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黎明书店
  • 正版现货新书 两晋演义 9787511721822 蔡东藩著
图文详情

正版现货新书 两晋演义 9787511721822 蔡东藩著

举报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11721822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32.42 5.9折

定价 ¥55.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10-06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五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0.69% (6366笔)
    好评率
    99.91%
    发货时间
    8.34小时
    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小说
      货号:
      8287942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第二年即因不满官场恶习称病归里,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武昌起义、共和初建,不久即遭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自1916至1926年间,阅读史籍数千卷,夜以继日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以小说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2166年问的中国历史,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很。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总计约六百余万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产量优选的历史演义作家。抗日战争期间颠沛流离,辗转避难,逝世于胜利前夕。

      目录
      第一回 祀南郊司马开基 立东宫庸雏伏祸
      第二回 堕诡计储君纳妇 慰痴情少女偷香
      第三回 杨皇后枕膝留言 左贵嫔摅才上颂
      第四回 图东吴羊祜定谋 讨西虏马隆奏捷
      第五回 捣金陵数路并举 俘孙皓二将争功
      第六回 纳群娃羊车恣幸 继外孙螟子乱宗
      第七回 指御座讽谏无功 侍帝榻权豪擅政
      第八回 怙势招殃杨氏赤族 逞凶灭纪贾后废姑
      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后援周处捐躯
      第十回 讽大廷徙戎著论 诱小吏侍宴肆淫
      第十一回 草逆书醉酒逼储君 传伪敕称兵废悍后
      第十二回 坠名楼名姝殉难 夺御玺御驾被迁
      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杀王豹擅权拒谏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齐王毕命 中诈降计李特败亡
      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 拒君命冤杀陆机
      第十六回 刘刺史抗忠尽节 皇太弟挟驾还都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
      第十八回 作盟主东海起兵 诛恶贼河间失势
      第十九回 伪都督败回江左 呆皇帝暴毙宫中
