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引论/1
第一章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概述/7
第一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7第二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16第三节科学探究/27
思考与讨论/41
第二章物理学习的心理学因素/42第一节物理学习/42
第二节影响物理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47
第三节物理学习中的观察与记忆 / 54第四节物理学习中的思维 /59
第五节物理学习中的兴趣与动机/64思考与讨论/69
第三章物理教学方法/70
第一节教学方法概述/70
第二节物理教学方法的分类/77
第三节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84思考与讨论/91
第四章物理概念的教学/92
第一节物理概念概述/92第二节物理概念教学过程/97思考与讨论/110
第五章物理规律的教学/111
第一节物理规律概述/111
第二节物理规律教学过程/115思考与讨论/ 125
第六章物理实验教学/126
第一节演示实验/126
第二节学生分组实验/131
第三节学生课外实验/ 134
思考与讨论/141
第七章物理教学设计 / 142
第一节物理教学设计概述/142
第二节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 153
第三节物理规律课教学设计/163
思考与讨论/ 175
第八章物理教师说课/ 176
第一节说课的含义及意义/177
第二节说课的内容、注意事项与说课案例/179
思考与讨论/191
第九章基础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92第一节物理教学资源概述/192
第二节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196思考与讨论/ 205
第十章物理教学评价/206
第一节物理教学评价概述/ 206
第二节物理学业质量与学业评价/213第三节物理课堂教学评价/222
思考与讨论/ 232
第十一章物理教材分析 / 233
第一节物理教材分析概述/ 233
第二节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材分析/241思考与讨论/ 259
参考文献 / 260
内容摘要
第一章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概述
我们进行物理教学需要研读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领悟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并运用物理课程标准的思想指导实际教学。理解中学物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能使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确定物理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更好地采取有效的物理教学策略。
第一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秋季,在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实验时,教育部就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其中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秋季,在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等四个省(区)进行高中新课程的实验。2005年,8~10个省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6年,15~18个省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自2003年以来,由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希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为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经过4年多的时间,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便开始了。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又修订完成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基于观察与实验,建构物理模型,应用数学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和论证,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从古希腊时代的自然哲学,到十七八世纪的经典物理学,直至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始终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精彩内容
本书共分为11章。第一章是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概述,探讨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剖析物理学科素养内涵以。第二章分析了影响物理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探析了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第三章对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各类物理教学方法的含义、优缺点以及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予以论述。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了引入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常用的方法,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建立的认知过程。第六章对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予以介绍。第七章则系统地论述了物理教学设计的理论、设计的依据、设计的方法,并重点探讨了物理概念课和物理规律课的教学设计。第八章将说课的理论与具体的说课案例相结合,对说课的步骤和关键环节予以探析。第九章结合物理师范学生开发的中学物理教学资源,论述了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学会利用日常物品开发教学资源的方法。第十章对物理教学评价的方法,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设计进行了介绍。第十一章以具体的高中物理教材内容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物理教学理论进行教材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