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龙乡书苑
  •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民国稀见新文学※】《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散文随笔集 民国26年6月北新书局再版本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北新书局
  • 出版时间: 
  • 版次:    再版
  • 印刷时间:    1937-06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小32开本
  • 页数:    194页
  • 作者: 
  • 出版社:  北新书局
  • 出版时间: 
  • 版次:  再版
  • 印刷时间:  1937-06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小32开本
  • 页数:  194页

售价 600.00

品相 七品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14-04-07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民国旧书 > 小说
      品相描述:七品
      该书确实前封面 见图
      商品描述:
      《湖南的风》,“创作新刊”,谢冰莹著,北新书局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六月再版,实售三角。平装,7品,右翻竖排,尺寸:10.1x17.1厘米。
          全书194页,收文24篇:女苦力、有趣的离婚、挑煤炭的小姑娘、小土豪、别矣可爱的孩子们、秋天的落叶、秋之晨、海滨之夜、心底谴责、九个遣散兵、黄昏、大椿桥的夏夜、小鸭之死、玫瑰色的衣裳、信、湖南的风、元旦、李妈、悼庐隐、樱之家、悲鸿的画、雨、丫头主席、又是一年。都是一些很值得一读的文字,从中能进一步了解“谢冰莹”其人。
          书末有“维特”写于1935年5月26日的“编后”:
          谁都说“文章是自己的好”,可是冰莹的脾气恰巧和这话相反。虽然她的作品曾经有过不少的作家给以许多好评,也受过无数青年的欢迎,然而她总以为自已所发表过的文章,没有一篇是她满意的。所以她从来不高兴谈起她过去的作品,更不愿意把在杂志报章上发表过的零星文字集成什么“全集”“选集”,以期博得一个多产作家的美名。
          这次由我从长沙带到东京去的十六册日记(她八年来的生活记录)和最近两年来我替她剪下来的几十万字发表过的散文、游记、小说、诗歌等,原想借一块干净土,催促她好好地整理一下。谁知道祸从天降,日记、文稿,竟成了“犯罪”的主因。当她拖着病瘦了的身子从狱中回来时,见到这些残稿还没有完全被警狗拿去,她从失望中发出苦笑了。为了纪念我们这次不幸的遭遇,我鼓励她把几篇散文编辑起来,先出版这本小册子。在《湖南的风》里面写过的那位替我们找房子(多灾多难的房子)的武田君也和我们同时入狱,现在还过着铁窗生活。为了纪念这位朋友,为了这篇是冰莹在东京最后的创作,而且我觉得这是描写我们生活最深刻的一篇,所以把它作为书名。
          在笔者的心目中,曾经因出版过《从军日记》而蜚声文坛的谢冰莹,是一个少有的奇女子。她生于1906年,湖南新化人,1926年从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毕业,只身奔赴武汉,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经短期训练,便开往前线。在武汉分校西征期间完成《从军日记》,并在《中央日报拨表。1931年,她用几部书的稿费作为学资,到日本留学。第二年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编辑过《妇女之光》和《灯塔)。1935年第二次赴日留学,翌年因拒绝出迎“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被日本特务逮捕,受尽磨难后被保释回国。抗战期间从事抗日工作,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任团长开赴前线。在火线上救助伤员,做宣传工作。1940年,在西安主编《黄河》文艺月刊。1948年到台湾从事教学与创作,1972年移居美国旧金山,直至病逝,享年93岁。
          当时,在中央独立师特务连的黄埔五期同学符号,因与宣传队接触较多,便认识了谢冰莹,并与之交往而产生恋情。1930年,他俩到北平,在穷苦中生了女儿,取名符冰.又名小号兵。但是,这段婚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最终还是没有维持下去…...1940年,谢冰莹在西安主编《黄河》月刊时,与贾伊A教授结合,并一直到终老。
          这个写《编后》的“维特”,从文字的口气以及时间段来看,应该是谢冰莹的丈夫“符号”。符号,生于1906年,湖南益阳人,原名符瑞金,曾用名符业祺等。他的笔名有符业祺、睡今、周健、符祺、默尔、张震南、符浩等,不下十几个,然而就是没有发现有“维特”一名。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却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两个叫“维特”的人,一个原名“沈蔚德”,女作者;另一个原名“黄雨辰”,只知又叫黄维特,其他是空白。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笔者看到了一篇关于“贾伊c”的资料,其中有段文字说:在抗日的烽火中,谢冰莹与贾伊A结合。贾伊A,北平燕京大学毕业,福建人。在长沙时,谢冰莹夫妇和著名记者严怪愚一家住在一栋公寓里。谢冰莹时时称贾为“维特”,喊得很亲,很甜。看起来这个“维特”应是贾伊哉,然而问题又出现了:此文写于1935年5月,而贾伊a是在“抗战烽火”中与谢冰莹相识的,这个特定时间,决不可能是1935年。为此,笔者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得出一个可能很滑稽的结论:以“维特”之名写此文的应是“符号”,之后谢冰莹亲切地称“贾伊箴”为“维特”,那可看作是“一名两用”,用在了前后两人身上,也可以说,“维特”之名,维系了谢冰莹内心所爱的两个男人……
      《湖南的风》谢冰莹著 创作新刊。


      存放处:中间屋子小书柜下部第2格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