因病机 | 
      辨证分型治疗 | 
      分期辨证治疗 | 
      中药外治 | 
      针灸治疗 | 
      专方治疗 | 
      内外合治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评述 | 
      10论说中西医结合防治痛风“四原则”
      中西结合,尽快控制急性关节炎发作 | 
      标本结合,尽量延长间歇期 | 
      养治结合,注重病后调摄与预防 | 
      本病与并病结合,防止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 
      11概述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理论探讨 | 
      临床研究 | 
      实验研究 | 
      展望 | 
      12验证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13风湿病患者主要康复措施
      中篇旷惠桃临证验案

      1温通宣散法治愈5年周身关节疼痛证患者
      2温里发表法治愈2年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
      3温经散寒法治愈5年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
      4温散寒湿法治愈6年肩周炎寒湿痹阻证者
      5温阳益肾法治愈5年腰椎病阳虚寒凝证者
      6温肾暖肝法治疗8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兼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7温养肝肾法治愈20年腰椎病、筋膜炎肝肾亏虚证者
      8温养气血法治疗7年颈椎病迁延不愈者
      9补气活血温经化痰法治疗6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10温里泻热法治疗长期服用激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11温肾暖肝法治疗20年类风湿关节炎久病迁延者
      12养血散寒法治愈2个月产后风湿病患者
      13养血散寒法治愈2个月产后风湿病患者
      14温中益气法治疗3年产后风湿病患者
      15温肾壮督法治疗8年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
      16温阳通痹法治疗2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17温经散寒法治疗1年雷诺病患者
      18温补和阳法治疗3年系统性硬化病兼雷诺现象患者
      19温经除湿、益气养血法治疗4年皮肌炎患者
      20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法治疗半年皮肌炎患者
      21益气养血、温阳散寒法治疗4年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患者
      22温阳散寒法治疗1年阳虚寒凝系统性硬化病患者
      23温经通络法治疗1年寒湿凝滞系统性硬化病患者
      24温运气血法治疗5年血瘀痰阻系统性硬化病患者
      25温补脾肾法治疗风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
      26养血通络汤治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迁延8年患者
      27清热利湿法治疗3年结缔组织病患者
      28清肝滋阴汤治疗2年干燥综合征患者
      29滋阴疏肝法治疗10年干燥综合征患者
      30滋阴疏肝汤到滋肾清热汤治疗8年干燥综合征患者
      31健脾祛湿法治疗2年痛风患者
      32清利湿热法治愈急性痛风病患者
      33滋阴清热法治疗13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34滋肾养阴法治疗14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下篇风湿病的辅助治疗方法

      1风湿病的常用药对
      牛膝杜仲 | 
      杜仲续断 | 
      续断黄精 | 
      女贞子白芍 | 
      白芍甘草 | 
      附子桂枝 | 
      川乌草乌 | 
      桑枝桂枝 | 
      川芎细辛 | 
      白芷细辛 | 
      徐长卿姜黄 | 
      海风藤络石藤 | 
      海桐皮豨莶草 | 
      络石藤鸡血藤 | 
      地龙全蝎 | 
      白僵蚕乌梢蛇 | 
      秦艽葛根 | 
      羌活秦艽 | 
      羌活独活 | 
      葛根防风 | 
      桑枝木瓜 | 
      防风防己 | 
      穿山甲鬼箭羽 | 
      苍术黄柏 | 
      枸杞子菊花 | 
      桑枝桑寄生 | 
      吴茱萸木瓜 | 
      桂枝知母 | 
      黄芪五加皮 | 
      黄芪防己 | 
      麻黄桂枝 | 
      麻黄细辛 | 
      姜黄桑枝 | 
      全蝎土鳖虫 | 
      麻黄白术 | 
      麻黄白芥子 | 
      桃仁红花 | 
      泽兰泽泻 | 
      乳香没药 | 
      天麻三七 | 
      秦艽鳖甲 | 
