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17楼读书屋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嘉兴文献丛书《快雪堂日记》万历十五年秀水人冯梦桢开笔写日记。一写写了十九年之久。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ISBN:    9787807293798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10-01
  • 印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9页
  • 字数:    241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ISBN:  9787807293798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10-01
  • 印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9页
  • 字数:  241千字

售价 26.00

定价 ¥26.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9-25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南溪楼架4-2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
      商品描述:
      真實居士的真實言(代序)
       --------馮夢禎《快雪堂日記》讀後
      丁小明
      萬歷十五年,秀水人(今浙江嘉興)馮夢禎去官歸里,閑隱於西子湖畔,並開筆寫下了長達十九年之久的個人行年錄——《快雪堂日記》。晚明萬歷朝是中國歷史上特別復雜的一個時代。經濟的發展與政治的垂朽共存,專制強化與個性的解放思潮的興盛同在,其間復裹挾着前所未有的社會文化的淘洗激蕩,以及思想界、文學界的驟然轉捩。置身於這樣一個“令人振奮或戰栗”的時代,《快雪堂日記》的內容自然異常豐富,文學、藝術、佛教、經濟等異質卻是相關的內容在真實居士的筆下同臺竟演,而馮氏所記所載的各種親身經歷又無不是他那個時代種種變革的生動寫照與縮影。日記的作者馮夢禎,字開之,號真實居士,萬歷五年(一五七七)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累遷南京國子監祭酒。著有《快雪堂集》六十四卷,卷四十七至卷六十二為日記部分。黃汝享在《快雪堂集敘》中云:“別有日紀若幹卷,隨事漫識,取適臨時,應手疾書,不避淺俗,而自有意表之辭、物宜之象,如點滴甘露、鋸屑寒玉,尤足珍焉”[1]。考之日記,《快雪堂日記》既是馮夢禎在萬歷年間“點滴甘露、鋸屑寒玉”的私人留真薄,又可謂一卷“隨事漫識,不避淺俗”的晚明江南文人生活的浮世繪。閑適吟《快雪堂日記》中所記的既是始自萬歷十五年馮氏歸隱林泉的過程,也是馮氏不斷建構理想生活意境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最終落實就是他用半生的精力實現了在孤山建造別墅的計劃,從日記可知,馮夢禎的建造別墅的意義與我們今天略有不同,他的目的與房產的擴充無關,讓他激動不已的只是他能規劃並親手創建自已理想的生活意境。那麽馮氏理想的生活意境又是什麽呢?