      第二十回 战阳平苟晞破贼垒 佐琅琊王导集名流
      第二十一回 北宫纯力破群盗 太傅越擅杀诸臣
      第二十二回 乘内乱刘聪据国 借外援猗卢受封
      第二十三回 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太尉知非
      第二十四回 执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义旅关右迓亲王
      第二十五回 贻书归母难化狼心 行酒为奴终遭鸩毒
      第二十六回 诏江东愍帝征兵 援灵武麹允破虏
      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蓟北 毙赵染晋相保关中
      第二十八回 汉刘后进表救忠臣 晋陶侃合军破乱贼
      第二十九回 小儿女突围求救 大皇帝衔璧投降
      第三十回 牧守联盟奉笺劝进 君臣屈辱蒙难丧生
      第三十一回 晋王睿称尊嗣统 汉主聪见鬼亡身
      第三十二回 诛逆登基羊后专宠 乘衅独立石勒称王
      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表叛江南
      第三十四回 镇湘中谯王举义 失石头元帝惊心
      第三十五回 逆贼横行廷臣受戮 皇灵失驭嗣子承宗
      第三十六回 扶钱凤即席用谋 遣王含出兵犯顺
      第三十七回 平大憝群臣进爵 立幼主太后临朝
      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变 入内廷苏峻纵凶
      第三十九回 温峤推诚迎陶侃 毛宝负剑救桓宣
      第四十回 枭首逆戡乱成功 宥元舅顾亲屈法
      第四十一回 察钤音异僧献技 失军律醉汉遭擒
      第四十二回 并前赵石勒称尊 防中山徐遐泣谏
      第四十三回 背顾命鸮子毁室 凛梦兆狐首归邱
      第四十四回 尽愚孝适贻蜀乱 保遗孤终立代王
      第四十五回 杀妻孥赵主寡恩 协君臣燕都却敌
      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
      第四十七回 饯刘翔晋臣受责 逐高钊燕主逞威
      第四十八回 斩敌将进灭宇文部 违朝议徙镇襄阳城
      第四十九回 擢桓温移督荆梁 降李势荡平巴蜀
      第五十回 选将得人凉州破敌 筑宫渔色石氏宣淫
      第五十一回 诛逆子纵火焚尸 责病主抗颜极谏
      第五十二回 乘羯乱进攻反失利 弑赵主易位又遭囚
      第五十三回 养子复宗冉闵复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
      第五十四回 却桓温晋相贻书 灭冉魏燕王僭号
      第五十五回 拒忠言殷浩丧师 射敌帅桓温得胜
      第五十六回 逞刑戮苻生纵虐 盗淫威张祚杀身
      第五十七回 具使才说下凉州 满恶贯变生秦阙
      第五十八回 围广固慕容恪善谋 战东河诸葛攸败绩
      第五十九回 谢安石应征变节 张天锡乘乱弑君
      第六十回 失洛阳沈劲死义 阻石门桓温退师
      第六十一回 慕容垂避祸奔秦 王景略统兵入洛
      第六十二回 略燕地连摧敌将 拔邺城追掳孱王
      第六十三回 海西公遭诬被废 昆仑婢产子承基
      第六十四回 谒崇陵桓温见鬼 重正朔王猛留言
      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凉主作降虏 守襄阳朱母筑斜城
      第六十六回 救孤城谢玄却秦军 违众议苻坚窥晋室
      第六十七回 山墅赌弈寇来不惊 淝水交锋兵多易败
      第六十八回 结丁零再兴燕祚 索邺城申表秦庭
      第六十九回 据渭北后秦独立 入阿房西燕称尊
      第七十回 堕虏谋晋将逾绝涧 应童谣秦主缢新城
