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沙武田 甘肃教育
举报
-
作者:
沙武田
-
出版社:
甘肃教育
-
ISBN:
9787542340207
-
出版时间:
2017-09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5页
-
作者:
沙武田
-
出版社:
甘肃教育
-
ISBN:
9787542340207
-
出版时间:
2017-09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售价
¥
98.00
定价
¥98.00
品相
九五品
上书时间2017-12-05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定价:98元
作者:沙武田
出版社:甘肃教育
出版日期:09/01/2017
ISBN:9787542340207
字数:470千字
页码:3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一书,是很好的青年敦煌学者、石窟考古的代表人物沙武田教授继两部国家社科成果文库《敦煌画稿研究》《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之后又一部对敦煌石窟研究的力作。本书稿的主题是对归义军即晚唐五代宋时期敦煌石窟的考古学专题研究。归义军时期是敦煌历目前极其独特的一段历史,因为这一时期的瓜沙地区,虽然名义上奉中原王朝为正朔,但是实际上有极强的独立性。当时的河西走廊民族构成很好复杂,有“四面六蕃围”的历史境况。但在这一时期,佛教石窟的营建却进入一个历史高峰,各归义军节度使、世家大族、高僧大德等均积极地参与石窟的营建。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石窟对理解敦煌归义军历史、吐蕃之后的敦煌历史、归义军之后沙州回鹘与西夏的历史及其在瓜沙地区的石窟营建等各方面均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书稿分别从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原创性代表洞窟、归义军时期壁画特征与表现形式、与藏经洞有关的历史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洞窟作了专题的研究,且均有新的观点发表,或给学术界相关讨论增加不同的研究视角,体现出作者扎实和务实的学风。针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即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本成果的主要特点。如在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过程中,分别对各殿堂建筑的时间、规模、建筑结构特点、铺地花砖等问题有阐发,又集中在靠前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时证,很后对传统的西夏学提出疑问,值得重视。又如对归义军时期有代表意义洞窟的研究,其中像以敦煌文献所记莫高窟“太保窟”来考证在莫高窟的对应洞窟,很后确定第261窟为曹元忠又一功德窟、太保窟,说服力强;又如以敦煌文献所记“天子窟”对应考证出榆林窟第31窟,可谓是新意迭出。 敦煌藏经洞的性质、封闭时间和原因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成果也有作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1052年末法说”和从靠前6窟供养人画像的角度的新的考察,可以对藏经洞的研究增加新的学术视角。江湖客 2017/10/18 15:07:51《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是围绕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学研究的专题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1.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包括殿堂建筑的时间、规模、建筑结构特点、铺地花砖等问题以及莫高窟第72-76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报告,靠前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时证等。 2.归义军时期有代表意义洞窟的研究,如对敦煌文献所记莫高窟“太保窟”的具体考证,对文献所记“天子窟”考证,对莫高窟第61窟(文殊堂)中心佛寺坛造像的复原研究,对莫高窟天王堂的研究等。 3.对归义军时期有普遍意义的两个问题的研究:归义军时期壁画程式化问题的研究,对归义军时期以莫高窟第98窟为代表的大窟营建影响、意义的研究。4.围绕敦煌藏经洞的性质、封闭时间和原因,分别从靠前6窟供养人像、靠前6窟千佛变反映的末法思想及藏经洞壁画的考古学观察等角度切入的研究。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均涉及敦煌归义军时期石窟的基本或主要问题,同时在每章节的研究中,均有作者新的学术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新的观察或思考的视角,因此本研究成果对于我们从学术的角度理解和认识这一时期石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肯定。
内容提要
