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白湘云书社
  • 国学之树(重新发现古中国人的思维智慧) 9787570213375 许文胜 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学之树(重新发现古中国人的思维智慧) 9787570213375 许文胜 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举报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发货,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70213375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38.30 6.6折

定价 ¥5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12-31

    数量
    库存7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9699653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许文胜,国学管理应用创建者,代中国互联网推动者,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秉承“用《易经》系统阐述管理内涵”的宗旨,以对《易经》三十三年的深入研究,结合互联网管理的经验成功创建了太极管理理论。

      目录

      第一章?说文解字,展现文化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古人怎样理解『文化』 …003
      第二节?文化的现代阐释:有知识,还是有文化 …008
      第三节?追求中正平衡,是中国文化传承8000年的基石 …012
      第四节?国学,中国文化层的设计 …021

      第二章?国学树根:《易经》,让古代文化绽放的系统理论
      第一节?《易经》是谁 …035
      第二节?《易经》影响了谁 …037
      第三节?《易经》都有谁 …040
      第四节?《易经》的道、法、术 …050

      第三章?国学汁液:汉字,中华文明流动的血液
      第一节?中华文明的界定 …071
      第二节?《易经》是汉字造字的根源 …075
      第三节?破译正体汉字的构造密码 …080

      第四章?国学树干:儒道释,中华文化的基础哲学
      第一节?儒家,教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090
      第二节?道家,让你成为依照自然规律生活的人 …100
      第三节?释家,让你成为心无挂碍自由的人 …107

      第五章?国学树枝:墨法兵谋名农,自成体系的中国智慧
      第一节?墨家,曾经塑造国人品德的中国哲学 …116
      第二节?法家,古代中国特有的组织管理理论体系 …125
      第三节?兵家,美国崇尚的军事战略战术论 …135
      第四节?谋家,师父创造的韬略论 …144
      第五节?名家,重新认识历的辩证逻辑 …153
      第六节?农家,影响千年的管理理论 …157

      第六章?国学树皮:中医,世界上具备辩证哲学体系的医学
      第一节?《易经》在中医 …164
      第二节?中医的『中』讲的是平衡 …165
      第三节?人体是宇宙自然的全息模拟 …167
      第四节?中西医的天然差异 …169

      第七章?国学花叶:琴棋书画,中国思维的四种境界
      第一节?琴棋书画,古代文人的四种思维训练 …175
      第二节?国画,由思维境界决定艺术价值的绘画 …176
      第三节?书法,系统展现文字美学的艺术表达 …178
      第四节?围棋,展现阴阳思维的智力运动 …181
      第五节?古琴,音乐治疗的乐器 183

      第八章?国学之树的成长:史家,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史家精髓—任何组织在适合的时空下都可以成功 …189