      第七十一回 用僧言吕光还兵 依逆谋段随弑主
      第七十二回 谋刺未成秦后死节 失营被获毛氏捐躯
      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创兴后魏 慕容垂讨灭丁零
      第七十四回 智姚苌旋师惊噩梦 勇翟瑥斩将扫孱宗
      第七十五回 失都城西燕被灭 压山寨北魏争雄
      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尽 弟陵兄晋道子专权
      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张贵人逞凶弑孝武
      第七十八回 迫诛奸称戈犯北阙 僭称尊遣将伐西秦
      第七十九回 吕氏肆虐凉土分崩 燕祚祚衰魏兵深入
      第八十回 拓跋珪转败为胜 慕容宝因怯出奔
      第八十一回 攻旧都逆子忘天理 陷中山娇女作人奴
      第八十二回 通叛党兰汗弑君 诛贼臣燕宗复国
      第八十三回 再发难王恭受戮 好惑人孙泰伏诛
      第八十四回 戕内史独全谢妇 杀太守复陷会稽
      第八十五回 失荆州参军殉主 弃苑川乾归逃生
      第八十六回 受逆报吕纂被戕 据偏隅李暠独立
      第八十七回 扫残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东宫失位
      第八十八回 吕隆累败降秦室 刘裕屡胜走孙恩
      第八十九回 覆全军元显受诛 夺大位桓玄行逆
      第九十回 贤孟妇助夫举义 勇刘军败贼入都
      第九十一回 蒙江洲冯迁诛逆首 陷成都谯纵害疆臣
      第九十二回 贪女色吞针欺僧侣 戕妇翁拥众号天主
      第九十三回 葬爱妻遇变丧身 立犹子临终传位
      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还都 失兵机纵敌入险
      第九十五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国 诛逆贼冯文起开基
      第九十六回 何无忌战死豫章口 刘寄奴固守石头城
      第九十七回 窜南交卢循毙命 平西蜀谯纵伏辜
      第九十八回 南凉王愎谏致亡 西秦后败谋殉难
      第九十九回 入荆州驱除异党 夺长安翦灭后秦
      第一百回 招寇乱秦关再失 迫禅位晋祚永终


      内容摘要
      捣金陵数路并举 俘孙皓二将争功
        却说马隆既讨平秦凉,朝议将加赏西征将士,偏有人出来阻挠,谓西征将士,已加显爵,不宜更授。独卫将军杨珧进驳道:“前由隆募选骁勇,稍加爵命,不过为鼓励起见,今隆众已荡平西土,未得增赏,将来如何用人,反觉得朝廷失信了。”武帝也以为然,遂颁诏酬勋,赐爵加秩如例。先是西北未平,尚不暇顾及东南,吴主孙皓,还道是四境平安,乐得淫佚。每宴群臣,必令沉醉,又尝置黄门郎十余人,密为监察,群臣醉后忘情,未免失检,那黄门郎立即纠弹,皓即令将失仪诸臣,牵出加罪,或剥面,或凿眼,可怜他无辜遭谴,徒害得不死不活,成为废人。晋益州刺史王浚,察知东吴情事,遂奉表晋廷,略谓:“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臣造船七年,未得出发,反致朽败。且臣年七十,死亡无日,愿陛下无失时机,亟命东征!”武帝复召廷臣会议,贾充荀勖等仍执前说,力阻行军,唯张华忆羊祜言,赞同浚议。适将军王浑,调督扬州,镇守寿阳,与吴人屡有战争,遂上言:“孙皓不道,意欲北上,应速筹战守为宜。”朝议以天已严寒,未便出师,决待来春大举,武帝亦乐得休暇。一日,正召入张华弈棋,忽由襄阳递入急奏,武帝不知何因,忙即展览,奏中署名,是荆州都督杜预,大略说是:
