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闪电发货】《巴巴罗萨:德国入侵苏联的内幕》(全2册)指文东线文库小小冰人译克雷格·卢瑟著二战卫国战争装甲坦克战书籍
举报
9787559443526
-
作者:
克雷格·卢瑟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ISBN:
9787559443526
-
ISBN:
9787559443526
-
出版时间:
2023-03
上书时间2023-11-24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书名:巴巴罗萨:德国入侵苏联的内幕(全2册)
英文书名:Barbarossa Unleashed: The German Blitzkrieg through Central Russia to the Gates of Moscow, June-December 1941
作者:克雷格·卢瑟
译者:小小冰人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定价:249.80元
页码:1104(上册544P,下册560P)
书号:9787559443526
开本:异规16开
内页用纸:80克胶版纸
封面用纸:250克铜版纸
颜色:黑白印刷
宽:160 mm 长:225mm 高:26.5mm(上册),27.5mm(下册)
字数:1089千
☆ 戴维·格兰茨、于尔根·弗尔斯特、丹尼斯·肖沃尔特等多位二战史巨匠推荐
☆ 美国亚马逊网4.8星好评,GoodReads网站4.5分好评
☆ 汇聚数百名国防军老兵的回忆、日记与家书,讲述普通士兵的战斗故事
☆ 探寻中央集团军群折戟莫斯科城下的根源,破解闪电战的致命罩门
中央集团军群将士的血色征途,辽阔苏联大地上的风霜雨雪、生离死别! 内容简介
这部著作以前所罕见的丰富细节探讨了1941年夏季,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穿过苏联中部攻往莫斯科的进军,并且简要介绍了莫斯科战役和1942年年初的冬季战事。作者广泛吸取数百名德军老兵的回忆、战地日记和信件,结合大量官方档案资料,对希特勒在1941年6月发动的“巴巴罗萨”行动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书中不仅生动讲述了基层官兵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方向的战斗经历,而且详细讨论了 “巴巴罗萨”计划的致命缺陷和对苏闪击失败的深层原因。此外,作者大胆地研究了一些颇具争议的问题,比如东线德军对苏联人民犯下的战争罪行,以及交战双方对战争法、俘虏、医护人员的态度,等等。本书无论是在视角和观点方面,还是在详尽程度上,都堪称超越前人之作。编辑推荐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希特勒为什么要发起“巴巴罗萨”行动?
·斯大林有没有先发制人的战争计划?
·入侵苏联是终极目标还是对抗英美的跳板?
在解读 “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筹备和落地执行时,这本书满满都是新观点,为我们理解东线战事提供了崭新的视野。【欲知心腹事,需听背后言】
·元首和将领们有什么分歧?
·久经沙场的老将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普鲁士军官团有没有在心里“问候”小胡子全家?
书中收录了大量德军将领的作战日记与回忆录,对希特勒的吐槽读之有趣,对苏德战局的分析一针见血,给这场前所未见的战争做了生动的注解。【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回味】
·苏联的蚊子为什么这么多?路边怎么连个厕所都没有?
·喝井里的水会不会拉肚子?吃瓜群众给的食物能不能要?
·怎么对付刀枪不入的T-34?喀秋莎投怀送抱时如何保住小命?
作者历时近十年,走访了几十名战争亲历者,收集了数百位东线老兵的战时日记和家信,用普通士兵的亲身经历,讲活了这段令人难忘的战争岁月。【百战疲劳壮士哀,中路一败势难回】
·闪电战的致命弱点在哪里?
·屡试不爽的新战法怎么就不灵了?
·莫斯科城下的德军为什么只能王成兴叹?
