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旧货摊
  • 没有找到图片

孔网 副刊文丛(全13种15册)--梳理百年副刊,集萃报纸精华 大象出版社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版次:    一版一印
  • 印刷时间:    2017-0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版次:  一版一印
  • 印刷时间:  2017-0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2000.00

品相 九五品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17-05-07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品相描述:九五品
      1:副刊面面观-李辉编(毛边书、签名);2:碰上的缘分-王渝著(毛边书);3:我画文人肖像-罗雪村著(毛边书、签名);4:抓在手里的阳光-刘荒田著(毛边书);5:从第一槌开始-剑武著(毛边书、签名);6:家园与乡愁-李汉荣著(毛边书);7:心香一瓣-虞金星著(三本,毛边书、签名);8:茶事一年间-何频著(毛边书);9:多味斋-周舒艺编(毛边书、签名);10:文艺地图之 一城风雨向来人-孙小宁编(毛边书);11:纽约客闲话-刘倩(毛边书);12:踏歌行-陈娉舒著(毛边书);13:好在共一城风雨-胡洪侠(毛边书)。
      商品描述:
      v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际,副刊便也随之出现。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笔耕不辍,以各自独特的眼光和才华,创建和编辑了不同的精品栏目。《副刊文丛(全15册)》包括:《家园与乡愁》《抓在手里的阳光》《碰上的缘分》《好在共一城风雨》《我画文人肖像》《c》《茶事一年间》《第一槌响起——中国拍卖全记录》《副刊面面观》《多味斋》《心香一瓣(上、中、下》《文艺地图之一城风月向来人》《闲话纽约客》。 

      作者简介:

      李辉,著名人文学者,传记散文作家。先后发表论著《巴金论稿》 《萧乾传》 《沈从文与丁玲》 《胡风集团冤案始末》 《黄苗子与郁风》等长篇传记以及《沧桑看云》 《陈迹残影》等随笔集,《福斯特散文选》 《走进中国》等译著。1994年起,先后在《收获》杂志开设文化随笔专栏“沧桑看云” “陈迹残影”,随笔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类)。1998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李辉文集》(五卷本),2001年起在大象出版社出版图文系列“大象人物聚焦书系”,后来进一步合作,主编“大象人物自述文丛” “大象人物日记文丛” “大象人物书简文丛” “大象名家收藏” “印象阅读” “名家文化小丛书”等几个系列套书。 

      目录:

       

      《家园与乡愁》

      《抓在手里的阳光》

      《碰上的缘分》

      《好在共一城风雨》

      《我画文人肖像》

      《踏歌行——歌曲里的情感旅行》

      《茶事一年间》《第一槌响起——中国拍卖全记录》

      《副刊面面观》《多味斋》

      《心香一瓣(上、中、下》

      《文艺地图之一城风月向来人》

      《闲话纽约客》


      精彩书摘:

       

      当初应该爱你

          思想家的书最是碰不得:一来他们的心思总被问号勾着走,说的话也就不那么轻松,很容易让人失眠;二来他们的命运也总是不济,罕见有顺顺当当走到头的。那天晚上读《顾准文集》,一种很遗憾的心情径自沉下去,千呼万唤也浮不上语词的表面。电视里传来赵传的歌,“ 很丑” 的歌星在唱一首新歌,名字是《当初应该爱你》。是的,当初应该爱你,当初人们应该爱顾准,当初中国应该爱顾准……这首歌的歌词倒也不坏,起码不是一味地死甜,不妨录下(这几句是第二天从一家商场的音响专柜抄来的):

       

      我跪在过去与现在交会的点,祈求天将我所失去的全都还给我。

      和你相遇太晚,分手太早,只怪我没发现,你对我好……

      是的,当初应该爱你,可是为何我匆匆放弃。

      我闭上眼睛,假装我可以忘记,

      流下的眼泪却骗不了自己……

       

      这首一个人唱给另一个人听的歌,由我们许多人唱给顾准听倒也挺合适。确是“ 相遇太晚,分手太早”,朱学勤则说“ 人们痛惜顾准去世太早,得到理解太晚”,一个意思。朱学勤在他的论文序言里写道:《顾准文集》是“ 当时被排斥在主流学术界之外,一个优秀思想家写给抽屉而不是写给出版社的思想手记”,他的博士论文“ 费三十万言所想说明而且不一定能说明的内容”,却已被顾准在二十年前用三言两语点破,“ 面对如此犀利的先知先觉,我不能不肃然起敬”。

      顾准现在被“ 发现” 是一位真正充满博大爱心的思想家,他于20 世纪30 年代参加革命,做共产党的实际工作多年,20 世纪50 年代起遭受不公正待遇,曾两

      次被划为“ 右派”,1974 年被迫害致死。二十多年间他“ 只服从真理”(吴敬琏语),精研历史、经济与政治,写下大量笔记。这些笔记整理成《顾准文集》出版后,震动了思想界与学术界。人们终于发现“ 你对我好”。顾准的儿女们在“ 文化大革命” 中同他断绝了关系,后来他们的心情也正是“ 只怪我没发现,你对我好”。顾准的大女儿在一封信中说:“ 在他最需要亲人的时候,亲人远离了他,可是恰恰他的思考,包含着更多的真理。人生只有一个父亲,对于这样的父亲,我们做了些什么呢? ”“ 是的,当初应该爱你,可是我为什么轻轻放弃……” 放弃顾准的当是那个时代吧?朱学勤则提问道:“ 顾准儿女的理解,是迟到的理解”,“ 然而,迟迟不解顾准者,又何止他一个女儿? ” 至今顾准其人其文也并不广为人知,哪里比得上大唱“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的歌星,顾准当然不丑,他的思想也绝不“温柔”。

      正准备组织文章向读者推介顾准时,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了巴金老人的新作。巴老八年前出了一部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之后,曾宣布“ 封笔”,但他终于没有在说真话的路上停下来。《随想录》之后又有《再思录》。“ 我闭上眼睛,假装我可以忘记”,巴金老人不肯“ 假装可以忘记”,他说“ 我有声音,就不会沉默。声音哑了,我还会使用颤抖得厉害的手……因为流下的眼泪骗不了自己”。

      总不能若干年后再对巴金唱“ 当初应该爱你” 吧!