關於這一點,丁元廌在《快雪堂集序》中有一段可作啟發的文字,他說馮氏:“晚年小構孤山,一亭一榭,楚楚動人,花晨月夕,鳥啼客散,此先生所獨往之候也”[2]顯然,這是一種完全閑適的生活意境,完全從世用中放逸而出,讓“性靈”弘揚於世界,獨對四時風景,極目煙霞空谷,遊心禪意道旨,避負重而輕雋,舍物障而無跡。在西湖水光山色映照之下開闊天地中,晚年的馮夢禎似乎更願意做著一個息焉遊焉,沒有警惕,沒有煩慮,長吟短歌,咨嗟賞嘆的閑人。《快雪堂日記》所記的內容以馮氏的閑隱生活為主,這個生活空間既是以書畫古玩、書籍、園林、戲曲、茶酒之類的非實用性的物為基礎的私人空間,更是一個可居、可遊、充滿詩意的文化審美空間。從《快雪堂日記》可見文人書齋生活到了馮夢禎時代,已發展成一門極精致的藝術。馮氏自述其書室十三事日:“家常五事。……除此五事,則居書室。書室十三事。隨意散帙,焚香、淪茗品泉、鳴琴、習靜、臨摹法書、觀圖畫,弄筆墨,看池中魚戲或聽鳥聲、觀卉木、識奇字、玩文石…….”[3] 馮氏的日常生活內容充實豐富,書齋內外的種種富有審美意趣的休閑活動構成了其雅逸多姿的休閑生活形態。《快雪堂日記》中所涉的藝文休閑與優遊山水的士人閑居主題,既是晚明一代的時代心事,也是馮夢禎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關目。鑒古、遊歷山水等子項相匯,不但纂集成馮氏閑隱生活的閑賞之吟,更從一個側面瞰看晚明士人璀璨的生活文化底色。一、 鑒古----以《江山雪霽圖》為中心的考察鑒古與收藏,本是傳統中國士人階層真賞生活的主軸之一。鑒古之風盛行的萬歷年間,文人閑居生活又常常與書畫鑒藏聯系在一起。馮夢禎本人亦深嗜此道,關於這一點,《快雪堂日記》可以為證。馮夢禎在書畫史上一直享有鑒藏家之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收藏了《江山雪霽圖》這張名畫,這是那個時代屈指可數的幾張王維作品中最有名的一張,也是繪畫史上公認的最有可能是王維真跡的畫作。馮夢禎何能得此名跡?從此畫馮氏的跋語中我們可以略知端倪:“吳昆麓夫人與予外族有葭莩之親,偶攜此卷見示,述其先得之管後載門小火者,火者家有一鐵櫪門閂,或雲漆布竹筒搖之似有聲。一日為物所觸遂破,墮三卷,此其一也,予未深信,翻閱再三,不覺神往。因閉戶焚香,屏絕他事,便覺神峰吐溜,春圃生煙。真若蠶之吐絲,蟲之蝕木。至如粉縷曲折,毫膩淺深,皆有意致,信摩詰精神與水墨相和,蒸成至寶。得此數月以來,每一念及,輒狂走入室,飽閱無聲,出戶見俗中紛紜,殊令人捉鼻也。真實居士記於南翰林院之寄樂亭。”[4]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人與物的緣分!馮氏能得此名跡,純屬偶然。同時,馮氏對此畫的鑒賞亦有一個感知與認識的過程。從起初的“予未深信”與接着“翻閱再三,不覺神往。”到反復品味此畫的細微妙處:“因閉戶焚香,屏絕他事,便覺神峰吐溜,春圃生煙。真若蠶之吐絲,蟲之蝕木。至如粉縷曲折,毫膩淺深,皆有意致,”最後馮夢禎終於確信 :“信摩詰精神與水墨相和,蒸成至寶。”這種“神與物遊”鑒賞境界被馮夢禎描摹得呼之欲出,當然,他從品鑒名跡中得到的快慰也是超常的。“飽閱無聲”之後,便是“出戶見俗中紛紜,殊令人捉鼻也”。一件藝術品能給人這樣一種逍遙塵外的精神享受,無怪乎鑒古之趣、清玩之歡被晚明士人視以為性命至樂。從這段題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馮氏開始品鑒《雪霽圖》時幾乎是一種完全私秘個人行為,他並沒有與友朋一起分享這種品鑒名繪所帶來超常的快慰。究其原因,恐怕與他起初亦未深信此畫為王維真跡有關,摩詰畫後世極稀見,就是鑒藏大家董其昌也曾發過這樣的浩嘆:“右丞山水入神品,昔人所評:雲峰石色,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李唐後一人而已。