        故太傅羊祜,与朝臣异见,不先博谋,独与陛下密议伐吴,故朝臣益致龃龉。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之利,十有八九,而其害止于无功耳。近闻朝廷事无大小,异议蜂起,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昔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事,获效之后,召责前时异议诸臣,始皆叩头而谢,此正所以塞异端,杜众枉耳。今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若又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民,城不可攻,野无所掠,则明年之计,亦得无及矣。时哉勿可失,惟陛下察之!
        武帝览毕,顺手递视张华。华看了一周,便推枰敛手道:“陛下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淫骄虐,诛杀贤能,及今往讨,可不劳而定,幸勿再疑!”武帝毅然道:“朕意已决,明日发兵便了。”华乃趋出。翌晨由武帝临朝,面谕群臣,大举伐吴,即命张华为度支尚书,量计运漕,接济军饷。贾充闻命,忙上前谏阻,荀勖冯歔,亦附和随声。武帝不禁动怒,瞋目视充道:“卿乃国家勋戚,为何屡次挠我军谋?今已决计东征,成败不干卿事,休得多言!”充碰了一鼻子灰,又见武帝变色,且惊且骇,忙即免冠拜谢。荀冯二人,亦随着磕头。丑态毕露。武帝方才霁颜,命镇军将军琅琊王(亻由)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浚与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士卒,浮江东下,东西并进,共二十余万人;并授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骏弟。为副,总统各军。分派既定,武帝才辍朝还宫。
        吏部尚书山涛,素以公正著名,尝甄拔人物,各为题奏,时称为山公启事。他见武帝决意伐吴,不便多嘴,至退朝后,但私语同僚道:“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若释吴以为外惧,未始非策,何必定要出兵呢?”山公语亦似是而非,彼时祸根已伏,即不伐吴,亦岂能免乱?及东征军陆续出发,西方捷报又至,武帝益锐意东略,督促进军。龙骧将军王浚,筹备已久,一经奉命,率舟东下,长驱至丹阳。丹阳监盛纪,出兵迎战,怎禁得浚军一股锐气,横冲直撞,无坚不破。纪不及奔还,立被浚军擒去。浚顺流直进,探得江碛要害,统有铁锁截住,江心又埋着铁锥,逆距战船,乃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仗,令善泅诸水手,在水中牵筏先行,筏遇铁锥,辄被引去,再用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渍麻油,爇着猛火,乘风烧毁铁锁,锁被火熔,当即断绝,于是船无所碍,鼓棹直前。时已为咸宁六年仲春,和风嘘拂,春水绿波,浚与广武将军唐彬,驱兵至西陵,西陵为吴要塞,吴遣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璩及西陵监郑广,宜都太守虞忠,并力扼守。不防浚军甚是厉害,一鼓作势,四面攀登,吴兵统皆骄惰,毫无斗志,蓦见敌军乘城,顿时骇散,留宪成璩等,还想巷战,奈手下已皆遁去,单剩得主将数人,孤立无助,眼见得束手成擒了。浚又乘胜攻克荆门夷道二城,擒住吴监军陆晏,再下乐乡,擒住吴水军统领陆景,江东大震。吴平西将军施洪等望风投降。