      午?语? ?? …195
      参考书目? ?? …197


      内容摘要
          秘辛: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会觉得谁是有文化的人呢?他们是懂古诗词的人?懂文学的人?懂艺术、懂收藏、研究历史的人?似乎文化总是和一个人读了多少书,上了多少学,学历高低,拥有的知识是成正比的。而实际上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已经与文化的本意相差甚远了,很多人总是把“文化”和“知识”混淆看待。知识是对自然的事物现象的认知和总结形成论述的总和。而文化是要发现事物内在本质,并不断发现其规律,形成系统理论,对实践应用具有指导意义。知识属于文化,文化升华于知识之上。知识是基于某一领域所展开的认知体现,具有碎片化的特征,也具有无限扩张和延展的趋势。比如,我们学历史,学习了不同朝代的过往经历以及人物概况,这些是知识的范畴。再如我们用手机APP租车,这里面有一套程序和步骤,我们学会了用手机租车,这也是一套知识,但不是文化。文化是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特性。当你了解了历史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并能触类旁通总结机理,这就有文化了。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但是有文化肯定会让人对知识的掌握变得容易。我们现代人一说起文化常常会说一句“这人特有文化”,其实他可能不是特有文化,只是特有知识。只有从知识中找到规律,并且还能够应用并指导实践的人,才称得上是有文化。所以真正从根本上讲,做到有文化不容易,在某个领域有文化相对可行,但跨领域有文化却很好不容易,现实中更多的还是有知识的人。文化在自然形态上具有两个表现形式。一个属于精神思想层面,另一个属于应用层面。精神层面是内在的,它是由思维衍生出来的思想和观念。而应用是外在的,是思想意识与自然事物结合产生的应用。比如说天文,人们通过探索自然,了解了天体的运行规律,再通过天文来记录时间,到后来衍生到信息通信技术,这些都对人类进步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这些都是文化的展现。诸如地理、科技、军事、数学、艺术、生活……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现在人们由于不了解文化本真的含义,把文化和科技割裂了。说这个人是搞文化研究的,那个人是搞科技研究的。其实错了,这些不同领域的根源全在文化上,是“人文化成”的产物。在文化的下才会有科技,因为没有相应的文化,就没有发现科学技术的思维原理,更谈不上创造出科学成果。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1894年清政府和日本打了一场败仗,导致清政府直接和间接赔给了日本2亿两白银,这场败仗就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在中国文化目前具有特别的意义,是一场用中国文化理念击碎清政府的战争。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当时的国民对中国文化和制度的自信心遭到重挫,开始想全面学习西方,所以在1906年废除了实行千年的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度。提到科举,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那是落后的代表,是一种腐朽的、教条的考试制度。其实,以这种机械的、割裂式的、静止的态度来看待科举制度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在于从历史长河中一个微观的点上看待科举制度。如果认真研究过科举制度,把时间轴拉长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科举考试在明代以前,是世界上少见的、针对很好精英的选拔体系。隋朝开始出现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到唐代科举考试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内容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数学、医学、法律、哲学、天文、艺术等。考生通过乡试之后,才可以赴京参加会试。会试共考三场,每场考试考三天,一共九天。一场考试不允许出门,自带干粮,以防止作弊。古代中国的考试题目不是现在的ABCD选择题,选择题是让人们用线性逻辑思维推理问题,这类题通常容易,但缺点在于根本无法展示自己对学问的理解和观点。 当时的科举制度虽然讲究对经书典籍的熟谙,有很多类似完型填空的内容,但重点却在开放型策问上,目的是考查考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考生要针对治理国家,解决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这些能展示考生是否具有统筹全局的能力,体现思维水平的高低。所以没有很好的才学、独到的思维和扎实的全科基础知识,是根本无法考取功名的。同时,当时的中国科举制度也是一个让一介平民有可能瞬间进阶国家领导阶层的选拔体系。就是精英靠本事,避免世袭制度的弊端。所以清朝以前的科举制度是很好很好的人才选拔制度。而清朝时期,面对与正统中华文化的冲突,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逐渐开始改革科举制度,使其变了味,它逐渐变成了一种死板、固化的制度。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用船坚炮利打开了清朝的大门,甲午战争以及和其他西方列强的交手,清政府均告失败,凄惨落幕。在被侵略的年代,中国人难以坐下来冷静地反思自己的文化,使得人们对自己的文明产生了过度的质疑和自卑。当时的国民对国家民族的自信心开始逐渐削弱,甚至于荡然无存,文化自信慢慢就丧失了。当文化自信心没有了,就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民族的文化、教育方式、制度有问题。科举制度被废除以后,发生的事情值得深思。中国从李鸿章时代,就开始了洋务运动,全面学习西方。后来留洋的学者们看到了西方文化对于工业和科技的巨大贡献,普遍认为优选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都是西方现代化的产物。于是中国开始了“拿来主义”,从西方什么都拿来,把西方作为榜样,效仿它们的政治体制,复制它们的文化,把中国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实行“西化”的体系下。但拿来的这些都是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却没有拿来并真正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和根本。