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正版现货实拍。
陶思炎 著 / 南京出版社 / 2013-08 / 平装
售价 ¥ 280.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3-09-02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民俗艺术学
《民俗艺术学》共分为十一章,具体内容包括:民俗艺术学体系论、民俗艺术学方法论、民俗艺术特征论、民俗艺术审美论、民俗艺术审美论、民俗艺术作品论、民俗艺术传播论、民俗艺术应用论等。
陶思炎,文学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日本东北大学外国人研究者,德国汉诺威大学访问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民俗学、民俗艺术学、文化遗产研究等。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鱼文化》、《祈禳:求福·除殃》、《风俗探幽》、《中国纸马》、《中国镇物》、《应用民俗学》、《中国祥物》、《中国都市民俗学》、《问俗东瀛》、《江苏纸马》等;主编中国民间文化探幽丛书、江苏特色文化丛书、民俗艺术学研究丛书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序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何谓"民俗艺术学"一、概念界定二、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三、民俗艺术学的学科特点四、民俗艺术学建设的任务第二节民俗艺术研究的历史回顾一、民俗艺术研究的发轫二、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综述第二章民俗艺术学体系论第一节民俗艺术学体系形成的基础一、理论建构与领域拓展二、学科交叉与文化产业第二节民俗艺术学体系的架构一、民俗艺术志二、民俗艺术论三、民俗艺术史四、民俗艺术批评五、民俗艺术应用研究六、民俗艺术专题研究第三节民俗艺术学体系建设的意义一、学科建设意义二、实践指导意义第三章民俗艺术学方法论第一节民俗艺术学的调查方法一、田野作业重要性及对调查者的要求二、民俗艺术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三、民俗艺术调查的基本手段四、其他调查方法的运用第二节民俗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一、神话与原型批评二、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三、阐释与理解研究四、艺术符号与象征第三节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取向一、多学科交叉影响下综合研究方法的应用二、动态过程化与静态图式化研究方法的并行第四章民俗艺术类型论第一节类型划分的基准一、类型划分的状况二、按时代划分三、按地域划分四、按功能划分五、按民俗类型划分第二节民俗艺术的基本类型一、造型类民俗艺术二、表演类民俗艺术三、口承类民俗艺术第五章民俗艺术特征论第一节民俗艺术特征的具体表现一、风俗性二、群体性三、传承性四、象征性五、娱乐性六、地域性第二节民俗艺术特征的形成基础一、民俗艺术特征形成的他律性基础二、民俗艺术特征形成的自律性基础第六章民俗艺术功能论第一节何谓功能一、功能:需要的满晷二、功能:创造的动力第二节民俗艺术的基本功能一、认识与教化的功能二、组织与改造的功能三、装饰与满足的功能四、纳吉与除凶的功能第三节民俗艺术功能的演进要素第四节民俗艺术功能演进的特点一、传承与创新并举二、衍生与泛化为主三、自用向他用延伸第七章民俗艺术传承论第一节民俗艺术传承的要素一、民俗艺术传承的主体要素二、民俗艺术传承的时空要素三、民俗艺术传承的生活要素第二节民俗艺术传承的结构与层次一、民俗艺术传承的结构二、民俗艺术传承的层次第三节民俗艺术传承的典型研究一、民俗艺术的传承类型二、民俗艺术的传承人第八章民俗艺术审美论第一节民俗艺术作为审美对象一、民俗艺术作为审美对象的契机二、民俗艺术作为审美对象的体现第二节民俗艺术审美的机制与层次一、民俗艺术审美的机制二、民俗艺术审美的层次第三节民俗艺术的审美形态与表现一、民俗艺术的审美形态二、民俗艺术的审美表现第四节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价值一、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二、民俗艺术的审美价值第九章民俗艺术作品论第一节民俗艺术作品的分类一、民俗艺术作品的分类语境二、民俗艺术作品的分类模式第二节民俗艺术作品的共性和风格差异一、民俗艺术作品的共性二、民俗艺术作品的风格差异第三节民俗艺术典型作品研究一、民俗艺术典型作品的分布二、民俗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三、民俗艺术典型作品艺术意义的分析第十章民俗艺术应用论第一节民俗艺术应用的对象和符号一、民俗艺术应用的本体对象二、民俗艺术符号的应用第二节民俗艺术应用的场域一、民俗艺术应用场合及空间类别二、民俗艺术应用场域的内涵三、民俗艺术应用场域及功能发挥第三节民俗艺术的产业发展一、民俗艺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十一章民俗艺术传播论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