        晋安东将军王浑,出发横江,得破寻阳,击走吴将孔忠,俘得周兴等数人,收降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又镇南大将军杜预,进向江陵,密遣牙将管定周旨等,泛舟夜渡,袭据巴山,张旗举火,作为疑兵。吴都督孙歆,望见大骇,不禁咋舌道:“北来诸军,怕不是飞渡长江么?”当下派兵出拒,被管定周旨等预先埋伏,突起交锋,杀得吴军大败奔还。歆尚未得知,安坐帐中,至敌军冲入,方惊起欲遁,不防前后左右,已是敌人环绕,就使力大如牛,也无从摆脱,被他活捉了去。管周二将,向预报功,预即亲抵江陵,督兵攻城。吴将伍延佯请出降,暗中却部署兵士,登陴抵御。预已先料着,趁他行列未整,即命部众缘梯登城。守兵措手不及,城即被陷,伍延战死。江陵既下,沅湘以南各州郡,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一一抚慰,令各就原官,远近肃然。平南将军胡奋,亦得克江安,会奉晋廷诏命,令胡奋与王浚王戎,合攻夏口武昌,杜预但当静镇零桂,零陵桂阳。怀辑衡阳,且待江汉肃清,直指吴都未迟。预乃分兵益浚,奋与戎亦互助浚军,一战破夏口,再战平武昌,更泛舟东下,所向无前。
        可巧春雨水涨,谣诼纷纭,贾充首先倡议,表请罢兵,略谓:“百年逋寇,未可悉定,况春夏交际,江淮卑湿,一旦疫疠交作,反为敌乘,宜急召还各军,置作后图。且此次行军,虽似顺手,所损实多,虽腰斩张华,未足以谢天下!”等语。充屡次阻兵,究未知所操何见,想无非是妒功忌能耳。幸武帝不为少动,把充表留中不报。杜预闻充议辍兵,急忙抗表固争,一面征集各军,会议进取,有人从旁梗议,大旨与贾充相似。预奋然道:“昔乐毅战国时燕人。借济西一战,几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以后,迎刃而解,还要费什么大力呢?”遂指授群帅,径进秣陵。
        吴遣丞相张悌及督军沈莹诸葛靓等,率众三万,渡江逆战,行次牛渚,莹语悌道:“上流诸军,素无戒备,晋水师顺流前来,势必至此,不如整兵待着,以逸制劳。今若渡江与战,不幸失败,大事去了。”悌慨然道:“吴国将亡,贤愚共知,及今渡江,尚可决一死战,不幸丧败,同死社稷,可无遗恨。若坐待敌至,士众尽散,除君臣迎降以外,还有甚么良策?名为江东大国,却无一人死难,岂不可耻?我已决计效死了。”到此已无良策,如悌为国而死,还算是江东好汉。言讫,遂麾众渡江。到了板桥,与晋扬州刺史周浚军相值。悌便即迎击,两下相交,晋军甚是骁悍,吴兵尽管退却。约阅一二小时,但见吴人弃甲抛戈,纷纷遁去。诸葛靓料难支持,劝悌逃生,悌洒泪道:“今日是我死日了。我忝居宰相,常恐不得死所,今以身死国,死也值得,尚复何言。”靓垂涕自去。悌尚执佩刀,左拦右阻,格杀晋军数名。既而晋军围裹过来,你一枪,我一槊,竟将悌刺死了事。沈莹见悌死节,也不顾性命,力战多时,至身受重创,倒地而亡。吴人视此军为孤注,一经覆没,当然心惊胆落,风鹤皆兵。晋将军王浚,闻板桥得胜,便自武昌拥舟东下,直指建业。即吴都。扬州别驾何恽,得悉王浚东来,进白刺史周浚道:“公已战胜吴军,乐得进捣吴都,首建奇功,难道还要让人么?”浚使恽走告王浑,浑摇首道:“受诏但屯江北,不使轻进,且令龙骧受我节度,彼若前来,我叫他同时并进便了。”恽答道:“龙骧自巴蜀东下,所向皆克,功在垂成,尚肯来受节度么?况明公身为上将,见可即进,何必事事受诏呢?”浑终未肯信,遣恽使还。
        原来浚初下建平,奉诏受杜预节制,至直趋建业,又奉诏归王浑节制。浚至西陵,杜预遗浚书道:“足下既摧吴西藩,便当进取秣陵,平累世逋寇,救江左生灵,自江入淮,肃清泗汴,然后泝河而上,振旅还都,才好算得一时盛举呢!”浚得书大悦,表呈预书,随即顺流鼓棹,再达三山。吴游击将军张象,带领舟军万人,前来抵御,望见浚军甚盛,旌旗蔽空,舳舻盈江,不由的魂凄魄散,慌忙请降。浚收纳张象,即举帆直指建业。王浑飞使邀浚,召与议事,浚答说道:“风利不得泊,只好改日受教罢。”来使自去报浑。浚直赴建业。吴主孙皓,连接警报,吓得无法可施。将军陶浚,自武昌逃归,入语皓道:“蜀船皆小,若得二万兵驾着大船,与敌军交锋,或尚足破敌呢。”皓已惶急得很,忙授浚节钺,令他募兵退敌。偏都人已相率溃散,只剩得一班游手,前来应募,吃了好几日饱饭。待陶浚驱令出发,又复溃去。陶浚也无可奈何,复报孙皓。皓越加焦灼,并闻晋王浚已逼都下,还有晋琅琊王司马(亻由),亦自涂中进兵,径压近郊,眼见得朝不保暮,无可图存。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劝皓向晋军乞降。皓不得已令草降书,分投王浚王浑,并向司马(亻由)处送交玺绶。王浚接了降书,仍驱舰大进,鼓噪入石头城。吴主孙皓,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并令军士舆榇及亲属数人,至王浚垒门,流涕乞降。浚亲解皓缚,受璧焚榇,延入营中,以礼相待。随即驰入吴都,收图籍,封府库,严止军士侵掠,丝毫不入私囊,一面露布告捷。