沙武田著的《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是作者围绕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这一课题长期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如殿堂建筑的时间、规模、建筑结构特点等;归义军时期代表性洞窟的研究,如对敦煌文献所记莫高窟“太保窟”“天子窟”的具体考证等;归义军时期壁画程式化问题的研究;归义军时期大窟营建影响和意义的研究;围绕敦煌藏经洞的性质、封闭时间和原因的研究。本书内容涉及面广,研究很好深入,是敦煌学界关于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研究的近期新力作。
目录
编 窟前建筑遗址研究章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述论一 敦煌写本的记载二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的时代三 作为洞窟整体建筑一部分的殿堂和窟檐建筑四 殿堂建筑基本结构特征五 由殿堂建筑再探窟与寺之关系六 殿堂建筑营建之原因七 殿堂建筑与敦煌工匠八 殿堂与窟檐建筑的材料九 殿堂与窟檐建筑研究的意义第二章 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时代问题――兼及藏经洞封闭的年代一 提出问题二 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时代再辨三 莫高窟第130窟表层壁画重修时间与殿堂建筑的时代关系四 断代西夏的障碍五 对藏经洞封闭时间的一点讨论第二编 石窟营建代表性文献释读第三章 《莫高窟记》题于莫高窟第156窟相关问题研究一 《莫高窟记》基本内容再解读二 《莫高窟记》题于莫高窟第156窟之背景和意义三 《莫高窟记》题写时间与莫高窟第156窟建成时间之关系四 《莫高窟记》的题写与咸通六年上元日窟上活动五 《莫高窟记》作者小考六 悟真作为《莫高窟记》作者引发的新思考七 由《莫高窟记》谈唐人眼中敦煌艺术的源头第三编 洞窟名号新证第四章 敦煌石窟于阗国王“天子窟”考一 提出问题二 “天子窟”考查三 洞窟内容分析与佐证四 敦煌和于阗关系的佐证五 于阗国王“天子窟”的选址与营建时间六 于阗人与敦煌石窟之关系第五章 莫高窟“太保窟”考一 提出问题二 “太保窟”之“太保”辨析三 “太保窟”考四 “太保窟”营建小议第六章 对莫高窟“天王堂”的质疑一 “天王堂”塔的基本信息二 “天王堂”营建的时代三 “天王堂”名实辨四 曹延禄夫妇功德塔本名追溯五 近年来学术界对天王堂的研究第四编 石窟个案研究第七章 莫高窟第98窟对曹氏归义军时期大窟营建的影响一 研究对象与问题所在二 窟主的影响三 崖面位置的选择四 开窟的原因分析五 洞窟名号六 洞窟形制七 壁画内容及其布局八 底稿的运用与壁画的程式化第八章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为绘塑结合“新样文殊变”试考一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遗迹二 同时期敦煌文殊变考察――以“新样”文殊为中心三 敦煌和于阗关系影响下的莫高窟第61窟新样文殊造像四 P.4049新样文殊画稿与莫高窟第61窟之关系五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新样文殊变”试考第五编 藏经洞相关问题研究第九章 藏经洞封闭原因再探一 莫高窟第16窟重绘表现末法思想的千佛变相二 公元1052年辽代末法思潮三 公元1052年之前敦煌与辽的关系四 公元1052年末法思潮对敦煌的影响五 藏经洞的性质六 对避难说的讨论七 一点补充第十章 莫高窟第16窟整体重修时供养人画像缺失与藏经洞的封闭原因一 莫高窟第16窟重修与藏经洞之关系二 莫高窟第16窟重修时供养人画像缺失之疑问三 莫高窟第16窟重修的历史背景四 归义军晚期曹氏功德窟中不重视供养像的原因五 以莫高窟第16窟供养像的缺失为线索再谈藏经洞的封闭之谜六 简谈藏经洞封闭的时间七 藏经洞之外的藏经洞第十一章 莫高窟藏经洞壁画问题再探一 斯坦因记载的疑点与初步的结论二 对张大千“仿古新绘”的质疑三 从藏经洞壁画本身入手考辨真假第六编 经变画与敦煌社会的解读第十二章 政治图像遗产的原样保留――以赞普问疾图为中心看吐蕃之后的敦煌社会一 一个现象――赞普问疾图在吐蕃统治结束之后的命运二 图像表达的误区与矛盾――统治者的威仪和作为政治图像的赞普问疾图三 政治图像的原样保留与吐蕃之后的敦煌社会四 新释读晚唐壁画“维摩诘经变”第十三章 敦煌石窟金光明经变的几个问题一 对莫高窟第417窟“金光明经变”的质疑二 敦煌金光明胜王经变画样分析三 金光明胜王经变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四 金光明经中坚牢地神对敦煌毗沙门天王造像和于阗国王像的影响五 金光明胜王经变与所在洞窟的关系六 金光明经变在画史上不被广泛流传的原因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沙武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1996―2014年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佛教石窟考古、敦煌学、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项目和各类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了《敦煌画稿研究》、《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敦煌石窟艺术概论》(合著)等6部著作。曾担任10集纪录片《河西走廊》学术总顾问和学术总统筹。
序言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