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萬書緣
  • 问清:他们的清朝 中国历史 刘文鹏
  • 问清:他们的清朝 中国历史 刘文鹏
  • 问清:他们的清朝 中国历史 刘文鹏
  • 问清:他们的清朝 中国历史 刘文鹏

问清:他们的清朝 中国历史 刘文鹏

举报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
  • ISBN:  9787507553086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

售价 20.30 2.6折

定价 ¥7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08

    数量
    库存3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803_9787507553086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从人物看透时代,以历史关照人生。问清:他们的清朝由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清史所副所长刘文鹏所著,选取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乾隆、孙嘉淦、和珅、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慈禧十一位典型、人生经历对清朝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或能体现清朝某方面特点的人物,时间跨度从后金直到晚清,串联整个清朝历史,以小见大地揭开清朝各阶段政治、经济、中的种种“门道”,将清朝历史中种种难解之问一一阐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意图何在?大清如何在皇太极的铺垫下走向多民族融合?为什么乾隆要为多尔衮“翻案”?乾隆帝热衷“盖章”的背后是否有什么深意?孙嘉淦“伪稿案”的是什么?和珅触动嘉庆的忌讳真的是因为贪腐吗?林则徐为何与贸易势不两立?儒学对曾国藩的种种作为有怎样的影响?自称“裱糊匠”的李鸿章,到底该为晚清的辱国背多少锅?康有为主持的戊戌变法为何深陷帝后党争的旋涡?慈禧太后为政的致命败笔有哪些?

      目录:

      努尔哈赤:大清宏业的奠基者一、攘外先安内: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 0031. 统一女真各部 / 0042. 取信明朝,乘势而为 / 0073. 结好蒙古 / 009二、八旗制度的创立与汗权至上的政权体制 / 0111. 建立牛录组织 / 0132. 八旗制度的创立与八王共治格局的形成 / 014三、满族共同体的渐趋形成:从“七大恨” 看努尔哈赤政权的质 / 0211.“七大恨” 的发布 / 0212. 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 022四、铁马:努尔哈赤对明朝的战争 / 0241. 攻取辽沈 / 0252. 宁远激战 / 027皇太极:大清王朝的构建者一、皇太极即汗位与强化集权的政治变革 / 0331. 谋得汗位 / 0332. 权力斗争 / 0353. 攻伐朝鲜和蒙古察哈尔部 / 037二、皇太极称帝与大清的制度设计 / 0401. 封爵制度与官僚制度的建立 / 0402. 编设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 / 0443. 接受多元 / 046三、改变与明朝作战的策略 / 0501. 入关掳掠 / 0512. 松锦之战 / 053多尔衮:创制规模,奠基大清一、走上大清的权力 / 0591. 多尔衮地位的上升 / 0592. 功勋卓著,备受信任 / 0613. 格坚毅,沉稳睿智 / 063二、整肃政治 / 0651. 杀宗室稳定政局 / 0652. 斥政敌,加号“皇父摄政王” / 0663. 分化两黄旗大臣 / 067三、定鼎中原 / 0691. 制定合理的战略与政策 / 0702. 天赐良机 / 0713. 明朝为什么迅速崩溃? / 0744. 为什么清朝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入主中原? / 077四、百年后的反 / 0811. 死后被追论 / 0812. 乾隆帝为何为多尔衮反? / 082乾隆皇帝:站在历史发展十字路的一代一、乾隆帝即位后的转变 / 0871. 即位之初的铁腕 / 0882. 反旧狱 / 0893. 乾隆十三年的 / 090二、为何要定准噶尔? / 0941. 蒙古准噶尔部的挑战 / 0952. 定西北,故土新归 / 098三、乾隆为什么要频频发动文字狱? / 1011. 康熙皇帝的先礼而后兵 / 1012. 雍正帝对文狱的精心设计 / 1023. 乾隆时期皇权对学林之肆虐 / 103四、乾隆帝关上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了吗? / 1091. 清代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 1092. 该不该拒绝英国使团? / 112五、乾隆时代到底是“盛世” 还是“衰世”? / 1141. 盛、衰之争论 / 1142. 对“盛”“衰” 的语境分析 / 115孙嘉淦:当经世派官僚遭遇文狱高压一、风骨大臣孙嘉淦与《三一弊疏》 / 1191.《三一弊疏》 / 1192.“风骨大臣” 的炼成 / 1243. 乾隆初期的班底重臣 / 126二、“理学官僚” 孙嘉淦的经世致用 / 1281. 位列封疆,经世济民 / 1282. 身处18 世纪经世学派群体中 / 130三、在“伪稿案” 旋涡中 / 1331. 伪稿案的爆发 / 1342. 身处政治暴风眼中 / 136四、在文狱风暴的边缘 / 1391. 清帝之勤奋好学 / 1392. 清代皇帝与士大夫在争什么? / 141和珅:满族权臣巨贪的一种形态一、步青云:一个满族没落贵族的逆袭 / 1461. 勤奋善学的咸安宫 / 1462. 和珅的官场“逆袭” / 148二、和珅的宦海荣耀 / 1491. 立于不败 / 1502. 和珅何以受宠于乾隆? / 1523. 作为满族精英的和珅 / 155三、嘉庆帝为何要速杀和珅 / 1601. 关于和珅之罪 / 1602. 和珅动了谁的奶酪? / 164四、作为一个符号的和珅 / 1671. 清朝在和珅之后的政治调整 / 1672. 成为一个符号 / 169林则徐:时代转折中的经世精英一、经世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 1751. 初涉官场,奠定经世思想 / 1752. 经世济民,成为经世改革的中坚者 / 179二、禁烟抗英:从到“夷务” / 1861. 严禁 / 1862. 如何回顾战争? / 189三、风雨飘摇的晚年 / 1941. 流放新疆期间的作为 / 1942. 后人评说 / 197曾国藩:儒家士大夫在近代变革中的再塑造一、办湘军,安清朝江山 / 2031. 书生筹军 / 2042.“剿发” 刽子手 / 2123.“捻” 留憾 / 217二、兴洋务,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 2191. 力行“洋务” 经世 / 2192. 重视新式人才培养 / 222三、道德文章,为世所尚 / 2241. 湖湘学人重经世 / 2242. 身陷天津教案困局 / 228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一、儒生而戎马 / 2341. 中进士前程似锦 / 2342. 赴国难投笔从戎 / 2373. 独当一面克天国 / 2394. 捻军奠基“中兴” / 242二、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的开局 / 2441. 培养洋务人才,收其效于将来 / 2452. 修战守之具,办民用,为近代之祖 / 2463. 筹备北洋水师,甲午付之东流 / 250三、与外交相伴的半生 / 2531. “腔” 与订约 / 2532. 以夷制夷终成空 / 2553. 联俄以自重,自“重” 国轻 / 256康有为:“传统与现代之间” 的改革者一、“ 经世” 思想的养成 / 2621. 早年好学 / 2622. 讲求“通经致用” / 264二、 维新变法前的准备工作 / 2661. 寻求变法之道 / 2662. 走向政治前台 / 268三、“百维新” 中的康有为 / 2711. 变法维新政策的制定 / 2712. 变法背后的政治斗争 / 2733. 变法的意义 / 275四、戊戌前后的人际网络 / 2761. 结识帝党—与翁同龢之关系 / 2772. 同床异梦—与光绪帝之关系 / 2783. 师徒际遇—与梁启超之关系 / 2814. 从“友” 到“敌”—与张之洞之关系 / 283五、贯穿“尊王攘夷” 思想的“保皇” 行动 / 2851. 从维新转向保皇党的内在逻辑 / 2852. 不成熟的政治家 / 287慈禧太后:女主当国与晚清变革一、身世之谜,女主出生地疑点重重 / 2911. 出生地谜团 / 2912. 山西情结 / 292二、执掌大清权力,如中天 / 2941. 辛酉,掌舵“大清号” 旧轮 / 2942. 戊戌变法背后的权力挑战 / 296三、清末新政,后无力的修补 / 2991. 推行新政 / 3002. 预备立宪 / 3013. 复杂的心态 / 304四、崇奢靡、重权力、要面子,慈禧的为政败笔 / 3061. 不合时宜的六旬盛典 / 3062. 狼狈西狩与光鲜回銮 / 307五、脱离政治,慈禧何许人也? / 3101. 素养颇高之女子 / 3102. 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 312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乾隆、孙嘉淦、和珅 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 慈禧太后、康有为这十一位影响了清朝历史进程、能够展现清朝时代风貌的历史人物 力求能够全面反映清朝历史的多样。

