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萬書緣
  • 我行我述 管理理论 孤竹墨
  • 我行我述 管理理论 孤竹墨
  • 我行我述 管理理论 孤竹墨
  • 我行我述 管理理论 孤竹墨

我行我述 管理理论 孤竹墨

举报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274页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274页

售价 15.10 2.6折

定价 ¥5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24

    数量
    库存90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管理
      货号:
      105_9787509012673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孤竹墨先生可以说是一位杂家,理工科出身,却文科生更懂中国传统;工作之后走上企业管理岗位,又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专家。在文学方面,孤竹墨先生倾心中国历史典籍,不断探寻儒释道中国之精微;在管理企业方面,他认为管理不仅是科学,也是哲学,更是艺术。孤竹墨先生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不同的是,有的标准,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标准。对普通人而言,敬业乐群、家庭和睦是事功;心如一、自立立人是道德;能够把生路和心路这两条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真诚地写出来,是立言。每个人都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踽踽而行,我行我述,无问西东。

      目录:

      辑  彳亍而行

      彳亍而行

      河西,河西

      新疆并不新

      燕京五记

      燕京五记

      天意无私草木秋

      湖湘英雄耀中华

      说不尽的以列

      与禽兽为伍

      君子豹变

      第二辑  事不过三

      事不过三

      三个梦

      水三篇

      三首诗

      三首诗

      三个人

      三场戏

      第三辑  常读常新

      《孙子兵法》实用解析

      上下同欲者胜

      “四书"管窥

      “天人合一”观念的流弊

      观范曾大师书画展有感

      观李可染大师画展有感

      第四辑  尚友千古

      尚友千古

      乐天刘郎

      千年毁誉王荆公

      文韬武略杜武库

      五百年来人

      经史合参渡迷津

      第五辑  管事理人

      永远的德鲁克

      跟陈春花读管理经典

      有效经营之双重五指山

      企业管理的道、法、术、器

      力三论

      六大素质能力

      凤凰涅槃五年路

      士不可以不弘毅

      传与

      第六辑  诗词歌赋

      你是这样的人

      会有一阵风

      同窗赋

      格律诗词(15首)

      八十年代作品选(13首)

      孤竹诗话


      内容简介:

      彳亍而行:行万里路,在时空变幻中体味历史和人生。常读常新:读万卷书,在经典解读中力求经世和致用。尚友千古:结交万友,在历史烟尘中领略责任和崇高。事不过三:三生万物,在交对比中揭示人情和事理。管事理人:,在管理实践中提炼法则和经验。诗词歌赋:抒情言志,在长短韵律中留存即时的景趣、、意趣、志趣。

      作者简介:

      孤竹墨,河北昌黎人氏,1984年北京交通大学后入职央企,八年图板生涯后转入某大型集团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现为该大型集团企业管理者。昌黎,古代属孤竹国,是中国古代大贤伯夷和叔齐的国度;孤竹国人姓墨,是黄帝的后裔,殷商人的宗室。孤竹墨者,虽在商旅,手不释卷,推“横渠四句”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之根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身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巨变之中,每一位亲历者都有不一样的心路历程。文学即人学,相信读者能通过本书体会一位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巨变中的淡定从容与社会担当。

      精彩内容:

          彳亍而行
          记得年轻时看过朋友的一句诗——“心路和道路划着十字路,我边跑边喊,错了,错了!”表达的是青春期时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盾情绪,灵魂在飞,却带不动肉体。
          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在走着两条路。一条是踏足的生活之路,或是复一公司与家庭之间的两点一线,或如天马行空般异地穿梭,姑且叫它“生路”。还有一条是心智成长之路,或渐修终至大彻大悟,或虽百转千回仍保赤子之心,姑且叫它“心路”。
          生路是显的,凡是走过,必留痕迹;而心路是隐的,只有有心人才会不时反顾。大文学家、大思想家苏东坡有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不管你走过什么样的人生,两条路上都会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
          彳(chi)亍(chu),这两个字能诠释人的一生中在两条路上的。彳亍的意思为慢步行走或时走时停,比喻心有所属而又犹疑不定的样子,如唐朝柳宗元的“彳亍而无所趋”、明朝袁宏道的“欲归心彳亍”等。
          我们彳亍而行。蹒跚学步的孩童,在父母关爱的视线中彳亍而行;英姿勃发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在目不暇给的“山上”彳亍而行;学海行舟的青年,在知识的海洋中彳亍而行;而立之年,人们徘徊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彳亍而行;不惑之年,人们在生活与工作赋予的各种角中穿梭,彳亍而行;知天命之年,人们在天人交战之中心游万仞,彳亍而行;耳顺之年,人们挣脱名利的牢笼,闲庭信步,彳亍而行;耄耋之年,人们不再东奔西跑,在画地为牢中仍彳亍而行,直到生路和心路戛然而止。
          我们彳亍而行,是因为前方的路况不甚明朗。有的路看似坦,人们反而因大意而失足,唐代杜荀鹤的泾溪有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有的路看似很难,但下定决心会走得通,你要想办法钻进去,所谓“头过身过”。有的地方看似没有路,但你必须闯出一条路,鲁迅先生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们彳亍而行,也因为生路和心路在方向上看似不一致,像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的那句诗。只有等我们活到年纪,这个盾才可能解决,至少不会再纠结于这个盾。京剧大师盖叫天晚年明白了“慢是快”的道理,也是应了中国中“欲速则不达”的古训。作家毕淑敏给大的回答是“人生本来没有意义”,但她又补充道:“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意义。”我对毕淑敏前后两句话的解读是:人生的意义是生命的过程。
          我敬仰的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号放翁,梁启超赞他是“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放翁叫我心疼的两句诗是“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相比之下,本人松尾芭蕉的俳句“路远人已老,茫茫四野皆枯草,新梦仍缭绕”更达观一些。弘一大师临终之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读罢使我对生死之义释然。生路的尽头是奈何桥、叹息桥,想起来昏暗;心路的尽头却是阳关道、天心月圆,给人慰藉,让人神往。生路上的奈何桥想起来昏暗,心路上的阳关道则能给人慰藉,那在彳亍而行中让心路奔向阳关道吧!
          前人讲“求知有三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交万友。据说古代每卷书有2000~3000字,那么万卷书相当于100~200本现代印刷书籍,按照现今的阅读水,算上纸质书、电子书,喜欢读书的人是可以做到的。至于行万里路,如果步行、骑行、车行、飞行都算作行的话,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也都不在话下。而结交万友,在信息技术时代,如果把有过互动的人都算作“朋友”的话,也不算夸张。
          “别人的火,照不亮你自己前行的路。”不知这是哪位禅师的偈语。从识文断字算起,我自己走过了半个世纪的生路和心路,足迹遍及神州各地,五大洲也都去过,广见博识的同时,心路也不断拓宽。接下来的后半生,我倒是期望自己,让心路为生路指引,共同指向那个给人慰藉的阳关道。
          p1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