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新承书店
  • 蒋孔阳信札一通一页
  • 蒋孔阳信札一通一页
  • 蒋孔阳信札一通一页
  • 蒋孔阳信札一通一页
  • 蒋孔阳信札一通一页
  • 蒋孔阳信札一通一页

蒋孔阳信札一通一页

举报
  • 作者: 
  • 年代:    90年代 (1990-1999)
  • 页数:    1页
  • 年代:  90年代 (1990-1999)
  • 页数:  1页

售价 680.00

品相 八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16-09-08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名人墨迹 > 信札
      货号:
      001
      商品描述:
      蒋孔阳(1923.1.23-1999.6.26) 四川重庆万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41-1946年就读于中央政治大学经济系。1948年进入上海海光图书馆从事翻译工作。1951年后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校艺术教研室主任、《复旦学报》编委会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全国文艺学博士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美学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第四届副主席,上海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华全国美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上海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专著《文学的基本知识》、《论文学艺术的特征》、《形象与典型》、《美和文艺评论集》、《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文艺与人生》、《美在创造中》、《美的规律》、《蒋孔阳文集》(4卷),译著《近代美学史述评》、《从文艺看苏联》,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哲学大辞典·美学卷》、《辞海·美学分册》、《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艺术卷》等。专著《德国古典美学》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美和美的创造》获上海社联特等奖、1991年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美学新论》获上海市社科一等奖、全国教委社科优秀著作一等奖。
      主要学术观点

      和李泽厚一样,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蒋孔阳的理论立足点也是"实践"。他认为朱光潜"主客结合说"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对于蔡仪的极端客观主义美学同样不满,认为它是旧唯物主义的美学。他认为真正的唯物主义美学应当从人的客观的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美和美感。"从社会生活实践的观点来探求美,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美既不是人的心灵和意识可以随意创造的,同时也不是可以离开人类的社会生活而单纯作为一种物质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它是人类在自己的物质与精神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客观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客观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美与美感的根源。美和人类社会生活一道产生,由于人类社会生活是客观的,所以美也是客观的。

      同样是强调"实践",蒋孔阳和李泽厚又有所不同,李泽厚一般谈"社会实践",而蒋孔阳则往往把"实践"与"生活"相连,甚至有时干脆只谈"生活"而不谈"实践",这其中体现了他们二人思维方式的差异。李泽厚主要把实践理解为抽象的、一般的物质实践,而蒋孔阳的实践观念则宽泛的多,也具体的多,人的吃穿住行以及思想、愿望、情感的运行方式在蒋孔阳看来都是人类客观实践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李泽厚强调美根源于实践,意思是说美表现人类社会实践的"本质、规律和理想",是认识论中心的;而蒋孔阳强调实践,主要意图在于说明美作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的感性形象",必然会具体地表达和满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意志、感情和愿望,是价值论中心的。

      从生活实践的现实性、具体性和丰富性出发,蒋孔阳强调了美与美感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具体性。他认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美与美感的多样性,"美感的差异性,源于生活方式的差异性";同样,人类生活的具体性也决定了与生活目的直接联系的美与美感也必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美"必须像生活本身一样,是具体的、感性的,我们必须通过感觉才能把握它"。应该说,对于美与美感的具体性与多样性的强调,是蒋孔阳的实践说与李泽厚的实践说的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也是蒋孔阳美学思想对于李泽厚美学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过去我们常常把蒋孔阳的美学思想看作是李泽厚美学思想的一个翻版,这实际上抹杀了蒋孔阳美学思想的独创性。

      新时期以来,蒋孔阳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创获,这些理论创获主要体现在他的《美学新论》一书中。下面我们简单列举一二:

      一、"综合比较"研究方法的提出。在《新论》中,蒋孔阳指出:"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古今巨变,中外汇合的时代,各种思想和潮流纷至沓来,我们面临多种的机遇和选择。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我们要把古今中外的成就,尽可能地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为我所用。学者有界别,真理没有界别,大师海涵,不应偏听,而应兼收。综合比较百家之长,乃能自出新意,自创新派。"他认为,综合比较是美学理论现代化的需要。我国是一个美学的大国,有着特别丰厚的美学遗产,但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我国美学理论多以点评与感悟的形式出现,缺乏具有现代理论形态的美学体系,因此在美学学科上我们急需现代化;而要进行现代化,首要的一个前提是对古今中西的美学资源进行综合比较,以人之长,补我所短;比较本身虽然不是现代化,但要现代化,却必须经过比较这样一个过程。

      二、"审美关系论美学"的设想。从关系本体论出发,蒋孔阳认为美是一种关系性而非实体性存在,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他说:"人间之所以有美,以及人们之所以能够欣赏美,就因为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审美关系。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认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美学当中的一切问题,都应当放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当中,来加以考察。"他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界定审美关系:(1)审美关系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和现实建立的关系;(2)审美关系是自由的;(3)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发生的关系;(4)审美关系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感情关系。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逻辑起点,蒋孔阳提出了属于自己的独到的美论、美感论、审美范畴论和中西艺术、中西美学比较论,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美学体系。
      主要作品
      著作书目

      文学的基本知识(理论)1957,中青 
      论文学艺术的特征(理论)1957,新文艺

      德国古典美学(理论)1980,商务 /2008,安徽教育出版社

      形象与典型(论文集)1980,百花

      美和美的创造(论文集)1981,江苏人民

      美学与文艺评论集 1986,上海文艺

      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1986,人文 /2007,安徽教育出版社

      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 1988,江西人民

      巴尔札克书迅编译,1950,上海海光图书馆

      西方文论选(上下册)与伍蠡甫合编,1979,上海译文

      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 主编,1981,古籍

      现代世界短篇小说选(1-4集)主编,1981,安徽人民

      美学与艺术评论(1-3辑)主编,1984,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下册)主编,1988,复旦大学出版社美学新论(理论)2006,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安徽教育出版社

      折叠翻译书目

      从文艺看苏联(原名《苏联文学史》)【苏联】库尼兹著,1950,商务

      近代美学史评述 【英】李斯托威尔著,1980,译文

      折叠书信、研究资料书目

      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高楠)1986,辽宁人民出版社 蒋孔阳:且说说我自己( 编选 / 濮之珍)2008,上海文艺出版社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