一千名德军士兵就有一千个“巴巴罗萨”,作者巧妙地把数百人的个人经历编缀在1941年的宏大战争画卷之上,明确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巴巴罗萨”行动为什么会失败?作者简介【作者:克雷格·卢瑟】
前富布莱特学者,擅长从个人视角讲述东线故事的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武装党卫队第12装甲师战史》《奥托·斯科尔兹内回忆录》《东线的第一天》《“巴巴罗萨”行动中的普通一兵》等。【译者:小小冰人】
深度二战迷,自由翻译者,从事二战史著作的翻译工作十余年,为中国读者带来超过30部译著。由他执笔翻译的作品包括《东进:1941—1943年的苏德战争》《焦土:1943—1944年的苏德战争》《普鲁士战场:苏德战争1944—1945》《斯大林格勒三部曲》《作战指挥:二战德国陆军实战指南》《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等。目录出版说明
序 言
前 言
致 谢
引 言第一章 初期策划和准备(1940年7—12月)
第二章 火车、飞机、卡车和马匹:进攻集结(1941年1—5月)
第三章 对手一:德国国防军的状况
第四章 对手二:红军的状况
第五章 战争前夕:对苏战局的最后准备(1941年5—6月)
第六章 “巴巴罗萨”启动:中央集团军群投入战争(1941年6月22日,周日)
第七章 进军I:边境交战(别洛斯托克—明斯克合围战)(1941年6月23日—7月9日)
第八章 德国士兵在东线的初期经历——装甲兵、步兵和空军
第九章 东线的文化碰撞与战争犯罪
第十章 进军II:斯摩棱斯克合围战&转入阵地战(1941年7月15日—8月5日)
第十一章 “巴巴罗萨”失败——东部闪电战的崩溃(1941年8—12月)附录一 中央集团军群战斗序列(1941年6月21日)
附录二 第292步兵师的编制、人员、武器和装备(1941年6月21日)
附录三 中央集团军群战斗序列中各装甲师的坦克力量(1941年6月21日)
附录四 苏联西方面军战斗序列(1941年6月22日)
附录五 德国士兵对苏制武器的评价参考文献 序言“1941年战局是希特勒1940年12月18日相关作战方案的结果,整个战争后续进程的战略和军事政策悉数建立在该方案的基础上,但这份方案已经宣告失败。”(装甲兵上将瓦尔特·K. 内林,《德国装甲兵史,1916—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的父亲这样写道。1941年6月22日灰蒙蒙的晨光中,也就是阿道夫·希特勒派遣久经沙场的德国国防军入侵苏联那一天,他率领第18装甲师,会同另外250万德军将士跨过苏德边界,匆匆奔向未知而又悲惨的命运。1941年是个决定命运的年份,那起重大事件发生60多年后的“最后时刻”, 一位军事历史学家的著作问世了。近十年来,他采访了大批前德国国防军成员(也就是自1941年6月起,作为侵苏士兵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询问他们的个人看法,聆听他们的个人经历,并且查阅了大量私人信件、日记和他们对相关经历的记录,而老兵们则心甘情愿地把这些资料交给他使用。他们讲述了自己经历过的事件、境遇和状况,历历往事留存在这些普通德国军人的记忆中,他们当年被称作Landser(相当于1941—1945年美军士兵“GI”的称谓)。这位作者和一群老兵赶赴俄罗斯,一同探访1941年的战场。他们甚至会见并结识了现在住在那里的居民。游历期间,这位作者落入一帮歹徒手中,全凭好运和德国老兵的帮助,他才得以全身而退。这部著作向读者们呈现了意识形态斗争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残酷性,这种斗争源自两种世界观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是纳粹主义,另一方面是斯大林主义,双方的普通士兵在意识形态冲突的背景下展开无情的厮杀,有时甚至超越了人类的底线。1945年以后,阿尔及利亚、中南半岛,特别是越南爆发了更多与之类似的无情战斗。时至今日,伊拉克和阿富汗依然如此。这些战斗造成了更多的流血牺牲,但是应该对此负责的政客们显然不会受到任何合乎逻辑的影响。作者力图通过查阅大量保留至今的中央集团军群参战官兵(从普通士兵到高级将领)的私人记录、官方文件和其他书面遗存,探讨战场上的军人普遍存在的情绪,并把它传达给读者。书中描绘的不是傲慢之师或 “传教军队”的肖像,而是关于服从、勇气、英勇无畏、恪尽职守(哪怕职责与个人信念相反)的画卷。作者讲述了很多骇人听闻的细节,以此展现东线德军士兵承受的身心压力。更确切地说,士兵们面对的是一种过分要求,许多情况下,这种要求导致普通人的内心不堪重负。作者还描述了他们出色的纪律,以及个人乃至各部队展现出的非凡毅力,尽管面对坚决而又勇敢的对手时,愤怒感和复仇欲可能让他们跨过这些界限。
