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碑拓片 民国十三年手工拓《南皮张氏双烈女庙碑》字口清晰 超大开本 线装一册全 中国近代名家碑刻之一 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华世奎书碑 视角独特 内容精彩 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 苍劲端庄 馆阁气魄3926
举报
-
年代:
民国 (1912-1948)
-
装帧:
其他
上书时间2025-06-07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民国初年,河北省南皮县张氏双烈女随父母来至天津。不久其父张绍庭赖以生计的黄包车丢失,无力偿还,遂一病不起。邻居戴有富借此机会向张家提亲,要求张家之女许配其子。双方立下婚书后,张绍庭病故。张绍庭死后,戴有富以为子女成婚之名假意将母女三人接到戴家居住,欲将其三人卖为娼妓。母女三人识破后逃离戴家,戴有富恼羞成怒,以悔婚为由将母女三人告上法庭。取得胜诉后,戴有富即上门要人。当晚,丽姑、春姑两姐妹以死抗暴,服下浸泡过火柴头的煤油,五脏俱焚而死。姐姐年仅17岁,妹妹年仅14岁。随后事迹在天津卫传开,引起哗然。当时在天津居住的张曾歇、张权听闻,找来也在天津的张氏族中的张凤元,联络士绅严修、高凌雯、华世奎等出面,一边对天津高等审判厅施压,让他们改变原判,缉拿元凶戴富有;一边积极为两个姑娘筹措丧事。最终天津高等审判厅更改原判,批捕捉拿戴富有、王宝山等一众案人。厅长杨以德也亲自出面,联络士绅商贾,为张氏双烈女筹措葬礼。1916年6月1日,星期四,旧历五月初一,南皮张氏双烈女出殡,成为民国史上少有的为一贫民举办的高规格葬礼。各界人士纷纷募捐,形成万人空巷送殡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当时社会各界强烈的社会正义感,甚至不辄成为当代社会一面历史的镜子。
两烈女安葬后,清末重臣张之万的长子张瑞荫,令其管家将金氏母子接回原籍南皮。利用办丧事各界所捐剩下的余款,会同张氏家人在南皮县城里文庙东侧,建“双烈女祠”,并立碑刻石以记其事,碑名为《南皮张氏双烈女庙碑》,由张瑞荫撰文、华世奎书写。现碑已毁,只有拓本存世。
此碑帖易与《南皮张氏两烈女碑》混淆,实则内容文字并不相同。
华世奎(1863-1942),字启臣,号璧臣、思闇、北海逸民,祖籍江苏无锡,自幼勤学,三十中举,同年步入仕途,出任内阁阁丞,辛亥革命后归隐天津。著名书法家,天津“八大家”之一,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真、草、隶、篆诸体,无有不精,犹以颜体见长,走笔取颜字之骨,书风圆润端凝,功力甚厚,有馆阁气魄。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是其代表作。宣告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结束的象征---最后一位封建皇帝宣统皇帝溥仪的“退位诏书” 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