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鑫誠書苑
  • 中华传统道德的精神底蕴与现代弘扬(1) 成功学 陈正良,王珂,王梦
  • 中华传统道德的精神底蕴与现代弘扬(1) 成功学 陈正良,王珂,王梦
  • 中华传统道德的精神底蕴与现代弘扬(1) 成功学 陈正良,王珂,王梦
  • 中华传统道德的精神底蕴与现代弘扬(1) 成功学 陈正良,王珂,王梦

中华传统道德的精神底蕴与现代弘扬(1) 成功学 陈正良,王珂,王梦

举报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4页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4页

售价 33.80 3.8折

定价 ¥89.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01

    数量
    库存2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五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9.99% (5157笔)
    好评率
    99.48%
    发货时间
    25.5小时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哲学心理学
      货号:
      105_9787569289084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篇  “义”德篇
      第二篇  “礼”德篇
      第三篇  “智”德篇
      第四篇  “廉”德篇
      第五篇  “耻”德篇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如“礼”“义”“廉”“耻”“暂”“仁”“勇”“忠”“孝”“信”“爱”等分别进行深入浅出的义理阐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研究分析,对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对中华传统道德进行取精弃糟,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健康发展进行系统阐析。每一目一专题,主要包括:传统德目的起源与内涵历史流变、历史作用、现代弘扬的价值、实践现状及原因分析、现代弘扬的原则和实现路径。意图在于推动中华传统道德的落实,坚持“创造转化、创新发展”方针。可供传统研究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企事业干部学参。

      作者简介:

      陈正良,1965年12月出生,浙江大学思政硕士,宁波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软实力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等。来主持社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5项。在出版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软实力发展战略视阈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研究与整合——德育环境的系统构建等著作12部,在各类期刊发表百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3项。王珂,1997年5月出生,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梦,1994年9月出生,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精彩内容:

      作为中华传统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春秋以来,圣贤先哲不断阐述和挖掘“义”的真谛,把它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注入整个民族的道德体系中,“义”成为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德目之一。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激荡,没长岁月的洗礼,“义”依旧笃实而光辉,在当代社会价值体系中继续发挥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快展,物质文明的益发达,现实社会生活中,“义”德“义”风也不可否认地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损害。因此,对“义”这一传统道德,我们必须要在坚定不移地弘扬其中经过社会历史的淬炼、已显示出水恒价值的那部分精粹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现实道德建设的要求,返本开新,给予“义”新的现代阐释,赋予其新的内涵,方能赓续其永恒价值。一、“义”德的起源与历史流变数千年来,“义”一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伦理范畴、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之一。作为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德目之一,绝大多数的人对“义”这个字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熟知并不意味着真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义”德的真谛未必有着完整真切的感受,有些人甚至把“义”德直接等同于“江湖义气”,这是一种对“义”德精神的简单庸俗化理解。因此,要想真正认识理解“义”德,必须正本清源,即从其起源与历史流变中,对“义”德的底蕴与内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认知与把握。(一)“义”德的起源“义”字早在甲骨文中已出现,张奇臻在《新说文解字》中写道:义之繁体为義。義,从羊,从我。“我”是锯,即以锯解羊之义。不管是解羊还是解牛解猪,都是为祭天、祭祖,从出发点来说,是舍生取义。?关于义的起源,人们认为义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因为“义”即“我、羊”。羊作为祭祀神灵的牺牲品,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已经出现,后古代先民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的迅展,人也急剧增加,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却难以满足所有部族人群的需要。这种盾导致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不断,终演变为激烈、频繁的战争。战争是残题的,尸横通野的惨况刺痛着人们的心灵,于是人们开始反思和探家不同种都之间的共存相处之道。在种群之间不断调解的过程中,德的思想也在不断潮牙。人们开魪确立一些规则、度去约束大家的行为。正如有子所言:“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那些原始的规则、度是礼义初的形态,体现看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义的精神与诉求。因此,可以看出义的观念当是源于人们息争止讼、和睦相处的共同要求。义的观念、德行都应该源于上古时代先民息争止讼的追求,正是历史的换择,时势所趋,义才逐渐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内在准则。纵观尧、舜、禹这些古圣先王,都是倡导、践行义的典范。据《尚书·虞书·皋陶谟》记载,贤臣皋陶曾向大禹进言,为政者要做到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其中一项“强而义”是要求为政者要勇敢刚强,且行为举止和政策措施要合乎道义。这一时期能够体现古圣先王“义”德的是禅让制,即“传贤不传子”,尧帝晚年时,精力不济,希望将皇位传给有德有才的人,以利天下苍生,有人了他的儿子丹朱,尧帝认为自己的儿子才德不足,否决了他。后来,大家一致了出身寒微、多才多艺的虞舜,尧帝才予以首肯,经过一系列核,尧帝传位于他。尧帝的传子、传贤之争,包含着深刻的公私之辩、义利之辩。司马迁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这是尧舜的大公无私之处。尧舜禹之后,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推进,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各种盾不断增加,义的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圣王多是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百姓也尝试用义妥善地处理彼此的关系。……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