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叶落秋风的书摊
  •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时代的追忆(作者岳南签名本)
图文详情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时代的追忆(作者岳南签名本)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 版次:    第1版1印
  • 印刷时间:    2012-07
  • 印数:    8千册
  • 装帧:    软精装
  • 开本:    16开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 版次:  第1版1印
  • 印刷时间:  2012-07
  • 印数:  8千册
  • 装帧:  软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58.80

定价 ¥36.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13-04-19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一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50% (2笔)
    好评率
    99.48%
    发货时间
    30.71小时
    地址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时代的追忆 
      原价: 36.00元
      作者:岳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ISBN:9787101086652
      字数:
      页码:336页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标识:asinB008XFXU0Q
      编辑推荐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时代的追忆》是著名畅销书作家、《南渡北归》作者岳南系列作品之一、《南渡北归》的先声之作。以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抗战爆发直到上世界八十年代的时代巨变中生命历程为主线,揭示那一代文化名人如梁思成、傅斯年、李济、梁思永、金岳霖等等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细节。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第一章 乱世惊梦 五台山的神奇之旅 凄风苦雨别北平 李济的梁家缘第二章 往事何堪哀 清华四大导师 开田野考古先河的李济 风声灯影里的梁家父子 八方风雨会羊城 梁思永踏上殷墟第三章 流亡西南 长沙的救亡合唱 千里奔徙到昆明 跑警报的日子 死神过往中的短暂沉寂第四章 雾中的印痕 滇川道上的流亡客 梅贻琦来到梁家 徐志摩叫板梁启超 梁思成、林徽因的人生抉择第五章 林徽因的情感世界 冰心小说中的太太客厅 林徽因与冰心是朋友还是仇敌 徐志摩之死第六章 往事俱没烟尘中 梁从诫:徐、林之间没有爱情 神秘的“八宝箱”之谜 林徽因与金岳霖的一世情缘第七章 回首长安远 鸿雁在云鱼在水 林徽因床头上的飞机残片 苦难中的浅吟低唱 遂把他乡当故乡第八章 落花风雨更伤春 梁思永的生命旅程 傅斯年对冰心的微词 血性男儿柔情女第九章 岁月如歌 川康古迹考察团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一代名媛沈性仁 梁家的烤鸭 傅斯年与陶孟和之争第十章 胜利前后 京都、奈良的恩人 狂欢的节日 颁布还都令血色黄昏第十一章 离愁正引千丝乱 归骨于田横之岛 群星陨落 梁思永之死 飞去的蝴蝶 最后的大师主要参考书目新版后记 
      作者介绍
        岳南,山东诸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理事,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自20世纪80年代始,着力对民国,特别是抗战时期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生存状态、思想脉络、道德精神与学术成就进行调查研究,有系列作品问世;同时撰有“考古文学系列作品”十部。他的作品屡获好评:《风雪定陵》(合著)入选1996年《中国时报》开卷版十大好书,《陈寅恪与傅斯年》入选2008年《光明日报》十大好书,《从蔡元培到胡适》获评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推荐图书,《南渡北归》入选亚洲2011年十大中文好书等。 
      文摘
      梁思成、林徽因的人生抉择 1928年8月,梁启超在国内为梁思成夫妇联系好了工作——去沈阳东北大学创办的建筑系任教。这是中国大学最早设立的一个建筑系,梁思成担任教授兼系主任,月薪800元;林徽因担任教授,月薪400元。此前,梁启超曾为梁、林夫妇联系了在清华的工作,但后来又改变主意,力主这对小夫妻去沈阳,理由是:“(东北)那边建筑事业将来有大发展的机会,比温柔乡的清华园强多了。但现在总比不上在北平舒服……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对梁启超的良苦用心,梁思成夫妇深以为然,表示完全听从父亲的指教。东北大学方面要求梁、林尽快到职,梁、林这对周身散发着温热,正沉浸在甜蜜幸福中的重量级留学生,不得不中断了婚后欧洲的考察和旅行,于这年9月匆匆赶回国内赴东北大学就职。 而这个时候梁启超的肾病日趋严重,已病人膏肓,将不久于人世。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溘然长逝,与前些年去世的李夫人合葬于北平西山脚下。梁、林夫妇专程从沈阳赶回北平奔丧,并设计了造型简洁、古朴庄重的墓碑。梁思成没有想到,自己一生中所设计的第一件建筑作品,竟是父亲的墓碑。 四十年后,梁思成在生命的晚年,终于从协和医院得知梁启超冤死手术刀一事的真相。当年梁任公躺在手术台上,值班护士用碘酒在梁氏的肚皮上标错了位置,执刀的院长刘瑞恒在动手术前,又没有核对挂在手术台旁的x光照片,结果割去的是一只好肾。