        晋廷得着好音,群臣入贺,捧觞上寿。武帝执爵流涕道:“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呢!”惟骠骑将军孙秀,系吴大帝孙权侄孙,前为吴镇守夏口,因孙皓见疑,惧罪奔晋,得列显官,他却未曾与贺,且南面垂涕道:“先人创业,何等辛勤,今后主不道,一旦把江南轻弃,悠悠苍天,伤如之何?”前已甘心降敌,此时却来作此语,欺人乎?欺己乎?武帝以浚为首功,拟下诏褒赏,忽接到王浑表文,内称浚违诏擅命,不受自己节度,应照例论罪。武帝未以为然,举表出示群臣。群臣多趋炎附势,不直王浚,请用槛车征浚入朝。武帝不纳,但下书责浚,说他“不从浑命,有违诏旨,功虽可嘉,道终未尽”等语。看官!你想这平吴一役,全亏王浚顺流直下,得入吴都,偏王浑出来作梗,竟要把王浚加罪,可见天下事不论公理,但尚私争。武帝还算英明,究未免私徇众议,所以古今来功臣志士,终落得事后牢骚,无穷感慨呢。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原来王浑闻浚入吴都,方率兵渡江,自思功落人后,很是愧忿,意欲率兵攻浚。浚部下参军何攀,料浑必来争功,因劝浚送皓与浑。浑得皓后,虽勒兵罢攻,意终未惬,乃表浚罪状,浚既奉到朝廷责言,因上书自讼,略云:
        臣前受诏书,谓:“军人乘胜,猛气益壮,便当顺流长骛,直造秣陵。”奉命以后,即便东下。途次复被诏书谓:“太尉贾充,总统诸方,自镇东大将军(亻由)及浑浚彬等,皆受充节度。”无令臣别受浑节度之文。及臣至三山,见浑军在北岸,遗书与臣,但云暂来过议,亦不语“臣当受节度”之意。臣水军风发,乘势造贼,行有次第,不便于长流之中,回船过浑,令首尾断绝。既而伪主孙皓,遣使归命,臣即报浑书,并录皓降笺,具以示浑,使速会师石头。臣军以日中至秣陵,暮乃得浑所下当受节度之符,欲令臣还围石头,备皓越逸。臣以为皓已出降,无待空围,故驰入吴都,封库待命。今诏旨谓臣忽弃明制,专擅自由,伏读以下,不胜战栗。臣受国恩,任重事大,常恐托付不效,辜负圣明,用敢投身死地,转战万里,凭赖威灵,幸而能济。臣以十五日至秣陵,而诏书于十二日发洛阳,其间悬阔,不相赴接,则臣之罪责,宜蒙察恕。假令孙皓犹有螳螂举斧之势,而臣轻军单入,有所亏丧,罪之可也。臣所统八万余人,乘胜席卷,皓以众叛亲离,无复羽翼,匹夫独立,不能庇其妻子,雀鼠贪生,苟乞一活耳。而江北诸军,不知其虚实,不早缚取,自为小误。臣至便得,更见怨恚,并云守贼百日,而令他人得之,言语噂沓,不可听闻。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利专之,臣虽愚蠢,以为事君之道,唯当竭力尽忠,奋不顾身,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若其顾护嫌疑,以避咎责,此是人臣不忠之利,实非明主社稷之福也。夫佞邪害国,自古已然,故无极破楚,宰嚭灭吴,及至石显倾乱汉朝,皆载在典籍,为世所戒。昔乐毅伐齐,下城七十,而卒被谗间,脱身出奔。乐羊战国时魏人。既返,谤书盈箧,况臣疏顽,安能免谗慝之口?所望全其首领者,实赖陛下圣哲钦明,使浸润之谮,不得行焉。然臣孤根独立,久弃遐外,交游断绝,而结恨强宗,取怨豪族,以累卵之身,处雷霆之冲,茧栗之质,当豺狼之路,易见吞噬,难抗唇齿。夫犯上干主,罪犹可救。乖忤贵臣,祸常不测。故朱云折槛,婴逆鳞之怒,望之周堪,违忤石显,虽阖朝嗟叹,而死不旋踵,俱见汉史。此臣之所大怖也。今王浑表奏陷臣,其支党姻族,又皆根据磐牙,并处世位,闻遣人在洛中,专共交构,盗言孔甘,疑惑亲听。臣无曾参之贤,而罹三至之谤,敢不悚栗。本年平吴,诚为大庆,于臣之身,独受咎累,恶直丑正,实繁有徒。欲构南箕,成此贝锦。但当陛下圣明之世,而令济济之朝,有谗邪之人,亏穆穆之风,损皇代之美,是实由臣疏顽,使至于此。拜表流汗,言不识次,伏乞陛下矜鉴!