宋米元章父子時代,猶不堪甚遠,故米老及見《輞川雪圖》,數本之中惟一本真,余皆臨摹,幾如刻畫,且李營邱與元章同是北宋,當時偽者見過三百本,真者止二本,欲作無李論,況右丞跡乎?”[5] 北宋畫家之畫北宋時人都不得多見,況乎唐人之畫?又況乎去北宋五百余年的晚明士人呢?彼天地何能獨厚我馮氏哉!馮夢禎的謹慎與保守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不過,一旦馮氏得出“信摩詰精神與水墨相和,蒸成至寶。”的品鑒結論後,這種私秘性的品鑒空間就出現了拓展,馮氏開始與來訪的友朋一起欣賞這張稀世之畫,收藏者與品鑒者之間開始有了最初的互動,而且越往後就變得越有趣。《江山雪霽圖》第一次出現在他日記中的時間是萬歷二十三年二月十四日,馮氏寫下這樣的記載:“…與客同披王維《江山雪霽圖》”[6],七天後的日記中又記“周書宗來,寓齋中。午後同觀王維《雪霽卷》”。[7]這個時間距他收入此畫的時間已有數月之久。由此,《雪霽圖》進入一個“同披”與“同觀”的公開展示階段,雖然展示的地域範圍僅限於馮氏書齋中。作為一件馮氏確信的“摩詰真筆”,被眾人所知,只是馮氏公開展示的目的之一,箧中有如此巨跡而人不知,豈不如錦衣夜行一般!显然,他的目的絕不止乎此,他更重要的目的則是要人認同他品鑒結論:這畫確的是稀見的摩詰真筆!只是,《快雪堂日記》中並沒提起他在公共展示階段與他同觀此畫的友朋們的品鑒意見,似乎馮氏並不在意他們品鑒意見,那麽馮氏在乎誰的意見,他的這種公開展示在求誰來認同呢?其實這個答案大家都知道,《快雪堂日記》中也有明確地記載:萬歷二十三年七月十三日有條記:“得董玄宰書。借王維卷閱。亦高興”。[8]《江山雪霽圖》終於引起了當時最權威的鑒賞巨子董其昌的註意,而且是遠在北京的董氏親自修書欲借觀而後快之。董氏的信是這樣寫的:“朱雪蕉來為言,門下新得王右丞《雪山圖》一卷,大佳。…今欲亟得門下卷一觀。仆精心此道,若一見古跡,必能頓長,是門下實成之也。”董信寫得極為得體,為研習而欲睹名跡之心懇切可見,措詞又婉婉動人。得到董氏借觀的書信後,馮夢禎立即慨然相借,如此迅速而大方,顯然不是因為董氏的這封措辭得體的書信。歸根結底,是因為馮夢禎確信,一旦能得到董其昌的認同,不但他這張畫會名留後世,他個人的鑒賞博雅之名亦能與畫俱傳。馮夢禎既然大方地割愛遠借此畫,按理董氏就應該投桃報李,盡量給馮夢禎一個寬心的品鑒結論,其具體品鑒結論到底如何呢?萬歷二十三年十月之望,在馮氏收到董氏借畫之信二月以後,董氏清齋三日,極為莊重地拜觀了馮夢禎割愛相借的《江山雪霽圖》,並寫下一篇長達五百余字的跋文,這也是一篇光標繪畫史的重要文獻“畫家右丞如書家右軍,世不多見,余昔年於嘉興項太學元汴所,見《雪江圖》,多不皴染,但有輪廓耳。及世所傳摹本,若王叔明《劍閣圖》,筆法大類李中舍,疑非右丞畫格。又余至長安,得趙大年臨右丞《林塘清夏圖》,亦不細皴,稍似項氏所藏雪江卷。蓋大家神上品,必於皴法有奇,大年雖俊爽,不耐多皴,遂為無筆。此得右丞一體者也,最後得郭忠恕輞川粉本,乃極細謹,相傳真本在武林,既稱摹本,當不甚遠,然余所見者庸史本,故不足以定其畫法矣。惟京師楊高郵州將處有趙吳興《雪圖》小幅,頗用金粉,閑遠清潤,迥異常作,余一見定為學王維。或曰:何以知王維?余應之曰:凡諸家皴法,自唐及宋皆有門庭。如禪燈五家宗派,使人聞片語單詞,可定其為何派兒孫。今文敏此圖,行筆非僧繇、非思訓、非洪谷、非關仝,乃至董巨李範皆所不攝,非學維而何?今年秋,聞金陵有王維《江山雪霽》一卷,為馮開之宮庶所收到,亟令人走武林索觀,宮庶珍之如頭目腦髓,以余有右丞畫癖,勉應余請,清齋三日,始展閱一過,宛然吳興小幀筆意也。