此事当时即发现·,但顾及梁氏的知名度与协和的名声,这一错误被当成“最高”保护起来,结果不少传媒把此事炒得沸沸扬扬,且成为一件秘闻流传于坊间。其实,梁启超出院不久协和医院就已默认了,梁启超也已确切地得知自己的好。肾被割掉,但为何割掉仍是雾中看花,不甚明了。梁氏在1926年九月十四日给孩子们的信中曾这样写道:“……伍连德(大夫)到津,拿小便给他看,他说‘这病绝对不能不理会’,他人京当向协和及克礼等详细探索实情云云。五日前在京会着他,他已探听明白了……他已证明手术是协和孟浪错误了,割掉的右肾,他已看过,并没有丝毫病态,他很责备协和粗忽,以人命为儿戏,协和已自承认了。这病根本是内科,不是外科。在手术前,克礼、力舒东、山本乃至协和都从外科方面研究,实是误人歧途。但据连德的诊断,也不是所谓‘无理由出血’,乃是一种轻微肾炎。西药并不是不能医,但很难求速效……他对于手术善后问题,向我下很严重的警告。他说割掉一个肾,情节很是重大,必须俟左肾慢慢生长,长到大能完全兼代右肾的权能,才算复原。”又说:“当这内部生理大变化时期中,左肾极吃力、极辛苦、极娇嫩,易出毛病,非十分小心保护不可。唯一的戒令,是节劳一切工作,最多只能做从前一半,吃东西要清淡些。……我屡次探协和确实消息,他们为护短起见,总说右肾是有病(部分腐坏),现在连德才证明他们的谎话了。我却真放心了。所以连德忠告我的话,我总努力自己节制自己,一切依他而行。” 有研究者分析认为,对梁启超而言,协和误割好肾是致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他若切实地按照伍连德医生提出的要求进行疗养,还是有可能多活一些岁月的。而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梁启超患病和屡医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上后来夫人李蕙仙病故等刺激,又成为他发病的一个诱因。再有就是梁氏的写作欲过于旺盛,夜以继日地写作,不愿过“享清福”的疗养生活,“家人苦谏节劳”而不听,没有认真考虑劳累为病体带来的恶劣后果,是他早逝的第三个重要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原因。梁思成在追述父亲得病逝世的经过时说:“先君子曾谓:‘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方在清华、燕京讲学,未尝辞劳,乃至病笃仍不忘著述,身验斯言,悲哉!”(《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 就在梁启超去世的这年8月,林徽因在沈阳生下了一个女儿。为纪念晚年自号“饮冰室主人”的父亲梁启超,为这个女孩取名‘再冰”。 梁、林夫妇在东北大学如鱼得水,工作极其顺利,遗憾的是东北地区严酷的气候损害了林徽因的健康。第二年,林徽因那原本有些孱弱的身体受到损伤,导致肺病复发,不得不返回北平去香山双清别墅长期疗养。自沈阳的回返,标志着林徽因肺病再度发作,自此之后,这个被时人视为像癌症一样不可治愈的病症,一直与她形影相随、纠缠不休,直至把这位才华横溢的美丽女人拖向死亡的深渊。 由于林徽因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她重返沈阳东北大学工作和生活,梁思成不得不重新考虑以后的生活方向。恰在这时,一个新的机会出现在面前,这便是中国营造学社的聘请。 中国营造学社最早设在北平天安门里西庑旧朝房,属于民办学术团体的科研机构(按:后该地址成为中山公园的一部分),主要从事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建筑学研究机构。学社的发起人是朱启钤,字桂莘,人称朱桂老。此大佬1872年生于河南信阳,民国三年(1914年)10月出任北洋政府的内务总长,后又出任国务总理,1915年奉袁世凯之命修缮皇宫时,对营造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7年,朱启钤在江南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部湮没日久、由宋代建筑学家李诫(明仲)创作的《营造法式》抄本(按:此书编成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即1100年,镂版印刷于宋徽宗崇宁二年,即1103年),惊为秘籍,遂将此书借出馆外两次出资刊行,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兴致所至,他自筹资金,索性发起成立了一所专门研究中国古建筑工程学的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朱氏自任社长。最初学社设在朱启钤家中,初邀入社的成员大都是一些国学名家。 对于朱启钤为何拿出钱来兴办一个学术团体的问题,按后来营造学社工作人员罗哲文的说法,自有一些因缘巧合的复杂成因:其一,朱氏早期就从事过工程的实践活动,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工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二,他在军阀政治生涯中受挫之后,倦于从政,欲把心力贡献于自己爱好的事业。罗哲文在叙述这一历史渊源时,只是说了个大概轮廓,外人仍迷迷糊糊不知其所云。其实,对朱启钤的经历完全可说得再明白一点。那就是,朱启钤在袁世凯政府任上,曾逆历史潮流而动,竭力攘助老袁重登皇帝大位,弄了一些“洪宪帝制”之类的东西,搞得乌烟瘴气、天怒人怨。袁世凯死后,喧腾一时的“洪宪”也随之烟消云散,朱启钤和赵秉钧、陈宦、梁士诒四大臣被新一轮当权者北洋政府同列“四凶”予以通缉。朱是个颇能搞钱之人,在台上台下结交了一大批巨贾名宦,事发后在徐世昌等当朝权贵的庇护下,朱氏隐匿于津门租界,家眷仍在北平,偶然轻装回平,也安然无恙。如此这般过了两年,奉令特赦,朱的罪状一扫而光,并很快当选为安福系国会参议院副议长。在此期间,朱启钤即全力经营中山公园的修建工程,如来今雨轩、水榭、唐花坞、长廊、假山等等,无一不是他亲手经营。在实际工程中,朱氏深入研究了中国古建筑、中国园林艺术,由“票友”而渐渐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学者。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