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萬書緣
  • 中国宪法解释学 以关键词为方法 法学理论 韩秀义 新华正版

中国宪法解释学 以关键词为方法 法学理论 韩秀义 新华正版

举报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220页
  • 字数:    190千字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220页
  • 字数:  190千字

售价 39.00 5.0折

定价 ¥7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8

    数量
    库存11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法律
      货号:
      304_9787515413112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对关键词方法的说明/001

      一、为什么是关键词方法?/001

      二、何为关键词方法?/005

      三、关键词方法如何展开?/011

      章中国宪法研究“问题域”的区分与解释/014

      一、问题的简要提出:中国宪法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该如何起步?/014

      二、基本与内生问题域:中国宪法研究学术逻辑链条的首要环节及解释/016

      三、扩展问题域:中国宪法研究学术逻辑链条的中间环节及解释/023

      四、实践问题域:中国宪法研究学术逻辑链条的应用与反哺环节及解释/029

      五、简要结语:中国宪法研究品质的保证/032

      第二章中国宪法文本中的三重秩序解释/034

      一、与建设:中国宪法文本中的根本法秩序/036

      二、政治与法律:中国宪法文本中的法秩序/040

      三、集体(组织)与公民: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实效法秩序/048

      四、递进、嵌入与分蘖:三种宪法秩序的动态关联/053

      第三章“社会主义”内涵的规范解释/059

      一、问题的提出:宪法学者在关于“社会主义”学术研究中的“缺席”/059

      二、宪法文本中“社会主义”的典型用法及规范解释的对象选择/062

      三、“社会主义”的规范内涵解释:以“宪法关系”为框架/068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内涵解释:以“社会主义”为参照/076

      五、简要结语:“社会主义”的规范与“社会主义”的理想/082

      第四章“集体”之宪法意涵的阐释与解释/087

      一、问题的简要提出:“集体”为什么要“出场”?/087

      二、社会主义内涵的变迁:开掘“集体”意涵的背景与坐标/089

      三、对“公有制”实现方式的探索:阐释“集体”内涵的知识与经验参照/094

      四、产权结构及功能:定位“集体”宪法功能的依据与线索/101

      五、实践样态的多样化:对“集体”形式的务实与实证理解/106

      六、简要结语:宪法制度空间乃为“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之基本宪法要义/111

      第五章“农民”、“农民集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宪法内涵解释/114

      一、中国宪法文本的三重架构阐释/115

      二、“农民”和“农民集体”的宪法内涵解释/120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宪法内涵解释/127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立法的宪法视角/133

      第六章文本和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分析/137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宪法权利基本属探求的缺失/137

      二、宪法文本中的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分析/139

      三、宪法权利实践中的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分析/143

      四、简要结语:中国宪法权利实践的新素材与新动向/146

      第七章中国宪法权利“新”类型的划分、解释与应用/149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重提中国宪法权利的类型划分?/149

      二、“单一与复合”和“基本与非基本”:中国宪法权利“新”类型的划分与解释/155

      三、“新”类型应用之一:对中国宪法权利本体及衍生问题的理论解释/167

      四、“新”类型应用之二:对中国宪法权利护卫机制的展望及解释/182

      第八章作为国别宪法学的中国宪法学/194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宪法研究为什么需要国别宪法学视野?/194

      二、统合或构成的不同路径:根本法的必要意蕴/198

      三、维护“央”优于“地”的不同举措:法的功能意蕴/202

      四、对基本权益的不同理解及不同的给付方式:法的价值意蕴/207

      五、简要结语:国别意义的中国宪法学从何起步?/211

      后记/214


      内容简介:

      解释中国宪法文本可以有多种方法。由于中国宪法文本充满着深具中国特点的概念或关键词,所以,本书选择使用关键词方法,力图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宪法文本中相关表达与规定的内涵。从中国宪法研究的学术链条看,可以区分为“基本问题域”、“扩展问题域”和“实践问题域”,众多关键词蕴含在这些“问题域”之中。通过对“根本法”、“法”和“具有实效的法”的阐释,可以发现中国宪法文本所规制的整体秩序的三重及内在的张力。以此为宏观规范基础,可以发现诸如“社会主义”“集体”“农民”“宪法权利”等关键词所具有的复杂内涵。将众多关键词连缀起来,既能管窥中国宪法文本的面貌,也可设想中国宪法学的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韩秀义,瓯江学者、温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先后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时名西北政法学院)和民大学,主要致力于对中国宪法文本的阐释与解释。核心学术成果是提出阐释与解释中国宪法文本的框架,具体论证与展开集中体现在政协本体意涵的宪法学阐释:以“一体二元三维”为框架(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中。相关研究成果亦在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现代法学开放时代读书等刊物发表。电子信箱:hanxy1969@16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