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萬書緣
  • 企业与ci策划(第5版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国际贸易系列 大中专文科经管 张德//吴剑 新华正版
  • 企业与ci策划(第5版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国际贸易系列 大中专文科经管 张德//吴剑 新华正版
  • 企业与ci策划(第5版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国际贸易系列 大中专文科经管 张德//吴剑 新华正版
  • 企业与ci策划(第5版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国际贸易系列 大中专文科经管 张德//吴剑 新华正版

企业与ci策划(第5版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国际贸易系列 大中专文科经管 张德//吴剑 新华正版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ISBN:    9787302538073
  • 出版时间: 
  • 版次:    5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281页
  • 作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ISBN:  9787302538073
  • 出版时间: 
  • 版次:  5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281页

售价 31.30 5.3折

定价 ¥59.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3

    数量
    库存30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货号:
      700_9787302538073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走进管理时代1
          节  世界企业热1
          第二节  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管理的软化趋势11
          第三节  管理的特点和标志16
      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竞争力21
          节  什么是企业21
          第二节  很好企业的制胜之道33
          第三节  企业与核心竞争力39
          第四节  竞争力的理思46
      第三章  企业建设51
          节  企业建设步骤51
          第二节  企业测量54
          第三节  企业建设的组织保证63
          第四节  企业建设的辩证关系68
      第四章  企业设计72
          节  设计原则与方法72
          第二节  企业理念要素设计78
          第三节  企业制度行为体系设计92
          第四节  企业符号物质层设计103
      第五章  企业实施114
          节  企业实施的五要素114
          第二节  难点:企业价值观的群体化120
          第三节  热点:企业“落地”之法126
          第四节  企业实施的心理机制135
      第六章  企业变革140
          节  企业兴衰与变革140
          第二节  企业变革的时机和动力147
          第三节  企业变革的内容和原则151
          第四节  企业变革的四要素155
          第五节  企业变革的步骤157
          第六节  中国企业变革与创新159
      第七章  企业集团整合166
          节  企业集团亚剖析166
          第二节  企业集团整合的内容170
          第三节  企业集团整合步骤174
          第四节  企业集团整合方法177
          第五节  企业集团整合的艺术180
      第八章  跨管理184
          节  差异与184
          第二节  跨管理的内涵和模式188
          第三节  融合与风险规避191
          第四节  提高企业的适应195
          第五节  不同和地区的企业特197
          第六节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融合206
      第九章  企业形象与品牌战略216
          节  企业形象战略216
          第二节  企业公共关系战略222
          第三节  企业品牌战略233
          第四节  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实践236
          第五节  中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242
      第十章  中国特的企业建设248
          节  红――以人为本248
          第二节  蓝――科技创新253
          第三节  绿――社会责任260
          第四节  橙――和谐共赢265
      参文献273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企业理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企业建设的规律、方法和。书中指出了世界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阐明了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的必然,系统介绍了企业设计、实施、变革创新以及集团建设、跨管理等内容,并对企业形象战略、品牌战略、公共关系战略等进行了有机整合。
      本书结了作者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企业理论研究、和指导企业实践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在前四版的基础上,这次再版做了进一步调整和大幅更新,以突出理论的系统和前瞻,增补了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企业建设的中国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的发展趋势等内容,对于建设中国特的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本书适合企业家和各级管理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的和本科生教材,还可供管理学者、公务员以及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人士作为参。

      精彩内容:

      企业建设    企业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它会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迁。经营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通过把握企业发展规律,主动进行建设。这个过程,是企业走向自觉、自信、自强的过程。    节  企业建设步骤    企业建设,是在分析企业现实的基础上,设计制定目标企业,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加以实施,进行企业要素的维护、强化、变革和更新,不断增强竞争力的过程。    应该看到:①企业建设是企业主动的组织行为,使企业从一种自然存在变为一种贯穿了企业意志的存在;②企业建设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价值观层面,而不是孤立的企业行为;③企业建设是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的一部分,建设强大、很好的企业是积累资本、增强竞争优势;④企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根据广大企业的实践,企业建设通常分为现实诊断、目标设计和企业实施3个阶段。    一、现实诊断――准确认识现状    诊断也叫盘点,意思是对企业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进行企业建设,关键在于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构建符合企业实际和今后发展需要的体系并加以落实。为此,应首先对现实作全面了解,正确认识和把握企业的现实状况。作者主持过多个企业建设项目,深感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是做好后续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从内容来看,企业调研要重点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发展前景、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员工对企业理念等要素的认同度等方面情况。当一家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时,需要了解创业者的企业目标定位和经营管理思路;对于已有年头的企业,需要了解企业发展的历史、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员工广泛认同的理念。外请企业专家来做诊断时,企业要自觉打消“家丑不可外扬”的顾虑,更不必讳疾忌医、文过饰非,而要实事求是、坦诚相待,全面展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过程来看,根据企业规模和生产经营特点,调研可以自上而下、分层次分阶段开展,也可以一次集中进行。对企业的全面调研需要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因此优选先由企业主要组织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在调研期间,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比如建立员工访谈室、开设员工建议专用邮箱、群等,以调动员工的积极,增强参与意识。在大范围调查以后,要对管理层和业务骨干作重点调研,作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从方法来看,常用的调研方法有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实地查法等。利用企业量表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现状和员工的认同度。问卷可以借助现成的量表,也可以设计专用量表。在大中型企业,不可能全员都发问卷,宜采用抽样的办法。企业资料往往能反映企业的历史、现状和特,通过查阅企业档案资料、规章制度、重要文件、报刊、人员资料、优选典型、奖惩办法、新闻报道等可以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    在完成信息收集后,关键是要从以下4个方面作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①分析企业经营特点,搞清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战略构想和生产经营情况;②分析企业管理水和特,研究企业运行机制,重点分析企业管理思路、核心管理链、现有管理理念和管理方面的主要弊端;③分析企业的形成过程和建设情况,特别是企业层和员工对企业的重视程度、价值取向;④逐项分析企业各层次内容,特别是企业理念、群体价值观、企业风俗、人际关系、工作态度、行为规范等。    通过以上分析,基本上可以判断企业的历史、现状、优势及不足,了解员工的基本素质和价值取向,把握企业战略和企业的关系,掌握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障碍,从而为设计目标企业奠定基础。    二、目标设计――科学规划未来    设计,是制定今后希望达到的目标企业,即描绘企业建设的蓝图。为了科学谋划未来,设计目标应把握以下4点要求。    ,要体现优选的发展要求。一是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切实体现以人为中心原则,立足广大员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尊重劳动者主体地位,着眼于提升员工的需要层次和综合素质,调动和激发员工群体的主观能动;二是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要从企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情况出发,又要有超前意识,体现前瞻,努力吸收民族很好传统和人类优选文明成果,特别是广泛借鉴外企业的积极因素;三是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有利于积累企业的资本,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使目标企业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的检验。    第二,要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相结合。企业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目标设计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充分体现发展战略所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有利于解放和发展企业蕴涵的优选生产力。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必须将企业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广大企业的建设特别是设计目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第三,要从整体上构思、策划和设计。企业是一个包括理念层、制度行为层和符号物质层的有机整体,目标设计通常需要对各层次都进行设计和统筹。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决定企业的品位和水,也是设计的要点和难点。企业理念各要素具有内在逻辑联系,设计时需要保持一致、系统。例如,企业愿景描述企业的奋斗目标,回答了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哲学是对企业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哲学思;核心价值观解释了企业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企业的一种集体信念;经营理念回答了企业持续经营的指导思想;企业精神体现了全员的精神风貌;企业作风和企业道德是对每一位员工行为的无形约束。各要素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理念体系。一般而言,只有先设计出企业理念体系,制度行为层、符号物质层的设计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充足的依据。    