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鑫誠書苑
  • 四世同堂(上下)(丁聪插图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著 新华正版
  • 四世同堂(上下)(丁聪插图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著 新华正版
  • 四世同堂(上下)(丁聪插图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著 新华正版
  • 四世同堂(上下)(丁聪插图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著 新华正版

四世同堂(上下)(丁聪插图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老舍著 新华正版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    9787020144136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1291页
  • 字数:    0.839千字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1291页
  • 字数:  0.839千字

售价 40.80 5.3折

定价 ¥77.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2-29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313_9787020144136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部  惶惑
      第二部  偷生
      第三部  饥荒


      内容简介:

      作品以时期的北沦陷区为背景,描写了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这八年间,北京城内“小羊圈”胡同里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的十几户人家、一百多人的心理和遭遇,他们的沉浮荣辱、生死存亡、所受的精神折磨及深重苦难,再现了在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下,北由惶惑苦闷、忍辱偷生到逐渐觉醒、反抗的过程,歌颂了他们可贵的民族气节以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决心。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有名小说家、剧作家。1924年远赴英国,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归国后曾在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书。194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北京市文联等职。1966年8月24,含冤自沉于北京太湖。著有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离婚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正红旗下鼓书艺人等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插图者:丁聪(1916—2009),笔名小丁,生于上海。19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作品。曾任画报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长期为读书杂志创作漫画。曾为鲁迅、茅盾、老舍等有名文学家的作品,绘制了大量插图。著有古趣图文人肖像丁聪老漫画丁聪新漫画等。

      精彩内容:

              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在他的壮年,他亲眼看见八国联军怎样攻进北京城。后来,他看见了清朝的皇帝怎样退位,和接续不断的内战;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闭,声与炮声夜不绝;一会儿城门开了,马路上又飞驰着得胜的军阀的高车大马。战争没有吓倒他,和使他高兴。逢节他要过节,遇年他要祭祖,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的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子。即使赶上兵荒马乱,他也自有办:值得说的是他的家里老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这样,即使炮弹在空中飞,兵在街上乱跑,他也会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难。
          为什么祁老太爷只预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呢?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理上,他以为北是天底下可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定灾消难满,而后诸事大吉。北的灾难恰似一个人不了有些头疼脑热,过几天自然会好了的。不信,你看吧,祁老太爷会屈指算计:直皖战争有几个月?直奉战争又有好久?啊!听我的,咱们北的灾难过不去三个月!
          七七那一年,祁老太爷已经七十五岁。对家务,他早已不再心。他现在的重要工作是浇浇院中的盆花,说说老年间的故事,给笼中的小黄鸟添食换水,和携着重孙子孙女极慢极慢的去逛大街和护国寺。可是,芦沟桥的炮声一响,他老人家便没不稍微点心了,谁教他是四世同堂的老太爷呢。
          儿子已经是过了五十岁的人,而儿媳的身体又老那么病病歪歪的,所以祁老太爷把长孙媳妇叫过来。老人家喜欢长孙媳妇,因为,她已给祁家生了儿女,教他老人家有了重孙子孙女;第二,她既会持家,又懂得规矩,一点也不像二孙媳妇那样把头发烫得烂鸡窝似的,看着心里闹得慌;第三,儿子不常住在家里,媳妇又多病,所以事实上是长孙与长孙媳妇当家,而长孙终在外教书,晚上还要预备功课与改卷子,那么一家十的衣食茶水,与亲友邻居的庆吊交际,便差不多都由长孙媳妇一手持了;这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老人天公地道的得偏疼点她。还有,老人自幼长在北,耳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儿媳妇见了公公,当然要垂手侍立。可是,儿媳妇既是五十多岁的人,身上又经常的闹着点病;老人若不教她垂手侍立吧,便破坏了家规;教她立规矩吧,又于心不忍,所以不如干脆和长孙媳妇商议商议家中的大事。
          祁老人的背虽然有点弯,可是全家还属他的身量优选。在壮年的时候,他到处都被叫作“祁大个子”。高身量,长脸,他本应当很有威严,可是他的眼睛太小,一笑便变成一条缝子,于是,人们只看见他的高大的身躯,而觉不出什么特别可敬畏的地方来。到了老年,他倒变得好看了一些:黄暗的脸,雪白的须眉,眼角腮旁全皱出永远含笑的纹溜;小眼深深的藏在笑纹与白眉中,看去是笑眯眯的显出和善;在他真发笑的时候,他的小眼放出一点点光,倒好像是有无限的智慧而不肯一下子全放出来似的。
          把长孙媳妇叫来,老人用小胡梳轻轻的梳着白须,半天没有出声。老人在幼年只读过三本小书与六言杂字;与壮年吃尽苦处,独力置买了房子,成了家。他的儿子也只在私塾读过三年书,去学徒;直到了孙辈,才受了风气的推移,而去人大学读书。现在,他是老太爷,可是他觉得学问既不及儿子——儿子到如今还能背诵上下《论语》,而且写一笔被先生推奖的好字——更不及孙子,而很怕他们看不起他。因此,他对晚辈说话的时候是先愣一会儿,表示自己很会思想。对长孙媳妇,他本来无须这样,因为她识字并不多,而且到晚嘴中不是叫孩子,便是谈论油盐酱醋。不过,久天长,他已养成了这个惯,也只好教孙媳妇多站一会儿了。
          长孙媳妇没人过学校,所以没有学名。出嫁以后,才由她的丈夫像博士似的送给她一个名字——韵梅。韵梅两个字仿佛不甚走运,始终没能在祁家通行得开。公婆和老太爷自然没有喊她名字的惯与必要,别人呢又觉得她只是个主妇,和“韵”与“梅”似乎都没多少关系。况且,老太爷以为“韵梅”和“运煤”既然同音,也应该同一个意思,“好吗,她忙到晚,你们还忍心教她去运煤吗?”这样一来,连她的丈夫也不好意思叫她了,于是她除了“大嫂”“妈妈”等应得的称呼外,便成了“小顺儿的妈”;小顺儿是她的小男孩。
          p3-5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