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星星书吧
  •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研究——中德比较的视角
  •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研究——中德比较的视角
  •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研究——中德比较的视角
  •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研究——中德比较的视角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研究——中德比较的视角

举报

正版全新

售价 28.73 6.0折

定价 ¥4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20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图书条目信息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研究——中德比较的视角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9页
      • 字数:  291千字

      展开全部

      货号:
      3239518
      商品描述:
      【书    名】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研究——中德比较的视角
      【书    号】 9787533488642
      【出 版 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    者】 刘丽建
      【出版日期】 2020-12-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4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通过中德比较的视角,基于德国式能力本位模块课程理论、整合课程理论和戴尔蒙德课程模式,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究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这一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绪论/

      第*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第*章  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第*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

      第二节  高等商科教育的产生及学科特殊性/

      第三节  中国高等商科教育的特殊性——历史比较的视角/

      第四节  狭义的课程模式——模块化课程/

      第五节  整合课程理论/

      第六节  广义的课程模式——戴尔蒙德模式/

       

      第二章  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目标改革/

      第*节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目标现状/

      第二节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商科课程目标现状/

      第三节  中德比较/

      第四节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目标改革方向/

      第五节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的通用能力目标/

       

      第三章  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内容改革/

      第*节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内容现状/

      第二节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商科课程内容现状/

      第三节  中德对比及分析/

      第四节  国内实验案例——合肥学院管理系模块化课程改革/

      第五节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内容改革方向/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实施的改革/

      第*节  中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实施问题/

      第二节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商学院课程实施/

      第三节  中德对比及改革方向/

       

      第五章  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评价改革/

      第*节  中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评价现状/

      第二节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商科课程评价现状/

      第三节  中德对比及改革方向/

      第四节  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认证体系/

       

      结论与展望/

       

      附录/

      附录1:中国7所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附录2: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4:商科通用专业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5: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企业经济学专业(国际商务方向)模块课程列表/

      附录6:德国普福尔茨海姆应用科学大学企业经济学专业(国际商务方向)模块课程列表/

      附录7:德国波恩—莱茵—锡格应用科学大学企业经济学模块课程列表/

      附录8:德国达姆施塔特应用科学大学企业经济学专业(科技管理方向)模块课程列表/

      附录9:德国威斯巴登应用科学大学企业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

      附录10:德国慕尼黑商学院企业经济学专业模块课程列表/

      附录11:德国帕德博恩应用科学大学企业经济学专业(国际商务方向)模块课程列表/

      附录12:德国柏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模块课程列表/

      附录13:罗伊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营销与战略”模块描述/

      附录14:中国某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国际金融”期末试卷样本/

      附录15:德国某应用科学大学商科课程“投资与融资”试卷样本/

      附录16:Questionaire on selfstudy in Fachhochschulen/

       

      参考文献/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绪 论

      高校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质量不仅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也事关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类专业而言,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应主要进行应用型本科教育已在高校层面达成共识,然而,具体到学院或专业层面的课程改革,大部分领导和教师仍然十分茫然。商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其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都非常强,毕业生将成为我国商界的主力军,并在不久的将来引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类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其课程改革应如何进行、如何实施,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学院的领导和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亟须进行系统研究,这对于深化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整体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偏低

      商科教育对于我国商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能给我国商业发展持续地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商业人才,商业的发展将很快受到阻碍,迄今为止的高速经济增长也会很快消退。因此,高等商科教育的危机实际上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危机。然而现实是:我国高等商科教育确实处在某种“危机”之中,尤其是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都紧张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教育更是如此。如何正视这些问题并努力改变,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商业腾飞进而实现“中国梦”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

      1998年开始实行高等学校大扩招政策后,商科类专业由于办学成本低,市场需求旺,一时间,“千树万树梨花开”,举国上下齐办高等商科教育,形成“无校不商科”的局面。短短几年,学生数持续猛增,目前,商科类专业的本科生数量已经占到13个学科门类总人数的20%左右。然而,与此同时,教育资源并没有跟上,造成高等商科教育质量的整体滑坡,而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商科类专业本是实用性很强的一类专业,它对于企业实现利润至关重要,因此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以福建省为例,2009年至2012年,人才市场上需求量连续四年排行的专业就是商科类的市场营销专业。[1]然而人才市场存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企业对高等商科人才需求量大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的情况并存。同样以2009年至2012年的福建省为例,人才市场上难就业的5个专业中,每年都有2-3个属于商科类。[2]而2014年***公布的全国15大“难就业”本科专业中就有四个是商科类专业,它们分别是: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和贸易经济。[3]这些就业难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因为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具有“名牌光环”,一般就业不难。通过对企业招聘人员的访谈我们发现:在招聘之初,许多企业对于高等商科人才都有需求,甚至十分迫切,但是面试之后却不够满意,于是有的少聘,有的改聘高职生或工科生加以培训,有的只聘研究型大学毕业生或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这说明企业需要高等商科人才,但是由于应用型本科培养的很多商科人才并不适应社会需求,在高等商科教育市场上没有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毕业生就业形势很不乐观。