        武帝得书,也知浚为王浑所忌,不免有媒孽等情,因下诏各军,班师回朝,待亲讯功过,核定赏罚云云。王浑既得絷皓,乃与琅琊王(亻由)会衔,送皓入洛,皓至都门,泥首面缚。由朝旨遣使释免,给皓衣服车乘,赐爵归命侯,拜孙氏子弟为郎。所有东吴旧望,量才擢叙。从前王浚东下,吴城戍将,望风归降;惟建平太守吾彦,婴城固守,及孙皓被俘,方才投诚。武帝调彦为金城太守。诸葛靓姊,为琅琊王妃,靓自板桥败后,即窜入姊家,武帝素与靓相识,亲往搜寻。靓为魏扬州都督诸葛诞子。诞在魏主髦四年,讨司马昭不克,被杀,故靓奔吴,事见《三国演义》。靓复避匿厕中,被武帝左右牵出,始跪拜流涕道:“臣不能漆身毁面,使得复见圣颜,不胜惭愧。”武帝慰谕至再,面授靓为侍中。靓固辞不受,情愿放归乡里。武帝不得已依议,听他自去,终身起坐,不向晋廷,后幸善终。靓于晋有君父大仇,乃不能与张悌同死,徒为是小节欺人,亦何足道。武帝复颁诏大赦,改元太康。会值诸将陆续还都,因临轩召集,并引见孙皓,赐令侍坐,且顾语皓道:“朕设此座待卿,已好几年了。”皓指帝座道:“臣在南方,亦设此座待陛下。”史家记载皓言,未及指帝座三字,遂启后人疑窦,经著书人添入,方合口吻。贾充已回朝复命,时亦在侧,向皓冷笑道:“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此刑施于何人?”皓答说道:“人臣有敢为弑逆,及奸邪不忠,方加此刑。”充听了此言,不由的面目发頳,掉头趋退。自取其辱,但皓只御人口给,不能自保宗社,究有何益?王浑王浚,相继入朝,彼此尚争功不已。武帝命廷尉刘颂,叙次战绩。颂不免袒浑,列浑为首功,浚为次功。武帝因颂考绩徇私,左迁京兆太守。怎奈王浑私党,充斥朝廷,浑子济又尚公主,气焰逼人,大家统为浑帮护,累得武帝不便专制,也只好委曲通融,乃增浑食邑八千户,进爵为公。授浚为辅国大将军,与杜预王戎等,并封县侯。以下诸将,赏赐有差。遣使祭告羊祜庙,封祜夫人夏侯氏为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一番东征事迹,至此结局。王浚以功大赏轻,始终不服,免不得怨忿交并,小子有诗叹道:
        楼船直下扫东吴,功业初成已被诬。


      精彩内容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原名《历朝通俗演义》,包括前汉、后汉、两晋、南北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国等十一种。从1916年至1926年间,蔡东藩花费十年的心血,完成了这部上下两千余年、七百多万字的煌煌巨著。其时间跨度之长,涉及人物之众,篇幅之巨,堪称演义之很。为后人留下了的文学和史学巨献。

       《两晋演义》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系列之一,叙述了东、西两晋之百五十六年间内政失修、祸乱侵寻、终致覆亡等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该书取材谨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让人入门民族历史。

      媒体评论
      一、他写《元史通俗演义》,知道这是棘手的事情。因为《元史》过于简单。商辂等撰的《纲目》,薛应旗作的《通鉴》,陈邦瞻著的《纪事本末》缺漏很多;《皇元圣武亲征录》、《元秘吏》、《丙子平宋录》、《庚申外史》、《元朝名臣事略》、《元儒考略》等,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可作为《元史》考证的,有《蒙鞑备录》、《蒙古源流》、《元史译文补证》等,亦未详备。
        为此,他尽力搜集东西史籍译本。就西洋史籍译本来讲,觉得于蒙古西征时,较中史为详,且于四汗分封,及其存亡始末,亦足补中史之缺,足资参考。他所编写的《元史通俗演义》60回,是融会中国和东西洋史籍而成,从而“元代先世及深宫轶事,外域异闻,凡正史之所已载者,酌量援引,或详或略;正史之所未载者,则旁证博采,多半演入。”
        如窝阔台汗执政时,曾令拔都为统帅,速不台为先锋,率军西征钦察,即俄罗斯东部;并分兵入波兰、入马加,则已到东欧。马加即匈牙利,其北是奥地利,亦称奥斯,向与匈牙利或分或合,与匈牙利合时,则称奥斯马加。奥斯马加之西,是德意志联邦,日耳曼与捏迷思,皆德国联邦之一部分。蒙古军亦曾至奥斯、日耳曼与捏迷思。明宋濂等修的《元史》,因欧亚间之地理未明,所以关于拔都西征事,多略而不详。清末民初所译的西史,亦人地杂出,名称互歧。蔡东藩写这些史实,就反复参考中西史乘,两两对勘,择要汇叙,各取所长。他自己说过:“是足以补中西史乘之缺,不得以小说目之。”
        二、蔡东藩写《民国通俗演义》的时候,社会上未见有民国史的书籍,而他则敢于撰写,从此可以看出他的胆识和才能。许廑父称赞他说: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