      只识《家》《春》《秋》,不知《随想录》《再思录》,便不懂作为思想家的巴金。

          看来,思想家的书最是要读,尽管读起来不轻松,尽管要失眠,“我跪在过去与现在交会的点,祈求……”“ 祈求” 并无用,别“ 闭上眼睛” 就是了。理解不能老迟到;当初没爱,现在爱也不迟。

       

      序言:

       

      “副刊文丛”总序

      李辉

      设想编一套“副刊文丛”的念头由来已久。

      中文报纸副刊历史可谓悠久,迄今已有百年行程。副刊为中文报纸的一大特色。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后,几乎所有报纸都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副刊。在出版业尚不发达之际,精彩纷呈的副刊版面,几乎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最为便利的交流平台。百年间,副刊上发表过多少重要作品,培养过多少作家,若要认真统计,颇为不易。

      “五四新文学”兴起,报纸副刊一时间成为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率先亮相的舞台,从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到巴金的小说《家》等均是在北京、上海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从而产生广泛影响的。随着各类出版社雨后春笋般出现,杂志、书籍与报纸副刊渐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不同区域或大小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报纸副刊,因而形成不同层面的读者群,在与读者建立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方面,多年来报纸副刊一直占据优势。近些年,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报纸副刊的优势以及影响力开始减弱,长期以来副刊作为阵地培养作家的方式,也随之隐退,风光不再。

      尽管如此,就报纸而言,副刊依旧具有稳定性,所刊文章更注重深度而非时效性。在电台、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爆炸性滚动播出的当下,报纸的所谓新闻效应早已滞后,无法与昔日同日而语。在我看来,唯有副刊之类的版面,侧重于独家深度文章,侧重于作者不同角度的发现,才能与其他媒体相抗衡。或者说,只有副刊版面发表的不太注重新闻时效的文章,才足以让读者静下心,选择合适时间品茗细读,与之达到心领神会的交融。这或许才是一份报纸在新闻之外能够带给读者的最佳阅读体验。

      1982年自复旦大学毕业,我进入报社,先是编辑《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后是编辑《人民日报》副刊《大地》,长达三十四年的光阴,几乎都是在编辑副刊。除了编辑副刊,我还在《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等的副刊上,开设了多年个人专栏。副刊与我,可谓不离不弃。编辑副刊三十余年,有幸与不少前辈文人交往,而他们中间的不少人,都曾编辑过副刊,如夏衍、沈从文、萧乾、刘北汜、吴祖光、郁风、柯灵、黄裳、袁鹰、姜德明等。在不同时期的这些前辈编辑那里,我感受着百年之间中国报纸副刊的斑斓景象与编辑情怀。

      行将退休,编辑一套“副刊文丛”的想法愈加强烈。尽管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的挑战,不少报纸副刊如今仍以其稳定性、原创性、丰富性等特点,坚守着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沉着坚韧,以各自的才华和眼光,既编辑好不同精品专栏,又笔耕不辍,佳作迭出。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各地报纸副刊的作品,以不同编辑方式予以整合,集中呈现,使纸媒副刊作品,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以出版物的形式,留存历史,留存文化。这样,便于日后人们可以借这套丛书,领略中文报纸副刊(包括海外)曾经拥有过的丰富景象。

      “副刊文丛”设想以两种类型出版,每年大约出版二十种。

      第一类:精品栏目荟萃。约请各地中文报纸副刊,挑选精品专栏若干编选,涵盖文化、人物、历史、美术、收藏等领域。

      第二类:个人作品精选。副刊编辑、在副刊开设个人专栏的作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可从中挑选若干,编辑个人作品集。

      初步计划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选,然后,再往前延伸,直到“五四新文学”时期。如能坚持多年,相信能大致呈现中国报纸副刊的重要成果。

      将这一想法与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兄沟通,得到王兄的大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一套“副刊文丛”,只有得到大象出版社各位同人的鼎力相助,构想才有一个落地的坚实平台。与大象出版社合作二十年,友情笃深,感谢历届社长和编辑们对我的支持,一直感觉自己仿佛早已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在开始编选“副刊文丛”过程中,得到不少前辈与友人的支持。感谢王刘纯兄应允与我一起担任丛书主编,感谢袁鹰、姜德明两位副刊前辈同意出任“副刊文丛”的顾问,感谢姜德明先生为我编选的《副刊面面观》一书写序……

      特别感谢所有来自海内外参与这套丛书的作者与朋友,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构想不可能落地。

      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得到副刊编辑和读者的认可。期待更多朋友参与其中。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坚持下去,真正成为一套文化积累的丛书,延续中文报纸副刊的历史脉络。

      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2016年7月10日,写于北京酷热中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