      作者简介:

      刘文鹏,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主要研究清代政治史、社会史。著有清代驿传及其与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盛世背后:乾隆时代的伪稿案研究、清朝的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合编)等。

      精彩内容:

      和珅动了谁的奶酪?清朝自建立之初开始,历代皇帝惩前明太监干政之弊,强调事必躬亲,乾纲独断,绝不愿其他任何人染指权力。清朝历代权臣多因专擅被惩处。顺治之衔恨多尔衮,康熙之处置鳌拜,雍正之杀年羹尧、囚隆科多,乾隆之杀讷亲,无不是因为这些位极人臣的权臣专擅行事、欺上瞒下,触动了皇帝敏感的权力神经。即使在晚清,1861 年慈禧太后与奕联手抓捕、杀戮肃顺等军机大臣的,也是围绕着谁来掌握核心决策权发生的。我们再来看看嘉庆帝判决和珅死罪前的上谕,当时朝廷上下大臣们都要求将和珅凌迟处死,可见和珅招人痛恨到什么程度。但皇帝说:“和珅种种悖妄专擅,罪大恶极,于法实无丝毫可贷。因思圣祖仁皇帝之诛鳌拜,世宗宪皇帝之诛年羹尧,皇之诛讷亲,此三人分位与和珅相等,而和珅之罪,尤为过之。从前鳌拜、年羹尧,皆蒙恩赐令自尽。讷亲则因贻误军机,于军前正法。今和珅罪状而论,其压搁军报,有心欺隐,各路军营,听其意指,虚报首级,坐冒军粮,以致军务久未竣,贻误军国,情罪尤为重大。即不照大逆律凌迟,亦应照讷亲之例,立正典刑。此事若于一二年后,断难宽其一线。惟现当皇大事之时,即将和珅处决,在伊固为情真罪当,而朕心究有所不忍。且伊罪虽浮于讷亲,究未身在军营,与讷亲稍异。本有议亲、议贵之条,以和珅之丧心昧良,不齿人类,原难援八议量从末减。姑念其曾任首辅大臣,于万无可贷之中,其肆市,和珅著加恩赐令自尽。此朕为国体起见,非为和珅也。”嘉庆帝这段话表明了两个态度:一是和珅必须死,而且必须马上死,不能等到乾隆帝丧期之后;二是杀和珅是因为他擅权军政事务,压搁、隐匿军报,其罪与以往的满族权贵、军机大臣讷亲相似。由此可见,和珅所代表的并非一个有着某个政治目标的势力集团,他更不是要为中国发展寻求出路的创新者,他只是一个寄居于皇帝之下而弄权敛财的宠臣。他受到皇帝的庇护,然后又通过手中的权力左右弥缝,为各级大臣提供庇护,在20 多年时间中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层层庇护的关系网络,这个网络中的精英们借助其优越的政治地位,利用乾隆大力推行的满族优先政策,渐渐将大清王朝的实力与财富消耗殆尽。而嘉庆帝迫不及待杀掉和珅,也显示出和珅当时所处地位的尴尬。他在20 多年的时间中位极人臣。有人说他不知收敛,所以才导致后来身败名裂。但是,他又该何时收敛、如何收敛呢? 20 多年的时间中,和珅看似坐了直升机一样青云直上,但政敌无处不在。连满族重臣阿桂、福康安等,都与和珅不和,甚至对他不断攻击。至于众多的汉族大臣,如王杰、朱珪、董诰、吴熊光等,还有大批像曹锡宝、钱沣那样的御史等,与和珅更是水火不容。他们对和珅的每一次攻击,如果查证属实,都足以使和珅垮台。而且这些人不少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是和珅不能轻易撼动的。为此,和珅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唯有不断加强乾隆皇帝对他的恩宠,不断扩大他自己的权势,又必须将那些对立者打压下去,自己才能更安全。所以,和珅通往权力之路是一条无法回头的单行道,只有不断获得更多权力、更高地位,他才能保住自己现有的地位。而越是如此,他便越是将自己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任何一次政治斗争的失败都将使他万劫不复,像一个不断扩张的企业,扩张兼并的光环一时间掩盖了企业自身的致命缺陷,可一旦资金链断裂,便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偌大的企业会瞬间分崩离析。