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正版书籍实拍现货,高温消毒放心购买,16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王波涛 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1-01 / 平装
售价 ¥ 4.00 1.2折
定价 ¥33.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9-02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移动多媒体技术基础
《移动多媒体技术基础》主要论述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移动多媒体技术采用的语音/音频/图像/视频等编解码技术、联合编码技术及传输协议、移动多媒体的开发平台以及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系统等,并参考目前国际上不断发展的技术3GPP和3GPP2移动通信标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最新成果。
《移动多媒体技术基础》的体系结构采用从介绍核心技术到开发平台再到应用系统的模式,结构比较合理。章节安排上注重基本原理的讲述,分析通俗易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有基本原理分析,又有实际系统应用实例介绍。
前言第1章移动多媒体技术概述1.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1.1.1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1.1.2不同制式的3G系统的比较1.1.3开通的3G网络介绍1.1.4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1.1.5移动通信中数据业务的发展1.2多媒体技术与移动多媒体技术的概念1.2.1多媒体技术1.2.2移动多媒体技术1.3移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分类1.4移动多媒体的关键技术1.5移动多媒体的系统架构1.6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例1.7未来前景1.8全球性的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OMA1.9本书内容安排第2章移动多媒体的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2.1信源编码的理论依据2.1.1离散信源的信息熵2.1.2信源的概率分布与信息熵的关系2.1.3信源的相关性与序列熵的关系2.1.4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香农第一定理)2.1.5信息率一失真理论简述2.1.6信源编码的性能评价2.2信道编码的理论依据2.3取样频率的转换2.4多媒体数据的转码2.5移动多媒体数据格式简介第3章移动多媒体的语音/音频编解码技术3.1语音编码概述3.1.1语音编码的分类3.1.2语音编码标准的发展3.1.3语音编码标准的研究现状3.2语音信号的数学模型3.3移动多媒体中的语音编码基本技术简介3.3.1线性预测技术3.3.2线谱对分析3.3.3矢量量化技术3.3.4基音周期估计3.3.5合成分析3.3.6感知加权滤波器3.3.7码激励线性预测3.3.8变速率编码3.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语音/音频编解码技术3.4.1QCELP-13k编解码技术3.4.2EVRC编解码技术3.4.3SMV编解码技术3.4.4VMR-WB编解码技术3.4.5AMR编解码技术3.4.6AMR-WB编解码技术3.5音频编解码技术3.5.1MPEG-1AudioLayerⅢ编解码技术3.5.2MPEG-4AAc编解码技术3.5.3MIDI文件格式简介3.5.4WAVE音频文件格式简介第4章移动多媒体的图像/视频编解码技术4.1移动多媒体的图像编码概述4.1.1图像概念4.1.2图像编码基本原理4.1.3图像编码中的信道抗误码技术4.2JPEG(静止图像)编解码技术4.2.1概述4.2.2基本模式DCT编解码4.2.3渐进模式DCT编解码4.3视频编解码技术4.3.1H.263编解码技术4.3.2MPEG-4编解码技术4.3.3H.264编解码技术4.3.4AVS编解码技术4.4图形编解码技术4.4.1WBMP编解码技术4.42GIF编解码技术4.4.3PNG编解码技术4.4.4SVG编码技术第5章移动多媒体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5.1概述5.2信源编码5.2.1经典压缩编码方法5.2.2现代压缩编码方法5.3信道编码5.3.1里德一所罗门码5.3.2卷积码(ConvolutionCode)5.3.3Turho码5.3.4低密度校验码(Low-DensityParityCheck,LDPc)5.3.5空时码(Space-TimeCode)5.4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基本原理5.5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系统框架5.6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目标函数与研究分类5.7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研究进展5.7.1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基本理论的研究5.7.2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具体设计方法5.7.3编码器结构5.7.4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在实际中的应用5.7.5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在近年来的研究热点5.8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应用范围5.9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率失真优化问题第6章移动多媒体的通信协议6.1概述6.2移动多媒体非实时业务的实现方式6.2.1M:MS体系结构6.2.2多媒体消息业务环境6.2.3M:MS的实现6.2.4MMS的工作流程6.3移动多媒体实时业务的实现方式6.3.1移动流媒体的概念与分类6.3.2移动流媒体的体系结构6.3.3移动流媒体的技术特征6.3.4移动流媒体的业务特征6.3.5移动流媒体的实现6.3.6移动流媒体的内容分发网络6.3.7移动流媒体的工作过程6.3.8移动流媒体的QOS6.4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层协议6.4.1HTTP6.4.2SMTP6.4.3POP36.4.4IMAP46.5移动多媒体技术的WSP无线会话协议6.5.1WSP概述6.5.2无连接的会话服务过程6.5.3面向连接的会话服务过程6.6移动多媒体技术的传输层协议6.6.1TCP6.6.2UDP6.6.3实时传输协议(RTP)6.6.4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6.6.5实时流协议(RTSP)6.6.6资源预订协议(RSVP)6.7移动多媒体技术的IP6.8移动多媒体通信协议的优化第7章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平台7.1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平台概述7.2CDMA2000开发平台7.2.1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况7.2.2CDMA标准的演变7.2.3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优点7.2.4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方式7.2.5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扩频原理7.2.6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7.2.7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7.2.8CDMA移动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7.3WCDMA开发平台7.3.1UMTS的网络构成7.3.2UMTS接口7.3.3接口协议7.4GPRS开发平台7.4.1GPRS概述7.4.2GPRS的主要特点7.4.3GPRS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7.4.4GPRS网络总体结构7.4.5GPRS逻辑体系结构7.4.6GPRS网络主要元素7.4.7GPRS的主要接口7.5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开发平台7.5.1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系统简介7.5.2TD-SCDMA的联合检测与智能天线7.5.3TD-SCDMA的物理层与物理信道7.5.4TD-SCDMA的传输信道7.5.5TD-SCDMA的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7.5.6TD-SCDMA系统对多媒体业务的支持第8章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8.1移动多媒体实现系统介绍8.1.1移动多媒体消息系统(MMS)的组网方案8.1.2几家著名通信公司的MMS解决方案分析8.1.3移动流媒体组网方案8.2移动多媒体业务终端的现状和发展8.3移动多媒体技术的业务发展8.3.1移动通信MMS增值业务产业链8.3.2中国移动的业务措施和发展策略8.3.3中国联通的业务措施和发展策略附录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