      在企业访谈中,很多企业认为研究型大学商科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较强,通常培训起来“上手较快”;高职院校的商科毕业生工资要求低,且动手能力相对强一些,因而也有一定的优势;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毕业生则理论和实践都没有明显优势。一位物流企业面试官说:“他们既回答不出空运货物的体积重量(即计价重量)计算公式,也不会包装货物,理论和实践都不大行。”这句话间接道出了目前应用型本科商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也反映了目前应用型本科商科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现实。

      课程是人才培养重要的媒介和载体,要提高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应该进行课程改革。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制约因素。[4]因此,如何设置并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是目前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专业面前的重大问题。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不高

      本项研究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并不高。在课程目标上,6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在课程设计上,73%的学生认为教师和管理者设计课程时并未对他们的前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解与调查;在课程内容上,48%的学生认为理论性过强,将近60%的学生认为难度偏大。同时,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适用于大型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而不适合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此外,还有课程总数过多、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等问题。这些学生及校友反映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针对这项改革进行的专项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成为“考研基地”,而在这支考研大军中,商科类学生跨专业报考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一位地方本科院校商学院的院长表示,他们学院学生考研时跨专业的比例全校排名前三位。这说明相当大一部分商科学生在就读完一段时间之后表示失望,不再喜欢原来在报考时喜欢的专业。这固然与报考时对专业缺乏了解有关,但也侧面反映了学生们对这些商科类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

      (三)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有其特殊性

      商科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很多特殊性。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的课程改革都是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进行,很少在学校层面改革后再进行院系层面的二次改革,或商学院内部单独进行课程改革。然而,一般性的课程改革对商科类专业而言,针对性不够强,没有体现出商科的学科特殊性,因此,课程改革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商科的学科特殊性以及商科课程改革的特殊性,再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一般性经验和国际先进经验,系统设计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课程改革。

      对于商科类专业而言,首先,商科类专业的课程与其他专业相比,缺乏前期课程铺垫。对于数学、物理、历史、语言等其他类型专业,所有大学生在中小学都学过相关科目,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商科缺乏类似的前期课程安排,我国的高中课程中一般没有开设商务类基础课程。其次,该类专业具有依附性的特性,因为经济管理活动尤其是营销活动大多是依附在某个具体行业的产品上的,如果不了解产品的特性及机理,销售等商务活动就很难打动客户,而商品的特性、功能及内在机理常常涉及工科知识,因此商科的课程安排应特别注意文、理、工学科的交叉渗透。这些都说明商科是一类复杂的专业,需要单独针对这类专业进行专项课程研究。我们应该在今后的课程设置和实施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商科的学科特殊性,才能实质性地推动我国高等商科教育持续进步,尤其是对实战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型本科的商科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商科人才。

      (四)国外商科课程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本人曾经先后按照国外和国内两种不同的商科课程模式从事过五年的商科教学工作。相比之下,虽然双方都使用目标课程模式,然而差异却比较明显。我国采用的目标模式显得相对松散,属于“直线型”的目标模式,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不同课程要素之间的反馈和互动很少,课程评价环节往往是这条直线的终点。相比而言,国外(欧洲)的课程模式更接近“圆环式”的目标模式,更加强调课程评价对其他课程要素的反馈及促进作用,形成一个“圆环”,课程目标与评价之间也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此外,注重课程评价的频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清晰化、具体化。与我国不同,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时完全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毕业时的要求、学生的能力以及生源特点制定出十分具体、明确的预期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而这些学习成果通常要求以十分醒目的方式呈现在学生学习手册的首页,并贯穿所有教学资料的始终。

      经历过两种完全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让我对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如何在吸取国外教育所长的基础上,制定出克服我国商科教育弊端的课程模式,设计出更加适合我国学生承受能力,同时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等,成为我完成本书重要的动力。作为一名曾经的地方院校商科教师,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推进我国地方本科商科教育的课程改革,为我们学生的成长贡献微薄的力量。

      由于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的欣赏,我萌生了研究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商科课程经验的念头,并在做了大量文本性研究的前提下远赴德国调研三个月,与多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商学院的师生们进行访谈。希望这项以中、德对比为基础的我国应用型本科商科课程改革研究,能为推进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人才培养工作以及整个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贡献一点力量。

      [1] 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方网站发布的2009-2012年福建省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报告统计得来。

      [2] 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方网站发布的2009-2012年福建省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报告统计得来。

      [3] ***网站.***公布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名单\[EB/OL\].(2014-10-15).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410/175978.html.

      [4] 周群英.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