      桂枝白芍 | 
      全蝎蜈蚣 | 
      2风湿病常用药膳和常用药酒
      饮食注意 | 
      常用药膳 | 
      风湿病常用药酒 | 
      3风湿病及其合并症常用温灸疗法
      4风湿病常用康复体疗法
      传统康复体疗法 | 
      专病理筋修复法 | 
      体育疗法的注意事项 | 
      5风湿病常用外用贴膏
      谢辞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上、中、下篇。上篇主要介绍旷惠桃教授的学术思想,在深入论述风湿病的基本概念基础上,荟萃了旷惠桃从医近50年来对风湿病有关理论问题作出的深入、全面的探讨,并对其独到的“温养治痹”学术观点进行了系统阐述;中篇主要是旷惠桃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成员在最近几年跟诊过程中总结整理的临床验案,比较全面地收集了运用温养治痹法则治疗风湿病的临证验案;下篇主要总结和整理了旷惠桃用于治疗风湿病的常用药对、药膳食疗方、祛风除湿药酒以及常用温灸疗法、外治法、康复体疗方法等。

      主编推荐
      ★国医大师熊继柏作序推荐:本书获得国医大师熊继柏作序推荐,盛赞其“既有系统的理论阐述,又有详实
      的病案记录”,“诚为一部治疗风湿病的独特专著,更不愧是一部中医临床学的佳作”。

      ★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精华:本书集中展现了旷惠桃教授从医近50年来有关防治风湿病的学术思想,全面收集了旷惠桃教授运用“温养治痹”法则治疗风湿病的临证验案,总结整理了旷惠桃教授用于治疗风湿病的常用药对、药膳食疗、康复体疗法等风湿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充分说明了旷惠桃教授在中医风湿病领域的理论和临床贡献。

      精彩内容
      中篇旷惠桃临证验案1温通宣散法治愈5年周身关节疼痛患者李某,女,56岁。2018年冬天就诊。周身关节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10日。
      患者5年多来周身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曾多次到医院做风湿全套等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故未引起重视。近年来疼痛逐渐加重,经常关节、肌肉酸痛,夜中辗转不能安卧。近旬来,因气候寒冷,天寒地冻,寒气袭人,加之家中来客,冷水洗菜洗碗且劳累过度,病情突然加重。自觉周身关节、肌肉疼痛沉重,痛彻骨中,夜中辗转难卧;关节冷痛,犹如冰块,手足厥冷,活动屈伸不利,时伴恶寒咳嗽,甚则寒战,周身无汗。不仅如此,自觉肚脐周围潮湿,发冷,头盖骨冷痛,遇风寒尤甚,抽掣样疼痛。就诊时身穿4件毛衣、2件鸭绒棉袄(一长一短),戴着大棉帽、口罩、皮手套,只剩下2只眼睛在外。舌苔白,脉浮紧。
      中医诊断风湿寒性关节痛(寒湿痹证)。
      治法发汗散寒,温经祛湿。
      方药乌头汤加味:黄芪30g,白芍15g,制乌头6g,麻黄、炙甘草、桂枝、杏仁、白术、附子、干姜、羌活、独活各10g。7剂,每日1剂,水煎好后加白蜜1勺。服药1剂后,打电话来告知:周身微汗出,自觉全身轻松一些,疼痛稍减。
      二诊服药1周后来复诊,天气依然寒冷,但外面的鸭绒大衣已未穿,口罩已脱下,从外表看,精神已好很多。告知:恶寒寒战已止,咳嗽已平,周身骨关节、肌肉冷痛、头部冷痛均明显减轻,全身已较前轻松许多。但骨关节冷痛仍存,肚脐周围仍潮湿,且自觉头晕。突然想起《金匮要略》甘草附子汤方后有曰:“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头眩),勿怪,即时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尔。”于是击鼓再进,上方加薏苡仁30g,继服7剂。头晕好转,关节冷痛明显减轻,手足已转温。后用独活寄生汤加减30余剂调治而痊愈。
      按语风湿病初期或急性发作期,常因感受风寒湿邪,困郁肌表,阳气被郁,痹而不通,出现关节疼痛,伴有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此时只有通过开腠发汗,宣散肌表之风寒湿邪,使阳郁得通,气血畅行,痹痛方止。开腠发汗,首推麻黄。《金匮要略》乌头汤、麻黄加术汤均以麻黄为主。“寒胜则痛”,若患者表现出关节剧痛,畏寒喜温等寒凝之象,又当温经散寒,外除寒湿,内振阳气,方能使气血周流,疼痛乃止。温经散寒,首推乌头、附子,大辛大热,气性雄烈,逐寒止痛之力最强。《金匮要略》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均取乌头、附子等药温散寒湿之功而止痛。
      本案用乌头汤加味治疗,全方发汗散寒,温经祛湿止痛。方中乌头大辛大热,驱寒逐湿止痛为君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头、附子所含乌头碱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作用;麻黄辛温,通阳行痹为臣药;芍药、甘草、白蜜酸甘养阴,缓急止痛,又能降低乌头峻猛之性。因乌头剂量不大,未按原书用白蜜煎煮乌头,而是在煎好的药汁中加兑白蜜,既制乌头毒性且能和胃。旷教授平时凡用乌头每剂超过6g均嘱咐患者兑入白蜜和匀而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数万例,从未见中毒现象。黄芪益气固表,且防麻黄发散过度,共为使佐药。加入桂枝、杏仁、白术即麻黄加术汤发汗散寒祛湿,取麻黄配白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并可行表里之湿。加附子一味方中即有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之意,既能温经散寒,又能助阳除湿;加干姜是因患者脐周湿冷,“脐乃神阙”,位于中焦,取肾着病“腹重如带五千钱”用干姜苓术汤温中散寒祛湿之意;加羌活、独活意在加强祛湿力量(因患者身重甚乃湿重之故);力尚不及,药后出现头晕(如冒状)之症,故二诊时加薏苡仁取麻杏薏甘汤之意以加强除湿力量,果然头晕及关节冷痛,头盖骨冷痛等症能较快好转,患者十分感激。
