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需配书院(南京书店)
  • 亚当·斯密全集(卷道德情操论)(精)

亚当·斯密全集(卷道德情操论)(精)

举报

正版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
  • ISBN:    978710009943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
  • ISBN:  978710009943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售价 102.00 8.0折

定价 ¥12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12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综合性图书
      货号:
      3028548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亚当·斯密编著的《亚当·斯密全集(第1卷道德情操论)(精)》是斯密的伦理学思想史作品,在中国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整理出版,全方位地体现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亚当·斯密全集(第1卷道德情操论)(精)》是图书馆的必备收藏,也是了解西方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
      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County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ofGlasgow)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
      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at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这一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己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5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1787年他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目录
      告读者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相互同情的愉快
          第三章  论通过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
          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的方式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和蔼可亲和令人尊敬的美德
        第二篇  论各种不同的适宜的激情程度
        引言
          第一章  论从肉体产生的各种激情
          第二章  论由于想象的某种特殊倾向或习惯而产生的那些
          激情
          第三章  论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论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论幸运和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合宜性所产生的影响;
          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人
          们的赞同
          第一章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
          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感情,但是它通常远远不如当
          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兼论社会阶层的区别
          第三章  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
          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
      第二卷  论优点和缺点;或,报答和惩罚的对象
        第一篇  论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引言
          第一章  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感激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得
          到报答;同样,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愤恨对象的行
          为,显然应该受到惩罚
          第二章  论合宜的感激对象和合宜的愤恨对象
          第三章  不赞同施恩者的行为,就几乎不会同情受益者的感
          激;相反,对损人者的动机表示赞同,对受难者的愤
          恨就不会有一点同情
          第四章  对前面几章  的扼要重述
          第五章  对优点和缺点感觉的分析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  论对正义、悔恨的感觉,兼论对优点的意识
          第三章  论这种天性构成的作用
        第三篇  就行为的优点或缺点,论命运对人类情感所产生的
          影响
        引言
          第一章  论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论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论这种情感变化无常的最终原因
      第三卷  论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
          任感
          第一章  论自我赞同和不赞同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扬和值得赞扬的喜爱;兼论对责备和该受
          责备的畏惧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论自我欺骗的天性,兼论一般准则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  论道德的一般准则的影响和权威,以及它们被公
          正地看作造物主的法则
          第六章  在什么情况下,责任感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唯
          一原则;而且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同其他动
          机一起发生作用
      第四卷  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一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一切艺术品的美,兼论这种美
          所具有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的美,以及关
          于这种美的概念可能在何种程度上被看成一种
          原始的赞同原则
      第五卷  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我们有关美和丑的看法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  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引言
        第一篇  论个人的品质,就它对自己幸福的影响而言;或论谨慎
        第二篇  论个人的品质,就它可能对别人的幸福发生影响而言
        引言
          第一章  论天性致使个人成为我们关心和注意的对象所依
          据的次序
          第二章  论天性致使社会团体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章  论普施万物的善行
        第三篇  论自我控制
          第六卷  结论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的体系
        第一篇  论应当在道德情感理论中加以考察的问题
        第二篇  论已对美德的本质作出的各种说明
        引言
          第一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合宜性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二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三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四章  论放荡不羁的体系
        第三篇  论已经形成的有关赞同本能的各种体系
        引言
          第一章  论从自爱推断出赞同本能的那些体系
          第二章  论把理性视为赞同本能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三章  论把情感视为赞同本能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四篇  论不同的作者据以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译后记
      人名译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亚当·斯密编著的《亚当·斯密全集(第1卷道德情操论)(精)》是亚当斯密的传世佳作之一,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斯密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
      。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
      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论述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应该怎样控制他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
      情和行为,以及怎样建立一个有确定的行为准则的社会。


      精彩内容
       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
      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我们常为他人的悲哀而感伤,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不需要用什么实例来证
      明。这种情感
      同人性中所有其他的原始感情一样,绝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虽然他们在这方面的感受可能最敏锐。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
      由于我们对别人的感受没有直接经验,所以除了设身处地的想象外,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的感受。当我们的兄弟在受拷问时,只要我们自己自由自在,我们的感觉就不会告诉我们他所受到的痛苦。它们绝不、也绝不可能超越我们自身所能感受的范围,只有借
      助想象,我们才能形成有关我们兄弟感觉的概念。这种想象力也
      不能以另外的方式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它只能告诉我们,如果身临其境的话,我们将会有什么感觉。我们的想象所模拟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感官的印象,而不是我们兄弟的感官的印象。通过想象,我们设身处地地想到自己忍受着所有同样的痛苦,我们似乎进入了他的躯体,在一定程度上同他像是一个人,因而形成关于他的感
      觉的某些想法,甚至体会到一些虽然程度较轻,但不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样,当他的痛苦落到我们身上,当我们承受了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痛苦时,我们终于受到影响,于是在想到他的感受时就会战栗和发抖。由于任何痛苦或烦恼都会使一个人极度悲伤,所以当我们设想或想象自己处在这种情况之中时,也会在一
      定程度上产生同我们的想象力的大小成比例的类似情绪。
      如果认为这还不够清楚的话,那么大量明显的观
      察可以证
      实,正是由于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情,即设身处地地想象受难者的痛苦,我们才能设想受难者的感受或者受受难者的感受的影响。当我们看到对准另一个人的腿或手臂的一击将要落下来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缩回自己的腿或手臂;当这一击真的落下来时,我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感觉到它,并像受难者那样受到伤害。
      当观众凝视松弛的绳索上的舞蹈者时,随着舞蹈者扭动身体来平衡自己,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扭动自己的身体,因为他们感到如果自己处在对方的境况下也必须这样做。性格脆弱和体质孱弱的人抱怨说,当他们看到街上的乞丐暴露在外的疮肿时,自己身上的相应部位也会产生一种瘙痒或不适之感。因为那种厌恶之情来自他们对自己可能受苦的想象,所以如果他们真的成了自己所看到的可怜人,并且在自己身体的特定部位受到同样痛苦的影响的话,那么,他们对那些可怜人的病痛抱有的厌恶之情会在自身特定的部位产生比其他任何部位更为强烈的影响。这种想象力足以在他们娇弱的躯体中产生其所抱怨的那种搔痒和不适之感。同样,最强健的人看到溃烂的眼睛时,他们自己的眼睛也常常由于相同的原因产生一种非常明显的痛感;眼睛这一器官在最强壮的人身上,要比最
      虚弱的人身上的其他任何部位更为脆弱。
      引起我们同情的也不仅是那些产生痛苦和悲伤的情形。无论当事人对对象产生的激情是什么,每一个留意的旁观
      者一想到他的处境,就会在心中产生类似的激情。我们为自己关心的悲剧或罗曼史中的英雄们获释而感到的高兴,同对他们的困苦感到的悲伤一样纯真,但是我们对他们的不幸抱有的同情不比对他们的幸福抱有的同情更真挚。我们同情英雄们对在困难之时未遗弃他们的那些忠实朋友所抱有的感激之情;并且极其赞同他们对伤害、遗弃、欺骗了他们的背信弃义的叛徒们所抱有的憎恨之情。在人的内心可能受到影响的各种激情之中,旁观者的情绪总是同他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认为应该是受难者的情感的东西相一
      致的。
      “怜悯”和“体恤”是我们用来对别人的悲伤表示同感的词。
      “同情”,虽然原意也许与前两者相同,然而现在用来表示我们对任何一种激情的同感也未尝不可。
      P5-7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