第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企业作为微观的意识形态,一旦形成,会对企业和员工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和思想上的条条框框。久而久之,可能成为他们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的思想障碍。这无疑对思和设计目标造成制约。为此,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更新观念,努力打破原有理念的束缚,真正从企业实际和未来发展出发,锐意改革创新。否则,所设计的目标企业很难实现对现实的,也失去了对企业和员工的牵引力。    三、企业实施――正确变革    实施,是把企业的目标变成现实的过程。对很多企业而言,实施本质上是企业的一次变革,一方面把企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纠正企业存在的不良倾向和问题。    早提出组织变革过程有关理论的是勒温(lewin),他建立的模型提出组织变革三部曲:解冻―变革―再冻结。该模型也反映了企业变革的基本规律。一般来讲,企业的变革与实施需要有导入阶段、变革阶段、制度化阶段和评估结阶段。    导入阶段是勒温模型的解冻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思想上、组织上做好企业变革的充分准备。这时,要建立强有力的体制、高效的执行机制、多方面的传播机制,让企业所有成员认识到变革的到来。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阶段工作,可以建立专门的委员会或小组来落实,设立企业建设专项来加以推进,在人财物力上予以保证。    变革阶段是企业实施工作的关键。在这个阶段内,要全面开展企业理念层、制度行为层、符号物质层的建设,即进行由上而下的观念更新,建立健全企业的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形的企业风俗,做好符号物质层要素特别是视觉识别要素的设计与应用。这一阶段可谓一个完整的企业形象塑造工程,中心任务是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落实,往往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制度化阶段是企业变革的巩固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讨企业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将成熟的做法通过制度加以固化,建立起完整的企业体系。在此阶段,企业变革将逐渐从突击工作转变成常工作,小组的工作重点也将从宣传推动转变成组织推动。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主要包括企业体制、企业培训制度、企业评价核制度、企业优选单位和个人表彰制度、企业传播制度、企业建设预算制度等。这个阶段常见的问题是新立足未稳、旧惯卷土重来,尤其对于有过辉煌历史的企业,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旧轨道,管理者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评估结阶段是进行企业实施成效的阶段检查。这对今后推进企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评估结要围绕事先制定的目标企业,检查变革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改善和提高。同时,还包括对企业实施的反思,主要针对内外环境变化,检查目标体系是否真正确立,具体包括现场察、研讨会、座谈会、结表彰会等工作方式。    至此,可以把企业建设的过程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图31)。    图31  企业建设过程    作为企业发展动力的不竭之源,企业建设已经成为广大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伴随着企业发展,员工队伍调整、重组、扩张或新老交替是常态,即使不需要重新设计目标体系,也不用对现有进行重大变革,必须持续推进企业的贯彻实        施,从而使企业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使企业制度得以自觉遵守、化为行动,使企业形象不断提升、广为传播。这种寓于时、坚持不懈“苦练内功”,正是企业建设长期的基础工作,应当引起主要的高度重视。    第二节  企业测量    企业测量是采用数量研究方法对客观存在的企业进行量化的认识、分析和判断。这是开展企业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管理学界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推进企业变革和建设时,都或多或少地引入了企业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一、测量的作用和特点    1.企业测量的兴起    人们对企业的认识,经历了从模糊感知、定认知到定量分析的过程。很多企业和企业管理的论著,也都是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或案例中进行抽象,定地加以描述和研究。从美国的企业“四重奏”,到后来的企业与经营业绩管理实践基业长青从很好到很好等名著,都是如此。由于企业特别是理念层要素具有意识形态属,因此,定认知和判断至今仍是了解与分析企业的极为重要且要求很高的一种方法。    随着企业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定量分析的方法普遍引入,广泛进行企业测量。    引入定量分析,有两个重要的动因:一是针对一些企业家忽视企业的客观存在及其重要作用,管理学家试图通过定量研究,拿出有说服力的数量结果来加以揭示和阐述;二是受到西方社会科学中数量研究方法的影响,一些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对于没有运用数学方法、数学工具和数学模型的研究一律不当回事,迫使管理学家采用定量研究来提高企业研究的科学。后来,定量分析被广泛应用,甚至有人认为,对企业进行有效测量,是进行和企业相关的实践与研究的基础。    从企业研究的发展过程来看,实际上一直走的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在对企业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人们很快提出用于企业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从而对企业进行可作、定量化的深入诊断,并迅速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企业。    2.企业测量的作用    (1)为企业诊断提供工具。鉴于企业的主观、内隐等特点,有学者认为,对某个企业进行诊断的很好方法是实地察,采用观察、访谈甚至参与企业活动等方式。不过,这种定的“质”的诊断方法也存在周期长、调查面窄(尤其对大企业而言)、不便比较分析等不足。20世纪90年代,“量”的诊断方法,即采用企业量表作大规模施测的定量诊断方法逐渐兴起。它与定的诊断方法结合使用,既能保证诊断的全面和科学,又能反映特定企业环境下的个,受到普遍认可。    (2)为企业变革提供依据。新的企业必须既继承发扬原有中的积极因素,又能针对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大胆创新,以有效应对企业传统观念和利益集团的抵抗,增强企业和中管理人员贯彻新的自觉和坚定,引导广大员工接受新的价值观等企业理念。因此,对企业现有进行测量,全面调查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为变革提供事实依据,是进行企业变革不可或缺的环节。    (3)为企业实证研究提供科学基础。