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可追溯至1868年法国天主教神父韩德创立的徐家汇博物院(1933年更名震旦博物院)和1874年英国人办的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几度辗转、合并、重建、更新,馆名不断更迭,至解放后整合成上海自然博物馆,成为我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2014年,它告别延安东路上日显狭小和简陋的老洋楼,搬入静安雕塑公园西北部的巨大“鹦鹉螺壳”内,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上海科普和建筑新地标。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总建筑面积达45086m,地上三层,高18m;地下两层,深15m。建筑的整体灵感来源于鹦鹉螺的壳体形式,寓意着博物馆人“管理自然遗产、守护地球家园”的神圣使命。上海自然博物馆建筑不仅是上海市节能建筑示范项目,还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三星级标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上海自然博物馆工程建设与管理》全面反映了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工程施工及生态节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新馆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其中部分文章已在杂志上发表,部分文章为上海市科委立项的课题成果,具有相当的专业创新性。
《上海自然博物馆工程建设与管理》对博物馆类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及建设管理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