提倡拿来主义的人们是热爱自己国家的,也为中国是否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忧心,只是错将中国在世界失去的尊严与屈辱,通通算在了自己文化的头上,抛弃了自己的传统,不仅把自己文化中的糟粕扔掉了,同时也把自己文化中的精髓都扔了。这样的抗争无疑是偏颇而激愤的,忽略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注定无法扭转国家的命运。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在我们进行洋务运动之后,实施了明治维新,也学习西方。两个国家同样都以中国文化为源,但日本的西化,最终打败了我们。明治维新,不懂《易经》者不得入内阁明治5年(1872年),明治天皇改新年为西方新年。明治天皇的维新,本质就是抛弃一直秉承的中华文化,全盘西化。 但是在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上,明治天皇一个都没有扔掉,接近地保留了下来。比如说繁体字,也就是正体字;比如说中国的竖版阅读习惯;以及“不懂《易经》者不得入内阁”的政治人才选拔制度。明治天皇当时保留了中国的正体字。中国文字的优选特点在于,不是由简单的拼音拼写而成,它是用不同的间架结构把原有的独体字合体,形成了复杂的各种字体。它是表意文字,这个文字的全部意义就蕴含在这个字本身里。所以说中国的汉字是一种哲学性文字,汉字的结构组合就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的思想与哲学,学习汉字的过程就能学习整套的中国哲学,所以正体字的保留是很好有意义的。明治天皇保留了中国的竖版阅读习惯,现在我们仍然能看到大量日本书籍的排版是竖版的,而不是通行的横版。横版与竖版阅读相对比,竖版阅读的理解率远远超过了现在的横版阅读,因为竖版阅读是用脑平衡的阅读,而横版的阅读用脑并不平衡。当我们翻开一本竖版的书,从右往左翻开以后,看竖版书籍的任何一段文字时,我们的两只眼睛是对齐的,是上下左右一起移动的,我们的左眼和右眼识别文字,反馈到大脑的皮层意识层,大脑运转再去反思和了解文字的内容和状态,在这个过程当中左右脑是平衡的。这种左右眼平衡使得用脑不累、理解速度加快和看书时间保持很好长,同时对用眼也有好处。 横版阅读是来自西方的体系,是由西方的造字决定的。西方的拉丁字母都是拼音性的文字,比如英文,它是由26个字母一个个搭配出来的词,这些词竖着看就看不懂,所以只能横着看。我们把中国汉字横着看的过程中,会发现从左往右看的时候,两只眼睛开始从左边斜视,一点点再传过来到居中,再斜到右边,这样两只眼左右远近来回的协调,对眼睛的感光能力和识别性都容易造成疲劳感。更重要的是:反映到大脑是用脑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导致的结果是阅读缓慢,理解力降低(和竖版阅读相比)。日本这个民族是一个重视细节的民族,中华文化中关于阅读的很好习惯被保留了下来。可能有人会问:阅读有这么重要吗?是的,阅读很好重要!因为阅读可以更大地激发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更重要的是明治天皇在明治维新过程中公布了一条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内阁。”也就是“不懂《易经》的人,是没资格进入日本内阁参与管理国家政务的。”《易经》在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历代君王、精英、士大夫奉为圭臬的治国之道,最早都不允许民间私传,所谓“窥者斩”。由此可见明治天皇的智慧,全盘西化的同时把中华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完整保留了下来,继续在日本发挥光彩,这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基石。国学,一直被传承的系统思维之学当我们了解了文化的概念、作用、特征、表现、本质和价值观后,也清楚了中国文化的具体内涵,让我们回到本书开篇的问题:国学是什么?国学和文化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文化与国学之间首先是一个包含关系,文化的范畴实际是既抽象又具体的,所以文化一定是包含国学的,而国学只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核心。我们只有了解中国的文化,才能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最顶层的设计—国学是什么。谈到国学,这个词近几年很好流行,很多人以为这个词在学术意义上的出现,应该在很早以前,觉得可以追溯数千年。其实不然,国学这个词作为中国文化的最顶层设计展现出来,是在1905年。当时整个中国思想界很好混乱,其中西化者占了上风,传统文化坚持者占下风。这时出现了一位叫邓实的学者,他提倡要建立一个组织,把中国文化保留下来,这个组织叫“国学保存会”, 章太炎、刘师培等国学大家也在这个组织中。邓实对国学作了一个定义:“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而章太炎先生把“国学”一词解释为“一国固有之学”。什么是“一国固有之学”呢?我们来看汉字造字的哲学表意。这里面的“固”字,不是一般理解的固定、 固执、稳固的意思。“固”字,外面看起来是一个大的“口”,这个字不念“口”,念“wei”(发音围),这个“口”字表达的意象是循环往复、自成系统;“口”里面有一个“古”,我们把祖先传承下来的东西叫作“古”。所以“固”字就是自古以来,循环往复不间断,而且成为体系的事物。章太炎先生选用了“固有”是有特殊含义的,“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的简化词组,中国的国学就是自古以来一直传承下来,没有被断掉的学理体系。历史走到现在,我们又放大了视角,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来定义国学。国学是基于中国文化的,对人们的思维产生影响的系统学术理论。这里有三个关键词要注意:中国文化、系统、思维。,国学基于中国文化;第二,国学必须是一个系统理论;第三,国学一定对人的思维产生影响。讲到这里,大家就能理解国学是什么了。比如古典小说不是国学,虽然小说对人的思维有启发,但它对思维的影响不系统,只能泛称中国文化。国学必须是对人思维有影响的、自成体系的一套理论。凡是不成体系的理论,都不能称为国学,只能泛称为中国文化。这一分辨点很好重要,这样我们就理清了国学真正的含义。

      主编推荐

      次提出国学树成长的时空模型,
       
      对中国8000年来文化的形成特点和发展概貌有一个全面的阐释,
       
      引发广大读者走近与喜爱自己民族文化的桥梁之作,
       
      重塑中国人民族自信的*之作。
       

      精彩内容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中国文化内在产生发展的逻辑,以及各板块的相互关联与影响。首次提出国学树的概念,以易经为树根,儒释道为树干,墨家、法家、兵家、谋家、农家、名家为树枝,中医为树皮,琴棋书画为叶和花,史家为成长历程,来系统讲述国学的特点与发展脉络,是一本易懂有趣具有崭新视角的国学通俗读本。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