余用是自喜,且右丞自云“夙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余未嘗得睹其跡,但以心想之,果得與真有合,豈前身應入右丞之室而親攬其磐礴之致。故對結習不昧乃爾耶!…萬歷二十三年歲在乙未十月之望,秉燭書於長安旅舍”[9]董其昌為一代之山水畫宗師,其過眼既富,鑒識更高,凡書畫只紙,經其品題,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遑論董氏在此卷上累累五百言而揄揚不休也!而董氏之所以連篇累牘的長題,其根本者,則是這張《江山雪霽圖》的畫史價值,董氏在題跋中激動地指出此畫才是存世摩詰真筆,在這之前他所見王維畫,包括大收藏家項元汴的《雪江圖》,都不過聊備一格的署名之作而已。而董氏此跋的另一層深意,則是褒揚馮氏的品鑒之力與愛物之心,香光欲借觀此畫,開之則“珍之如頭目腦髓”,如不是董氏名高識巨,恐不能致也。言下之意,非真鑒者不能如此,而能如此者,董氏能不引為知音乎?與馮同時代沈德符在其筆記《萬歷野獲編》中亦云“金陵胡秋宇太史家,舊藏《江幹雪意卷》,…馮開之為祭酒,以賤值得之。董玄宰太史一見驚嘆,定以為王右丞得意筆,謂必非五代人所能望見,李營丘以下所不論也。作跋幾千言,贊譽不容口,以此著名東南。”[10]董太史一見驚嘆,定為右丞得意筆。這無疑是對馮氏品鑒結論的最好肯定。而董氏作跋後的效果則是:以此著名東南。這里的“此”絕不是僅言《雪霽圖》而已,顯然,馮夢禎的鑒賞家之名亦著名東南矣。馮氏割愛遠借,董氏投桃報李,定為右丞得意筆。似乎這一切都已圓滿而皆大歡喜。但鑒賞者與收藏者的互動並沒有就此結束,從《快雪堂日記》看,慕名而至的品鑒者絡繹不絕,而馮氏的日記中所提到的品鑒者既有選擇,措詞也變得耐人玩味。從董氏歸還此畫與馮後,第一個品鑒者是陳崇訓,時間是萬歷二十五年十月初十,日記是這樣記的:“陳崇訓來別,索觀余《雪霽圖》。” [11]朋友來告別,提出了要觀賞《雪霽圖》,作為一種特別的禮物,馮氏滿足了朋友的要求。而此後關於此畫的記載,都是朋友遠來,要求“索觀”此畫的記載,而且日記再沒有出現過“同觀”與“同披”的措辭,由“同觀”到“索觀”的變化,既顯示出品鑒者與收藏者在鑒賞過程中對《雪霽畫》的態度變化,更可見馮夢禎由鑒賞初期的求人認同到後來名跡可居的心態轉化。對《雪霽圖》而言,雖然它聲名在外,但似乎又從公共展示回到馮夢禎“珍之如頭目腦髓”的私秘空間之中。董其昌似乎一直是個例外。快雪堂落成於萬歷三十二年八月十五日。那一天,董其昌在杭州昭慶寺養病,他致函馮夢禎欲借醫書,信劄中還念念不忘《雪霽圖》,其劄雲:《雪江圖》如武陵漁父悵望桃源,閣下亦念念乎。”五天後馮派人給董送去王維《雪霽圖》,《快雪堂日記》萬歷三十二年八月二十日條記:“雨。送王右丞《霽雪》卷、《瑞應圖》、 小米山水三卷與董玄宰,病中看玩。”[12]董當日再題跋與畫後:甲辰八月二十日過武林,觀於西湖昭慶寺,如漁父再入桃源,一見再見也,董其昌重題”。不論馮夢禎將《雪霽圖》公共展示,還是私藏密玩,董其昌都能自由往來其間,馮氏對他可謂有求必應。起初是因為董的名高識巨,後來恐怕還是以感謝董氏對此畫的揄揚之功為多。如前所說,《江山雪霽圖》第一次出現在《快雪堂日記》中是萬歷二十三年二月十四日,日記中出現的時間顯然不是他購入的時間,那麽馮氏究竟是何時將此畫收入?關於收藏此畫的時間,徐邦達先生在他的名著《古書畫偽訛考》中提出他的推斷:約為萬歷二十三年。[13]比對日記所載,這一推斷似乎大致不誤。但徐先生忽略了馮夢禎題跋上的一個細節,馮氏的跋語上雖沒有明言收藏此畫的年款,卻有具體的地點:南翰林院,南翰林院即為金陵國子監。從《快雪堂日記》可知,萬歷二十三年馮夢禎已回到杭州,故收藏此畫的時間不可能是萬歷二十三年。