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木工程学家 茅以升 于1978年写给国家建委经委的签名信札,关于美国土木工程学家林同炎愿意担任国内混凝土工程的全部设计及监工任务和培养人才事宜。带1979年茅以升写给林同炎关于派2名工程师往林同炎国际设计公司实习进修信札的相关审批资料,带原铁道部部长刘建章、原铁道部副部长韩力平、叶家骏、孙家炽、赵锡纯等人签批,带2名工程师邵厚昆、顾子聪简历资料。
举报
上书时间2024-05-30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12]也写作茅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5],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 [2],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2019年9月25日,茅以升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林同炎(1912年11月14日—2003年11月15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市。美国国籍,土木工程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荣誉教授 [1]。
1931年林同炎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系读硕士研究生;193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先后担任成渝铁路桥梁课长,滇缅铁路设计课长,工信公司总程师及台湾糖业铁路处长等职;1946年赴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直到1976年退休,先后担任教授、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与结构力学组主任、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学校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等;1954年合作创办林同炎工程事务所;1957年主持召开了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讨论大会;196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72年林同炎工程事务所发展成林同炎国际咨询公司;1974年获得国际预应力协会弗雷西涅奖 [2];1976年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退休时被授予终身荣誉教授;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3年11月15日,在美国家中逝世,终年91岁
刘建章(1910年3月—2008年2月14日),男,河北景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顾问。
韩力平(1919~2005)男,曾用名韩方之,汉族,1919年9月生,山西省陵川县人。铁道部原副部长。2005年4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