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鑫誠書苑
  • 走读汉江 散文 王若冰著 新华正版
  • 走读汉江 散文 王若冰著 新华正版
  • 走读汉江 散文 王若冰著 新华正版
  • 走读汉江 散文 王若冰著 新华正版

走读汉江 散文 王若冰著 新华正版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 ISBN:    9787551318181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页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页

售价 37.40 4.8折

定价 ¥7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2-25

    数量
    库存3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105_9787551318181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本书名为走读汉江,文如其名,可以说是作者亲临汉江,边走边认识汉江。作者不停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通过现实和历史的对照,给优美婉约的汉江增加了厚重的历史感。

      目录:

      章星汉之间

      两源同流

      在峡谷中奔跑

      山高水长

      云梦大泽

      江上原

      百流归一

      清洁的江水

      江流武汉

      第二章万类生物

      稻米的异香

      北方的橘园

      茶韵

      采桑子

      恐龙出没

      ……


      内容简介:

      为了追寻隐匿在古老汉江浪花里的渐沉静的历史秘密与精神,作者2014年先后两次从东西不同方向进入汉江,不仅跑完了1577公里汉江全程和众多蜿蜒在秦岭巴山深处的汉江支流,还察了西汉时期与汉江分流的279公里西汉水。作者坚持“行走式写作”的写作方向,怀着“为山河立传”的写作信念,对汉江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山川变迁、人文历史、民风民俗进行了全面察,以成熟老辣的笔调创作了这部融历史、、现实为一炉,集诗意、情感、哲思为一体的长篇纪实散文。本书选题新颖。本书以古老的汉江为写作对象,用散文的笔触和“行走式写作”的方式立体全面地展现汉江的自然、人文、历史、现实。汉江在中国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中华大地上古老的河流,其创造了古老而烂灿的,是南方少数民族部族的聚集地以及楚的核心区域,可以说汉江是中华多民族融合的金腰带。但长期以来,汉江一直被人们重视起来,这么一条重要的河流的写作方面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本书是为“汉江”立传,可以说填补了这方面写作的空白。

      作者简介:

      王若冰,甘肃天水人,作家、诗人、秦岭学者、编辑,是大型纪录片大秦岭的撰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巨大的冬天我的隔壁是灵魂,“大秦岭系列”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中华民族父亲山探寻渭河传仰望太白山寻找大秦帝国等。曾获甘肃省第三、四届文学作品奖,第六届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第八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很好纪录片奖,2010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很好中篇和很好编剧两项大奖,第六届报人散文奖。

      精彩内容:

              两源同流
          一
          2014年11月自西向东进入汉江(又称汉水),我选择了从西汉水源头、甘肃天水境内又名齐寿山的蟠冢山出发。
          从天水市区出发向西南30公里,蜿蜒的山峦自西向东逶迤而去。山与山的窄缝中,曲折的蛇形公路将我到一座突崛而起的山峦下。引颈仰视,山并不高,也算不上雄伟,但满山纷披的松柏荆莽却将它与周围有些荒凉光秃的群山明显区分开来。丛林间蜿蜒攀升的山道铺满被秋风撕扯下来的松针,细密如芒,金灿灿的,踩在上面绵软如酥。到了山顶朝四周望去,上山路上看上去与之比肩的重峦叠嶂纷纷倒伏,把一片高远的天和群山莽莽的地尽数让给山顶上一座寂然矗立的古庙。
          已是深秋,站在高悬“三江镇岳”匾额的古庙前回首北望,萧萧秋风已为绵延起伏的群山涂抹上一片很容易让人触景伤情的凋敝。然而几步之遥处的古庙南却秋意正酣,沿坡而下的翠绿麦田、点缀其间的碧树红叶,朝山南苍苍茫茫的群山曼延而去。
          这是《山海经》和《尚书·禹贡》不厌其烦提及的西部名山蟠冢山,古人还称之为崦嵫山,现在天水人称其为齐寿山。
          莽莽大秦岭自昆仑山断层甘南临潭的白石山,逶迤东进,一路上高峰林立,山岭叠起,鸟途难通,到了天水境内朱圉山至蟠冢山,盈天峰岭竞突然间降低腰身,在这条横亘中陆腹地的巨大山岭间让出一条可供人马通行、南北山水交融的自然通道来。蟠冢山这种山势缓、令南北交通相对便捷的自然现象,被党双忍先生称为大秦岭的“天水豁”。蟠冢山也是天水境内容易感受到南北地理自然差异的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岭。从蟠冢山山脊向南一步,丛林里渗出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河,经嘉陵江汇入长江;而转身向北,纵横交织的沟壑流出的大小河流经由渭河,都化作黄河的朵朵浪花。
          中国有两座蟠冢山,一座是我现在抵达的天水蟠冢山,还有一座在它的东南方向的陕西宁强县境内。根据已知资料,两座蟠冢山都是汉水发源地,不同的是宁强境内的蟠冢山是现在汉江的发源地,天水蟠冢山是古汉水源头。
          郦道元之前,可供我们认识中国境内山川水系的地理学著作,只有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尚书·禹贡》。我们尚不能确定这两部著作的作者是谁,也无从判断在华夏先民尚处于混沌状态的童年和时代,《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的作者是如何获取那么详尽的中国大地山川形胜、江河地理的信息的。然而跨越2000多年,当代学者发现,这两部至今被视为中国古代地理学诞生之前的千古奇书所描述的中国山河格局,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山海经》和《尚书·禹贡》在记述汉水时,都将其源头指向蟠冢山。《山海经》以华山为原点,在指认汉水源头时说:“又西三百二十里,蟠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尚书·禹贡》在叙说大禹疏导九州之内九条江河时也说:“蟠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滏,至于大别,南人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这里的沔水和漾水,都指古汉水上源。《山海经》和《尚书·禹贡》时代,东西汉水还没有分流,说古汉水发源于又名崦嵫山、齐寿山、兑山的天水蟠冢山,大概没有异议。为了实证古人的说,有人还指出现在发源于蟠冢山的西汉水朝南进入甘肃成县和康县时叫犀牛江,这正好印证《山海经》所言蟠冢山和古汉水“兽多犀牛”的说。到了东汉,《汉书·地理志》已经出现了东西汉水分流的记述。班固说,《尚书·禹贡》里所记载的蟠冢山,是西汉水发源地。西汉水从王莽时期西治(治所在今甘肃礼县红河)向南流人当时为广汉郡所辖的陕西略阳白水江,然后向东南即现在重庆境内的古江州汇入长江。
          p3-5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