時間只能推向萬歷二十三年之前,萬歷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馮氏任職金陵國子監,檢萬歷二十一年的日記,這年馮夢禎收藏了李思訓的《長江六月圖》,但沒有王維《江山雪霽圖》的任何記載,按《快雪堂日記》記錄習慣,如此名跡馮氏是不會漏記或故意秘而不宣的。所以,馮氏收藏此畫的時間極有可能是萬歷二十二年。遺憾的是《快雪堂日記》中的萬歷二十二年的日記已佚。似乎這一切只能以推測的形式而存在了。不過,事有湊巧,在馮夢禎所題跋的另一件唐人山水畫李昇《瀟湘煙雨圖》上我們找到他購入《江山雪霽圖》的時間,此跋如是說:“李昇《瀟湘煙雨圖》,筆意瀟灑,濃淡有無,含不盡之妙。甲午南翰署中與王維《雪霽卷》同日寓目,惜大薄福,不能並召毛嬙、西施,遂任李卷流落。然去合十年,無日能遣諸懷也。今歲避暑,驥兒囊致二卷,其一即李昇煙雨圖也,余喜趣發視,如臨瀟湘,如視故人。天下奇物無盡,願與天下賞鑒好事之家供寶之,但得常常一見為快耳,何必為已有哉!書此,不覺十年礙膺之物豁然。”[14]甲午年即是萬歷二十二年,南翰署即金陵國子監。所以,依據此跋,我們不但可以確定《江山雪霽圖》的購入時間與先前的推測時間相符,當為萬歷二十二年。還可以發現馮氏的鑒藏心態又有新的變化,即從十年前珍之《江山雪霽圖》“如頭目腦髓”,到萬歷三十二年快雪堂落成時所寫下的“天下奇物無盡,願與天下賞鑒好事之家供寶之,但得常常一見為快耳,何必為已有哉!”的豁然通達之語。的確,再多的名繪清玩,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取諸於天地,最終還會還諸天地。獨樂樂何如眾樂樂?十年前,視《江山雪霽圖》如“頭目腦髓”的鑒藏家是真實的馮夢禎;十年後,寫下“但得常常一見為快耳,何必為已有哉!” 頓悟之語的鑒藏家,亦是真實的馮夢禎。只不過十年後的馮夢禎,無論人生態度,還是鑒古之意,都更為超然灑脫,了去凝礙。二、 山水癖宋畫家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一書中曾說:“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觀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聖,此人情所常願而不得見也。” [15] 從塵囂韁鎖中解脫開來,尋找山水清音、林泉高致正是古來文人雅士們所追求的理想。當我們審視明中晚期文人的愛好時,山水之遊亦是他們比較普遍的選擇。與山水貼近,就是於自然貼近,可以借此來超越世俗之累與利祿之慮,而性情之奇美靈秀又往往與丘壑之境會,特別是地處江南清麗之地的山水,更適合這些雋人的青幽之情。在這些往來丘壑的雋人之中,馮夢禎是身影最為活躍的一位。他在《天目遊記》中曾云“余年始四十,兩鬢如雪,顧其嗜奇山水”,除夕詩云:‘白發從他長,青山到處看’,蓋如實語。二月計報聞,遂為逐客。夫將自逐,而況人逐之耶?海內奇山水有名圖證者,行且一一歷之。”[16] 馮氏晚年自放於山巔水涯之間,訪山問水,欲尋一方清涼世界。《快雪堂日記》中更是反復記載他的山水之遊,頻度之高幾達無日不記。同時,日記中的山水遊記既是一篇篇讓人養眼怡心的小品文,又具活生生的生活與地輿實錄等多重價值。從日記中可見,馮氏的出遊有兩種,一種是“淺遊”,即馮氏與友朋們徜徉於西湖及其周邊佳山勝水之間,作一日汗漫之遊;另一種是“遠遊”,即在浙西與吳中的清山麗水之中,尋幽訪寂,寄情曠懷。 先來看看他的“淺遊”。馮夢禎晚年結廬孤山之陽,西湖便成了與他比鄰而居、晨昏相親的風景。對馮夢禎來說,西湖除了“山光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的絕世秀色之外,還是一個充滿審美情韻並讓他終生不倦於斯的精神家園。