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家 葛庭燧 于1993年80寿诞时的照片1组,学术报告会照片上有赵忠贤院士、王业宁院士、安徽副省长张润霞到会祝贺,带《中国科学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张建平手稿《祝贺葛庭燧教授八十华诞》7页。
举报
上书时间2025-04-2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葛庭燧1913年5月3日出生于山东蓬莱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听外国列强以洋枪洋炮侵略中国的故事。1930年,葛庭燧从北京师范大学理预科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叶企孙先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受进步同学和先进分子“科学救国”“富国强兵”思想的影响,他与章宏道、黄薇等组建了外围群众团体“实用科学研究会”,对民众进行科普宣传,启蒙民众,努力拯救濒临灭亡的民族和国家。卢沟桥事变后,葛庭燧以燕京大学作掩护,为抗日游击队提供科技报刊资料和关键物资器材。1941年,他漂洋过海去了美国,虽远离祖国,也没能阻挡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攻克难关。他仅用两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工作,1943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二战期间美国军队用到了他“不可见紫外光源”的相关论文研究成果。
即使在外留学,葛庭燧也心系祖国。在留美同学丁儆、陈立的积极推动下,他于1949年2月牵头组织“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美中科协),加强了同世界各地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推动了留美学人参加新中国建设的高潮。葛庭燧将美国朋友的劝告“你回去将会断送你的科研事业”“在现代科技书籍里,能找到几个中国人的名字?”置于脑后,并致信钱学森:“每思我等久滞国外,对于国内伟大的生存斗争犹如隔岸观火,辄觉凄惨而自惭”,建议钱学森要“早日返国,领导国内建立航空工业”,同时大造归国舆论,鼓励留学生为新中国作贡献。1993年,钱学森在给葛庭燧80寿诞的贺信中写道,“我永远也不能忘记是你引导我回到祖国的怀抱”,言语中饱含着感激之情。葛庭燧作为新中国成立早期归国的科学家,始终遵循无我无私、热血报国的价值追求,令后辈学者十分感动。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