      上方实际上集乌头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三附子汤于一炉。张仲景制方严谨而且精炼,几味药的调整,使全方有发有收,有刚有柔,温散宣通,达邪外出,风湿初起表寒疼痛证,用之取效很快。上述诸方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以及头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属于寒性疼痛者有效良方。
      2温里发表法治愈2年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王某,男,56岁。2018年1月19日就诊。四肢及胸背冷痛2年,加重半个月。
      患者自小体弱,长期从事矿工工作,环境阴冷潮湿且经常坐卧湿地休息。2年前开始出现四肢及胸背冷痛,受凉后加重,曾在家行艾灸治疗,症状可稍改善,时常反复。半个月前雪天劳作后冷痛感突发加重,刻下见:四肢及胸背冷痛,触之如冰,双膝关节稍有屈伸不利,遇寒则重,胃脘部冷痛,不欲饮食,无口干口苦,饮食尚可,小便清长,大便可。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紧。
      中医诊断风湿寒性关节痛(寒湿凝滞证)。
      治法温里发表,通络止痛。
      方药五积通痹汤加味:苍术、白芍、黄芪各15g,干姜、紫苏梗、白芷、陈皮、半夏、枳壳、厚朴、当归、川芎各10g,茯苓30g,肉桂3g,麻黄、甘草各5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2018年1月26日,全身冷痛较前明显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原方继续服用7剂,并嘱做丸剂以善后。
      按语《黄帝内经》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袖珍方》曰:“多由体虚之人,腠理空疏,为风寒湿三气所侵,不能随时驱散,流注经络,久而为痹病者也。”《圣济总录》曰:“风寒湿三气所以杂至,合而为痹,浅则客于肌肤,深则留于骨髓,阳多者行流散徒而靡常,阴多者凝泣滞碍而有着,虽异状殊态,然即三气以求之,则所谓痹者可得而察矣。”患者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较弱,加之工作休息环境潮湿阴冷,寒湿之邪侵入机体,闭阻经络关节,寒性收引,湿性重着粘滞,故见四肢胸背冷痛,触之不温;寒湿凝滞,气血失于宣通,经脉拘挛,故见关节活动不利;寒湿遏于中焦之脾胃者,中阳不足,纳运失常,故胃脘冷痛,不欲饮食。《景岳全书》曰:“痹证之寒胜者,但察其表里俱无热证,即当从温治之,宜五积散。”五积通痹汤为旷教授经验方,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积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具有解表温里、散寒祛湿、理气活血之功效。汪昂《医方集解》载五积散:“此阴阳表里通用之剂也。麻黄、桂枝所以解表散寒……芎、归、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湿……所以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也。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苍术苦温辛烈,其苦燥之质能燥湿运脾,其辛烈之性有助温阳发汗,《本草备要》曰其能“燥胃强脾,发汗除湿,能升发胃中阳气,止吐泻,逐痰水,消肿满”。麻黄辛温散寒,《日华子本草》曰其“通九窍,调血脉”,可助苍术发汗解表;干姜辛热,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主治秘要》曰其“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可助苍术温散寒湿;紫苏梗辛温,《得配本草》曰其“理气,和血,解郁,止痛”,既可助麻黄以宣肺解表,又可助术、姜散寒温里;三者共为臣药。白芷辛温,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滇南本草》曰其“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可助麻黄解表散寒;半夏、陈皮、茯苓、厚朴、枳壳助苍术利气、袪湿、除满;肉桂辛热,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日华子本草》曰其“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可助干姜以温里袪寒;黄芪甘温,益气养血;以上共为佐药。当归、白芍、川芎引诸药入血分,以除血分之寒湿,且有活血止痛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以上共为使药。诸药合用,温里散寒、理气活血,配伍精妙组方严谨,故疗效显著。
      3温经散寒法治愈5年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张某,男,51岁,2019年11月14日就诊。双下肢及足踝关节冷痛5年,加重1个月。