有識者曾云“西湖即便是初遊,也有舊夢重溫味道,這簡直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常用意象” , “多數中國文人的結構中,對一個充滿象征性和抽度的西湖,總有很大的向心力。”的確,白居易、蘇東坡、林和靖……順著歷史的遺蹤往回看,多少士人在西湖山水間演繹著各自的戲劇人生! 馮夢禎亦是這樣一個將生命融入西湖的晚明士人。馮氏在西湖山水間飽遊飫看,心靈處於一種自由、舒適的高級休閑狀態,而這種狀態則是促發文學創造的重要契機。所以,《快雪堂日記》中所記的西湖遊記就顯得格外空靈疏越,充滿了幽和閑適之美。 試看《快雪堂日記》中所記他與友朋夜遊西湖的這一節: “十六,景升來。余羨昨夕月色,景升遂有夜約。午後有雷雨。夜同子晉、季象持臥具出,而月色似為雲物所妒,主人意不怡。余謂當待之自佳耳,登舟良久而雲消月現。湖風揚波不能遠泛,至斷橋而止。劉生度曲,季象吹簫。四山漸明,水燈一片,如繁星墮地。遊船為風雨所阻,無一開者。此夕風景全屬我輩,故自不易。已登斷橋,語笑良久,主人及劉生別去。登舟就寢已四鼓矣。”[17]草草逸筆,迥然寫出一幅西湖夜景圖,而友朋的度曲與吹蕭,又在山水之外,為其夜遊西湖的文酒之會更添了一層名士的風懷雅致。特別是文中“四山漸明,水燈一片,如繁星墮地。遊船為風雨所阻,無一開者。此夕風景全屬我輩,故自不易。”的精彩語段,不僅詩情盎然,而且以感性的筆觸寫景如繪,將一已的山水情懷巧妙地蘊涵於淡雅而飄逸的敘述之中,真是景亦空靈,文亦空靈。馮夢禎雅好山水攬勝生活,樂與泉石山水為伍,特別是“遠遊”生活,更是視之為心願、為臭味、為性靈。為便利說明,茲將日記中馮氏 “遠遊”的行程選出其中記載較全的四年(萬歷十六年、萬歷十七年、萬歷十八年、萬歷二十三年)略作統計後發現他遠遊的頻率頗高:,四年中共去了8次蘇州,5次嘉興,3次無錫,越中、湖州、嘉善、宜興、昆陵、蕭山、南京各1次,在外天數共192天,占四年時間的七分之一強,平均每年會有3—4次遠遊,出遊時間短的幾天,長的可達一月,出遊的範圍基本上是以吳中為中心,尤其是以蘇州為中心。“山水以相遇而勝,以相敵而奇”。馮夢禎山水攬勝的“遠遊”生涯中,尋古訪幽則成其恒定的主題之一。萬歷十五年之後,他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情景中寫下了的大量山水遊記式的日記,這些山水文字為我們拼構成一個“漫遊者”馮夢禎的形象,而這個“漫遊者”每遇奇山異水,又會筆隨景轉,日記中所記下山水文字也異與水光灩灩的西子遊記。萬歷二十一年,馮氏官拜南京國子監祭酒,公職之余,又作山水之遊: “二十六,晴。早出朝陽門,從大道而東,過孝陵大門。行岡嶺間,稍東,役夫指松林內,此為松林領,內即齊武帝宴群王九日臺,廢址猶存,又東為觀音寺,敬承待於彼,殿有四臂觀音像,像倚石屏,方、廣二仞,厚數尺,石甚瑩潤。永樂初,自高橋門耆闍寺移此,不知何術致之。像前石香、爐花瓶及石座俱擬數百年舊物,雕琢工巧,非近世所有。又數裏始達靈谷,入門,行松逕中三裏始至大殿,前臨萬工池,已涸,又前為堤,堤上大松數十株,更奇古蒼翠。大廳七間,俱磚甓所就。後殿有吳道子畫寶誌像,趙松雪贊,當是元碑,碑陰觀音像亦道子畫,後殿之北為琵琶階,殿址猶存,而殿已廢,右為寶誌塔。五來,余與敬承同陟其顛,審孝陵來龍甚確,左尋徑至八功德水處,殊不足觀。飯於方丈,茂吳始至。晚,步歷松徑至門,升輿而歸。”[18]此處所記的為金陵城外的古跡攬勝,文筆簡約,樸質自然,平平道來之間,文氣凝練而又不失通暢。金陵,這座別調之城,在馮氏筆下中沒有了西湖那樣嬌美透明的容顏。