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黎明书店
  • {正版现货新书} 1949-2009-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 9787500484882 陶东风 和磊 著
图文详情

{正版现货新书} 1949-2009-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 9787500484882 陶东风 和磊 著

举报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0048488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62.65 6.3折

定价 ¥10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09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五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9.39% (6274笔)
    好评率
    99.96%
    发货时间
    8.46小时
    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22578125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戏剧性变迁,中国文艺学也经历了多次转型。《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在以“史”为主要线索的基础上,以文艺学思潮为主体安排章节结构。本着历史和逻辑兼顾的原则,对于那些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文艺学思潮,即便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段,也安排在同一章节,以突出这一思潮的完整内涵和发展变化脉络。《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共分二十七个专题。作者陶东风、和磊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清晰梳理各种文艺学思潮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艺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力求全面而有条理地呈现文艺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

      目录
      导论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公共性问题

        一  文学公共性的规范特征

        二  文学的公共性与自主性

        三  文学的公共性与私人性

        四  文学的公共性与政治性

      章  文坛秩序的建构与文艺学新话语的初步确立

        一  《讲话》与社会主义文艺学新方向的确立

        二  次文代会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

      第二章  文艺界大批判:初露锋芒的文学批评新话语
       一  电影《武训传》批判与文艺界整风运动

        二  文艺界的整风学习运动

        三  《红楼梦》研究批判

        四  胡风文艺思想批判

        五  “反右”运动中的文艺批判

      第三章  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制度化

        二  关于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讨论

        三  “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与讨论

      第四章  新民歌运动与新诗发展问题的讨论

        一  新民歌运动概述

        二  重建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

        三  民族风格与大众化

        四  五四新诗传统的评价与重塑

        五  重新评价古典诗歌

        六  艺术形式的阶级性

        七  思想改造与诗人的工人阶级化

        结束语

      第五章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背景

        二  三个会议与《文艺八条》

      第六章  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

        一  对阿垅“艺术即政治”论的批判

        二  关于为政策服务与“赶任务”

        三  对文艺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现象的批评

      第七章  关于人物形象问题的讨论

        一  关于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

        二  关于“正面人物”和“新英雄人物”

        三  关于“中间人物”的讨论

        四  “三突出”和“高大全”

        五  关于“社会主义新人”的讨论

      第八章  关于题材问题的讨论

        一  “题材差别”论和“题材决定”论

        二  反“题材决定”论

        三  新时期关于题材的讨论

      第九章  关于写真实和真实性问题的讨论

        一  新中国成立初关于真实性问题的讨论

        二  50年代中期关于“写真实”的讨论

        三  新时期写真实问题的讨论

      第十章  文艺学教材建设

        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文艺学教材的历史沿革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学教学大讨论

        三  苏联文艺学主导下的文艺学教材编写

        四  周扬与文艺学统编教材

      第十一章  “文革”中的文艺学

        一  极“左”思潮的兴盛与部队文艺创作座谈会

        二  “文艺黑线专政”论

        三  “根本任务”论和“三突出”创作原则

      第十二章  拨乱反正与第四次文代会

        一  拨乱反正与为文艺正名

        二  历史性的转折:第四次文代会

        三  “二为”方向的提出与党的文艺政策的新调整

      第十三章  关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一  20世纪50年代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讨论

        二  新时期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论争

      第十四章  关于典型问题的论争

        一  “文革”前关于典型的讨论

        二  新时期典型问题的论争

        三  人物性格二重组合论

      第十五章  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一  “文革”前次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二  新时期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第十六章  新方法论与文艺学的科学主义思潮

        一  新方法论的引入与文艺学观念的革新

        二  自然科学方法论在文艺学中的应用

        三  关于文艺学科学主义思潮的论争

      第十七章  向内转与文学主体性的建构

        一  文学主体性的论争

        二  “向内转”的论争与文艺心理学的兴起

      第十八章  形式/语言/符号本体论文艺学

        一  英美新批评的引入与本土化实践

        二  俄国形式主义的引入与本土化实践

        三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引入与本土化实践

        四  文体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九章  文学史新观念的建构

        一  关于“重写文学史”

        二  对文学史学科的整体反思与理论建构

        三  文学史学的理论建构

      第二十章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与中国文艺学的本土化焦虑

        一  文论失语症的提出及其多重含义

        二  从文论失语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三  古代文论可否转换及如何转换

        四  文论重建与文化复兴

      第二十一章  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艺学

        一  市场经济与文学观念的嬗变

        二  “人文精神”大讨论

        三  关于大众文化的讨论

        四  大众文化语境下关于“纯文学”的讨论

      第二十二章  后一主义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艺学

        一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语境

        二  后现代主义对文艺学的影响

        三  后殖民主义(批评)及其对启蒙文学的反思

        四  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终结论的争论

      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一种消费文化现象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话题在国内的出现

        三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

        四  反思:作为话题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五  “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中几个核心问题的思考

      第二十四章  文化的转向

        一  文化诗学转向

        二  文化研究(批评)的出现语境

        三  关于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四  文化批评与文学的自主性问题

        五  关于文化批评与外在研究

      第二十五章  新时期文艺学的历史反思与教材建设

        一  百年文艺学的历史估价与问题诊断

        二  20世纪80—90年代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

        三  后现代语境中的新世纪文学理论教材

        四  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

      第二十六章  当代文艺学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论争

        一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  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批评意见

        三  批评的批评

      内容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戏剧性变迁,中国文艺学也经历了多次转型。《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在以“史”为主要线索的基础上,以文艺学思潮为主体安排章节结构。本着历史和逻辑兼顾的原则,对于那些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文艺学思潮,即便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段,也安排在同一章节,以突出这一思潮的完整内涵和发展变化脉络。《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共分二十七个专题。作者陶东风、和磊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清晰梳理各种文艺学思潮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艺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力求全面而有条理地呈现文艺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


      主编推荐
          
      陶东风、和磊编著的《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系列之一,共分二十七个专题,在清晰梳理各种文艺学思潮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艺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力求全面而有条理地呈现文艺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