      患者5年前自觉双下肢及足踝关节疼痛并逐年加重,多呈冷痛、胀痛,阴雨天及受凉后疼痛尤甚,于当地医院多次就诊,检查风湿全套、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均无异常,诊断未明确,亦未曾规范治疗。1个月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双下肢及足踝冷痛,阴雨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未予重视,刻下见双下肢及足踝冷痛,屈伸不利,遇寒则重,得温则减,近来阴雨天疼痛频发,无口干口苦,食纳尚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弦。
      中医诊断风湿寒性关节痛(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补益肝肾。
      方药散寒通痹汤加味:制川乌、细辛各3g,麻黄、桂枝、甘草各5g,制附片、干姜、黄芪、川芎、白芍、独活、牛膝各10g,当归、杜仲各2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2019年11月23日,双下肢及关节冷痛较前明显改善。去制川乌、制附片、干姜,加淫羊藿、巴戟天各10g。10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散寒通痹汤为旷教授经验方,由《金匮要略》乌头汤合《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而成。《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曰:“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寒溯源集》曰麻黄附子细辛汤“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云。”《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金匮翼》曰:“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也。治宜通引阳气,温润经络,血气得温而宣流,则无壅闭矣。”阳气不充,阴寒内盛,气血凝滞不通,经脉拘急收引,故见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当拟温经散寒治之,以散寒通痹汤加味。
      方中川乌、附片、干姜为君。川乌可“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毒”。《本草备要》曰:“附子辛甘有毒……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本草求真》曰:“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因川乌搜寒止痛的效力大,附子逐寒回阳之力猛,干姜温经散寒功力卓。三者共用,散收相合,可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麻黄、桂枝、细辛虽属解表之品,此方用之可助乌、附、姜散寒之功,配合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以扶正,以上皆为臣药。桂枝温经通脉,利湿行血,《本经疏证》曰:“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麻黄解表散寒,《本草正》曰:“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细辛祛风散寒,温中下气,《本草经疏》曰:“细辛,风药也……温则发散,故主咳逆……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本草汇言》曰:“细辛,伍姜、桂能祛脏腑之寒,伍附子能散诸疾之冷。”黄芪补气升阳,生津养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本草新编》曰:“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另伍川芎行气燥湿,活血止痛,《日华子本草》曰其可“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药性论》曰:“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壅气,治邪痛败血。”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可治“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川牛膝性平,可“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寒湿腰腿骨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玉楸药解》曰其可“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以上共为佐药。甘草为使,不仅可调和诸药,还可伍白芍缓急止痛,伍干姜温振中阳,并解乌、附之毒。诸药相伍,共收温经散寒、补益肝肾之效。
      本方虽可温经散寒,但乌头、附子皆为大辛大热大毒之品,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因辛热之品易耗伤阴液,故痛止之后,应注意气血耗伤,酌加温补肾阳之品以善后,临床效果甚佳。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