從“廢址猶存”的“齊武帝宴群王九日臺”,到觀音寺中“四臂觀音像”,再到“雕琢工巧,非近世所有,擬數百年舊物”的“石香爐、花瓶及石座”與後殿“當是元碑”的“趙松雪贊”等諸般白描一樣的記述中,讓我們所感到的只是這座富貴故都曾經的繁華和此時的寂寥。顯然,城市的氣質影響著他的下筆,疏越空靈之感已無,取而代之的是凝重深沈的思古之情。溪山逸遊,蕭然野趣,無疑是馮氏性靈昇華,神形俱足的精神生活。馮氏將他山水間的諸種心事以遊記之形發為日記,少則數十字,多也不過數百字。其表現形式類小品文,其表現手法則變化多端:或工筆,如金陵之遊,如遇遺世高臥,古意森森,陵園蒼蒼,破敗之中隱隱有崢嶸氣;或寫意,如寫西湖之遊,則如遇美姬,芙渠綠波間有明眸善睞意;或兼工帶寫,如黃山遊記,記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與溫泉,如對奇士,如聞異語。凡此種種山水間的勝事化為文字,既籍助於山水,也有得於山水。而《快雪堂日記》這種集日記、遊記、自傳三位一體的山水文字又具有它的別樣之處。首先,這種文字的別處是源於日記文體自然、真實的特質,同時,又暗合於馮氏的為文之道,近而更可理解成是晚明文學“獨抒性靈”的先聲。提到為文之道,就不能不提到馮氏的文學趣旨以及他在晚明文學中的地位。關於馮氏的文學趣旨,他的門生顧起元《快雪堂集•敘》中有過一段極為重要的辯詞,可助我們結合日記之文來理解馮氏的文學趣旨。他說:“憶先生丁丑舉南宮第一人,推擇入詞館,於時海內名能詩賦古文詞者,罔不以壇坫而奉瑯琊與新都。蓋觚翰之業,未有能外二氏自為言者。先生雖亦以聲感弇州,而好獨行其意,沈郁淡雅,簡遠沖夷,稱心而言,盡興而止,諷而詠之,有如清廟之瑟,朱弦疏越,一唱三嘆,有余音者,昔昌黎有言:惟古於文必已出。當風流相煸。絡繹奔會之時,卓然以瑜自見如先生者,豈不戞戞乎難哉!……而至格外之韻,意表之致,如月之有光,花之有香,竹之有聲,茶之有味,皆微襲人於眼耳鼻舌之際,使可知而不可言,可攬而不可盡,此實先生之所為孤芳自妍,不與眾伍者也。” [19]最後兩句猶為關要,而馮氏之所以“孤芳自妍,不與眾伍者”者,顧生雖無明言,明眼者自能看到馮氏為文之道中的“好獨行其意,沈郁淡雅,簡遠沖夷,稱心而言,盡興而止”的文學取向與前後七子是迥乎不同的。他的另一位門生黃汝亨則更為直接地道出其師與“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前後七子分道之所在。他說:“開之記、序、碑、誌之文不必一一盡學古法,而簡素夷朗,無近世藻繢襞積之習,其小傳、小記、尺牘、短韻之文,任筆所及,有致有裁,而所譚禪那之宗,遊三昧而戲六通,淡宕微妙,尤宛然蘇白風流也。”[20]黃汝亨開章明義指出其師之文與前後七子所大不同之處正在於“不必一一盡學古法”,而這種“不盡學古法”的深意,黃生也明道之,馮氏悅禪禮佛,遊三昧而戲六通,其實質是“宛然蘇白風流也”。這種以“取徑蘇白、一任性靈”的文學趣味無疑是公安派“師心向俗”的文學理念之先導。如此,《快雪堂日記》中的山水遊記我們完全可以理解成是開晚明遊記小品文的先河者,馮夢禎也應是明代文學從前後七子時代走向公安派時代的一個重要過渡。對公安派而言,馮氏的為文之道,更具“導乎先路”之功。所以,馮夢禎在晚明文學史上應有他的一席之位。鑒古之趣、山水之快,尚不足以盡言馮夢禎休閑恬適的隱居生活的全部內涵。此處的用意,是在擇取《快雪堂日記》中所記所載,來佑證馮氏閑適生活的展開,以窺見以他為代表的晚明士人的時代心事。當晚明士人的閑居生活被定調為:“閑、真、奇、雅、趣”之時,一個時代文化與文學也由此開始成型,於是,快雪堂中的閑適生活,便成為晚明士人所向往人間樂土與時代心事。

      交游,清谈,泛舟,品茗,赏月,有点过度美好。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