俄罗斯的乡村广袤、空阔、气候恶劣,但民众淳朴而宽容,德国军人对此既难以想象,又充满好奇和同情。一些民众甚至对德国军人表现出强烈的友善,至少在有组织的游击战引发暴行,希特勒及德军领导层强制推行灭绝政策前是这样——这些行径逐渐把俄国民众推向了德国军队的对立面。不过这幅“战斗全景画”的作者眼界开阔,远远超越了双方士兵遭遇的所有境况,他构设起相关事件的一个总体框架,从而提供了一份近乎新闻报道的记述,将个人经历升华为更为宏观的政治和战略态势。可以说,这些记述以一种按时间推移的效应呈现,一方面源自柏林、莫斯科、伦敦和华盛顿的当前报告,另一方面则出自各军事指挥部,例如希特勒设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这便于读者全方位地认识、理解相关事件,进而评估其原因和结果。同时,军事专家和历史学家会看到大量经过证实的资料,它们都是这部著作极高学术质量的有力证明。作者力图超越意识形态,超越那段历史带给世界的偏见、仇恨和清算,为当年那些前线将士建立一座纪念碑。实际上,这些人只是做了德国和苏联政府命令他们做的、他们不得不去做的事。献给在东线为祖国而战的将士们!
献给所有军人!
专业评价克雷格·卢瑟的这部新著,通过广泛利用新资料和对档案做出全新解读,从德军将士的角度审视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行动,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即便这不是开创性的一本,也是尽早的一批,通过普通士兵的所见所闻展现这场战争的著作。
——戴维·格兰茨,东线战史泰斗要了解“巴巴罗萨”行动和为之奋战的一代人,想必要读读这本书。克雷格·卢瑟整合了已有著作、原始档案和大量私人资料,所讲的故事出色地在“来自上方的历史”和“来自下方的历史”之间找到了平衡。这部高水准的战役史作品充满深具启发性的细节和令人兴奋的想法,并且将它们放置在适当的政治和战略背景之下。这是一部杰出的学术著作。
——于尔根·弗尔斯特,《德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4卷、第9.1卷作者克雷格·卢瑟做了其他同样阐述“巴巴罗萨”行动初期阶段的作者所做的所有事,但他的作品具有更多的细节和更有力的比较分析。他整合了许多日益被其他苏德战争研究者孤立开来的方面。应该指出,卢瑟公正地评价了作为战争机器和种族灭绝工具的德国国防军,这一点令人钦佩。他还记录了战争中的人性——既没有保罗·卡雷尔的感伤,也没有大批德军将士回忆录中的自我辩解。
——丹尼斯·肖沃尔特,原美国军事历史学会主席读者评价我读关于苏德战争的书几十年了,但是仍旧能从这本巨著中获得新知。
——佚名一本真正出众的书。我没有在其中读到过任何一个无聊的页码……总的来说,它很好地描述了闪电战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为什么它在应用到苏联时失败了。
——Angelos在我读过的关于东线的著作中,这一本真是非常棒。我特别喜欢作者那不同于传统学者和修正主义学者新观点,这两者他有时都不待见。
——William我主要把这本书当作文献索引,天知道我会不会把它从头到尾看一遍,这实在是一本大部头作品……此前我从来没有这样清晰地了解1941年中央集团军群开赴莫斯科的过程……
——Eric Moss不知道为什么,我预计这本书的性质类似于戴维·格兰茨的著作,你会读到干巴巴的基本事实和每日战况,事无巨细。但我很快就发现自己想错了,这本书像戴维·斯塔勒的“‘巴巴罗萨’行动”书系。我对这两位作者都非常推崇,将《巴巴罗萨》和戴维·斯塔勒的作品做比较,意味着我对卢瑟先生的书也有很高的评价。
——Dave Schranck克里斯托夫·内林
德国埃森市
2012年3月'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