测量的研究一直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企业到底是什么?”近40年的研究过程中,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例如,当人们讨论企业时,往往指的是员工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但在西方心理学传统中,过去惯用“风气”的概念来描述团体或组织成员所共享的信念,并形成了相应的测量工具。从学术角度来看,企业测量的研究,实质上是在为“企业”这一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寻找管理学范畴的解释。    3.企业测量的特点    掌握企业测量的主要特点,有助于企业科学实施测量、正确运用测量结果。    (1)客观。测量的目的在于发现并准确地描述出客观存在的真实的企业。很多企业有明确的企业表述,如ge理念“更精简、更迅捷、更自信”,反映了当时韦尔奇对现代企业的诠释,但这一理念是否真正融入每个员工的行为取向中,是否客观地存在于企业,则可以通过测量得到验证。这样,企业测量是从员工认同实践的程度来衡量企业特征,而不只是简单地描述某种理念的内容。    (2)相对。任何测量都应具备参照点和单位两个要素。参照点是计算的起点,参照点不统一,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测量的结果也无法比较。理想的参照点是保证零点。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理想的单位应有确定的意义和相等的价值。但测量企业时并不具备这样理想的两个要素,测量所得到的只是企业成员对企业特征的一个描述序列。企业测量是分析这种描述序列的特征,然后把它与其他企业的均水作比较,这种比较一般以类别或等级来表示。    (3)间接。企业虽然是一种内化的企业特或特质,但是可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出来。因此,企业测量是通过测量企业成员的行为特点,来间接地了解内在的群体价值观等企业理念。    (4)个异。企业是一种亚,具有路径依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与外部环境,因此,企业具有个差异。测量中对个异的反映深度取决于量表的设计。量表的测量维度分得越细,越能反映出企业与众不同的细节和特征。    二、测量的有关理论    企业的测量特征对测量工具的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企业到底测什么?如何测?前一个问题要求给出一个可作的“企业”概念,而后者则要求量表给出一个测量的维度框架,即解决从哪几个维度来测量评价企业的问题。为此,有很多管理学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有关的理论和模型,为推进企业测量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1.沙因的组织理论框架    如果只根据企业的3个层次,显然是不太容易进行测量的。因此,需要针对企业的测量来界定一个作的企业概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商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edgar h. chei)1985年提出:“企业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立而稳定的社会单位的一种特质。如果能够证明人们在解决企业内外部问题的过程享许多重要的经验,则可以设:长久以来,这类共同经验已经使企业成员对周围的世界以及对他们所处的地位有了共同的看法。大量的共同经验将导致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而这个共同价值观必须经过足够的时间,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不觉。”这个概念的本质是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基本设,也是把企业的测量界定在企业的理念层。这个观点在企业测量时被经常采用。    沙因综合前人对比较的研究成果,认为组织是组织深层的特质,根植于组织活动的底部。他把组织的本质分成以下5个方面。    (1)自然和人的关系,指组织中人们如何看待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认为是可支配关系还是从属关系,或者是协调关系等。这些不同的定毫无疑问会影响到组织的战略方向,因此组织对于当初的组织/环境定适当与否,应具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的能力。    (2)现实和真实的本质,包括组织中对于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现实的,判断它们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论证真实和现实,以及真实是否可以被发现等一系列定。同时也包括行动上的特点、时间和空间上的基本概念。他指出在现实层面上包括客观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和个人的现实。在判断真实时可以采用道德主义或现实主义的尺度。    (3)人的本质,包含着哪些行为是属于人的,哪些行为是属于非人的,这一关于人的本质定和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等定。    (4)人类活动的本质,包含着哪些人类行为是正确的,人的行为是主动或被动的,人是由自由意志所支配的还是被命运所支配的,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娱乐等一系列定。    (5)人际关系的本质,包含着什么是非常不错的基础,权力的正确分配方法是什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应有态势(如是竞争的或互助的)等定。    沙因认为,理解以上本质有助于解决企业的两大问题:管理整合和外部环境适应。所谓管理整合,是指为保证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员工、组织、制度之间的协调与管理特征。外部环境适应,是指为求得在外部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所表现出的对外部环境的适应特征。他指出,企业的诊断与变革都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展开。    2.卡迈隆和奎因的竞争价值模型    竞争价值模型是从的角度虑影响企业效率的关键问题。例如:企业中哪些因素影响着效率?企业的效率由哪些因素来体现?人们在判断效率高低时心里有没有明确的判定标准?本书第二章提及,卡迈隆、奎因(cameron  quinn)提出了竞争价值模型,认为组织弹―稳定、外部导向―导向这两个维度能有效地衡量出企业的差异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图32)。    图32  cameron和quinn的竞争价值模型    资料来源:kim .cameron  robert e.quinn. diagnoing and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the peting value framework.    该模型由此派生出4种类型的,在企业测量诊断方面的影响较大。各类的特征如下。    (1)等级型。等级型具有规范的、结构化的工作场所以及程序化的工作方式。企业在其中扮演协调者、控制者的角,重视企业的和谐运作。人们更关心企业长远的稳定,尽量避未来的不确定,惯于遵守企业中的各种制度和规范。例如,福特汽车、麦当劳等企业。    (2)市场型,是指企业运作方式和市场一致。这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强调竞争力和生产率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