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戏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现状
第一节近三十年来戏曲生存状态的分析
第二节城市化与现代化对戏曲的冲击
第三节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们对戏曲的态度
第二章戏曲与城市关系的历史观照
第一节戏曲形成之前的各种艺术因素的发展与城市的关系
第二节宋杂剧、南戏的产生与宋代都市
第三节北杂剧的兴盛与元代大都
第四节昆剧的传播与明清城市
第五节京剧的形成与北京
第六节地方戏皆形成于所依托的城市
第三章剧本创作论
第一节颂扬传统美德的剧目,仍然受到广大草根民众的欢迎
第二节表现旧社会人民反抗黑暗势力的剧目替代了纯粹暴露黑暗的剧目
第三节迎合当代人审美趣味的文人剧与思想剧成了创作的主流
第四节不自然,是近三十年来戏曲文学的最大缺点
第五节对戏曲规范的尊重与超越——论魏明伦的戏曲创作
第六节保持戏曲民间性特征融人当代的美学精神——论罗怀臻的戏曲创作
第七节他专心于为文人和庶民写戏——论郑怀兴的戏曲剧本创作
第四章导演论
第一节“导演制”在当代的确立与意义
第二节当代戏曲导演的类型与成就
第三节戏曲导演的实践误区与排演高质量剧目应具有的艺术素养
第四节推陈出新:当代戏曲导演的历史责任——阿甲的导演实践与理论给予我们的启迪
第五节追求内心体验与写意性的表演技艺完美结合的境界——论李紫贵的导演艺术
第六节寻找戏曲与当代观众的最佳契合点——论余笑予的导演艺术
第五章音乐论
第一节“变”是戏曲声腔音乐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五十年代初之后戏曲音乐革新的经验
第三节戏曲音乐改革的方向:时代性、民族性和程式性余论
第六章表演论
第一节紧随世事潮流,合乎观众心理——论周信芳的戏曲表演艺术、
第二节让戏曲具有当代的美感——以尚长荣“三部曲”和《成败萧何》的表演艺术为例
第三节各具风采的地方戏表演艺术——四位梅花奖得主的表演特色
第七章舞台美术论
第一节传统的舞美特征:写意、美观、经济
第二节城市化进程中戏曲舞美存在的缺点
第三节既保持戏曲特性又体现出当代美学精神的舞美
第八章戏曲传承与发展方略刍议
第一节戏曲艺术形态多元化
第二节让戏曲重新回到市场中去
第三节“新杂剧”是戏曲发展的方向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