和珅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并成为皇帝的亲家,甚至可以依仗太上皇的恩宠,将嘉庆帝的老师朱珪逐出京师,连嘉庆帝也险遭和珅暗算,从此不得不在太上皇和和珅面前韬光养晦。然而,这些朝堂斗争的胜利,这些耀眼的光环,终都如同不断增加的投资成本,成为和珅难以摆脱的负担,它们也都无法保证和珅的官宦道路能达到一个安稳的终点。果然,乾隆去世后,站在这条路的尽头等待和珅的是已经做了三年儿皇帝的嘉庆帝,而他也因之前的被迫让步对和珅积怨已久。在中国,自古以来权力的对决中都不会存在妥协,这种对决也是充满血腥味。249 年,在经过40 余年的攀爬后,司马懿触摸到高权力,这一年,他指挥私下蓄养的三千甲士奋力一击,将执政的曹爽等曹魏宗室诛戮殆尽,夺得大魏实权,为以后晋朝建立打下基础。然而和珅能如何呢?他不是那种包藏祸心、觊觎大位之人,只是靠自身的聪明机敏左右逢源,保全自己的利益,并将这种在官场上的机巧做到了。他虽然手握大权,却调动不了一兵一卒,清朝的家法早已将皇帝之外所有人对军权的觊觎企图掐灭。何况和珅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实战经验。雍正初年,称雄西北的年羹尧可以指挥数十万军队,终亦只能乖乖范。和珅也没有死党可以依赖,所谓和珅一党的福长安、吴省兰等人,不过是依赖和珅的获利者而已。而与和珅对立甚至势不两立者比比皆是。正如后来吴熊光向嘉庆帝所言:“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因此,和珅之死,其实是清代皇权与军机处权力之间的次碰撞。军机处自雍正时期建立以来,一直是雍正、乾隆两位皇帝为倚重、信任的机构,军机大臣基本都为皇帝亲信。皇帝借助军机处的高效运转,得以比较从容地指挥的军政事务。尤其是乾隆帝,几乎到了对军机大臣须臾不可离的地步。乾隆十三年(1748),当军机大臣傅恒被派往金川前线,甫一到任,乾隆便催促其尽快回京,理由是军机处事务繁忙。这种信任与依赖,也造成了军机处权力的迅速扩张。它的权力已经从初的军事参谋权延伸到任命的建议权、重大案件审判权,以及实录编纂、图书修纂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力等方面。正因如此,和珅才会在乾隆末期、嘉庆初期做出很多瞒报军情、擅作威福之事,甚至在太上皇面前算计新君嘉庆皇帝。乾隆帝尚可宽容,但嘉庆帝感受到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清朝自入关之前至入关之后,威胁皇权的有宗室贵族,有辅政大臣,但军机处让皇帝坐卧不安,却是和珅首开“先河”。以后的历任新君继位,几乎都会展开对军机处的整肃。所以,和珅的嚣张之所以不可容忍,其实是因为他动了皇帝的权力奶酪。另一方面,对于和珅的凄惨结局,虽非乾隆有意将他留给嘉庆去杀,但乾隆帝也难辞其咎。孟森先生对此一针见血。他说,圣祖康熙时曾有明珠权倾天下,也谤满天下。圣祖皇帝授意御史郭琇弹劾明珠,甚至连弹劾辞章也经过康熙审定,结果是明珠被革职,郭琇作为御史,刚直之名满天下,而康熙也收获了美名。但明珠并没有被杀,只是调到宫里任内大臣直至老死,得以善终,子孙功名也得以保全。有传说称,清朝大的贪官不是和珅而是明珠,明珠死后,甚至有人不惜重金要买明珠的宅子,因为他们相信在明珠家里肯定能够挖出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与康熙之用明珠相比,乾隆帝用和珅可远没有那么高明,随着乾隆给和珅的官衔、荣誉越来越多,他也将和珅推向绝路。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