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正版原版
谭桂林 著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2006-12 / 平装
售价 ¥ 39.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1-11-10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中西之争
自从鸦片战争催逼着中国打开自己的国门以来,西方在中国人的心里就是一个无法言说的精神症结。从拉开世纪帷幕的戊戌维新到世纪末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的邓小平南巡,整个20世纪,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从西方学成归来,期望用他们所景仰的西方文化与科技来报效祖国,但是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也肩荷着一份同样的沉重,他们不可避免地感觉到了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强大的排斥与同化的力量。正是这种文化的冲突,使得一直处在急剧变革的历史旋涡之中的中国,诸如激进与保守、趋新与骛旧、革命与反动、自由与约束等等各种社会思潮的矛盾,不仅在社会体制的变革中而且在人们思想观念的演变中缠结在一起,影响着20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因此,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种种矛盾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思潮论辩,看起来十分复杂、十分激烈也十分热闹,但其根源似乎都可追溯到中西文化观念这一深层次的冲突上。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重要学术思想的汇要,共四卷四十册。本卷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试图从现、当代文学的各个侧面评述有关论辩的历史情况及各方观点,希望为读者搭建一个回望“世纪性”论争的小小平台。
绪论一中西之辩与士人心态二中西之辩与时代主题三中西之辩的思维特征第一章文言白话论争的中西之辩一新旧对抗与中西比较二中体西用说的还魂三中西对比为论战带来的意义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性质问题的论争一倡导者的意见分歧二阶级特性的界定三思想解放的最初成果四论辩的局限与启示第三章“整理国故”之争中新文化建设的方向选择一“整理国故”问题的复杂性二史实辨识与结论质疑三胡适与鲁迅:冲突的实质与重建现代文明的两种思路第四章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论战一论战的三个阶段二论争的主要内容三论辩的意义第五章“《庄子》与《文选》”之争的二元对抗思维一论争的由来及其发展二文化背景与论争的主张三论争夭折的主体心理探源第六章语体文的“欧化”与大众语的论辩一五四时期关于语体文欧化的讨论二1930年的文艺大众化讨论三1932年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四1934年的文艺大众化讨论五论争的意义与局限第十章“移植”论与“民间形式中心”论的论辩一“民族形式”命题的提出二“民族形式”论争的展开三“民族形式”论争的焦点(一)对“民间形式”的评价(二)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认识(三)关于新文学“欧化”的问题四论争的影响与意义第八章“伪现代性”与“现代性”的论辩一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真伪之辩二90年代中后期的“近代性”与“现代性”之辩三双声对话:“现代性”抑或“近代性”四说不尽的“现代性”第九章“人文精神重建”的论辩一“人文精神”出场的语境二“世纪末之争”:重建人文精神的论战(一)什么是人文精神(二)“人文精神”是否失落(三)如何重建“人文精神”三论辩的意义与知识者的身份定位第十章新保守主义与新启蒙主义的论辩一新启蒙主义思潮的演进轨迹二新保守主义泛起的文化背景和基本内涵(一)新保守主义泛起的文化背景(二)新保守主义的内涵特征三激进还是保守:重评“五四”四“后学”与“新启蒙主义”的话语对抗五论争引发的思考第十一章新诗发展与汉语母语的关系问题论辩一挑起论争的主要观点二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反思三汉字诗性的重新体认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后记编辑后记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