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郁夫全集( 全新原箱, 精装 七卷 )(第一卷, 日本的山河 第二卷, 历访大和路 第三, 第四, 第五 六卷, 丝绸之路 第七卷,通往亚历山大)
举报
-
印刷时间:
2002-09
-
装帧:
精装
-
开本:
8开
-
出版时间:
2002-09
-
印刷时间:
2002-09
售价
¥
1500.00
5.8折
定价
¥2600.00
品相
全新
上书时间2024-11-16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平山郁夫全集(七卷)
作 者/ (日本)平山郁夫
译 者/ 叶渭渠
开 本/ 8
装 订/ 精装
出版日期/ 2002-09
版 印 次/ 1-1
书 号/ ISBN 7-5434-4808-4/J.337
定价: 2600.00元
日本当代最著名、最有成就的艺术家之一,现任东京艺术大学校长、日本美术院理事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先生的全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次出版的《平山郁夫全集》按创作内容分类收入平山郁夫画作及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有关其创作的评论文章,共七大卷。全集由国内著名日本文学专家叶渭渠先生主持翻译;装帧设计典雅厚重,印刷装订工艺精美。时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之际,《平山郁夫全集》的出版不仅是我国美术界的一桩大事,同时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 平山郁夫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画家,日本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一个积极热心促进日中友好的国际友人,一个真诚相信亚洲文化同一性,严肃思考人类命运的思想者,一个努力将日本文化介绍给世界的画家,他的作品磅礴大气。他的画中那闪动的光影、宁静的空气和沉默的梦似的意象,包含最动人、最无穷、最优美的内涵,展现了他对人类的精魂的寻找。 平山郁夫通过绘画寻找回来一个世界。作为一个不倦的追寻者,他行走在沟通东方与西方、世界与日本的文明之途。 一) 作为画家的平山郁夫 平山郁夫一九三O年六月十五日出生于濑户内海尾道的生口岛濑户田町,排行第三,是次子。平山家可以追溯到日本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越前的柴田胜家。风光明媚的内海地带,濑户内海海潮涨落,种下平山郁夫美意识最初的根芽。 少年平山郁夫受哥哥姐姐影响,从小喜欢画画;1945年8月6日,在广岛上中学的平山郁夫亲身经历原子弹爆炸后,他虽死里逃生,但战争的巨大伤害终身烙印在他的人生里。 1947年,平山郁夫中学毕业,考上东京艺术学校,选择日本画科。东京艺术学校是日本画的重镇,平山郁夫就读于此,可说是躬逢其盛。正如平山郁夫在《日本美术院血脉图》所画的:创办者冈仓天心(曾任东京美术学校校长)骑着白马,举起右手指着彼方。横山大观、下村观山、菱田春草、安田 彦、前田青村、奥村土牛、坚山南风等追随;在这些杰出画家开创的现代日本画道路上,平山郁夫踏上绘画之路。前田青村教授是他终生感激爱戴的恩师。 1952年平山郁夫毕业时,东京艺术学校升格为东京艺术大学,平山郁夫留校任日本画科助教。一九五三年日本美术院展,平山郁夫第一次入选;一九五四年获得奖励奖。 最初,平山郁夫画的是人物风俗画,大多取材于濑户内海风光、生口岛濑户田的农民、渔夫、兄弟姐妹等等;孩提时代那温厚的人情、和煦的自然中给他安适。美丽的日本,优美的日本画,平山郁夫似乎画途平坦顺通。 丹青难写是精神,平山郁夫要捕捉日本的大和心。一九五九年,平山郁夫却感觉画到山穷水尽了。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迷失了。否极泰来,平山郁夫画出《佛教传来》,绘画生涯迎来转折点。他开始与佛教真正结缘。 平山郁夫开始寻觅到自己的道路。他找到自己真正想画的了:佛教、释迦牟尼传记、佛画、佛教遗迹、印度、印度的风景画、人物画。以后的创作一概生机盎然;《佛教传来》、《大楼炭经转轮王品图》,从《入涅槃幻想》、《受胎灵梦》、《建立金刚心图》,经过《天界林苑》、《天堂苑树》,直到八十年代的《祇园精舍》、《大毗波沙国桃源境》等,围绕释迦牟尼传记、遗迹而展开的大型系列画卷,蔚为大观。20世纪最后一夜完成的奈良药师寺“玄奘三藏院”的 “佛教传来之路”大型壁画,仿佛平山郁夫的绘身舍利。 平山郁夫以佛教为题材作画,自喻如那些翻山越岭、穿过沙漠、用自己的生命来传播佛教的人们,使自己从中得到拯救。佛光西来,照亮了东方;照亮了平山郁夫的画途。 平山郁夫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平山郁夫对于原子弹爆炸的体验,多年后才在《广岛生变图》里表现:漫天大火,燃烧的广岛;熊熊火焰中,站立着佛教金刚怒目、岿然不动的“不动明王”,似乎要慰藉受难的人民,鼓舞他们活下去。平山郁夫自承:作为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受难者,事后20年内,他避开各种回到广岛的机会,也一直没画过广岛核爆题材;只有确信自己成为受托的“人证”之时,他才会动笔。《广岛生变图》那愤怒的不动明王给人信托和希望;在核武器时代,平山郁夫以画在赎罪和救助,虽然他只是受害者。 与佛教的结缘将平山郁夫的视线引向佛教东来的漫漫长途。 一九六二年十月,平山郁夫第一次踏上欧洲;游览了法、英、荷、德、意各地;一九六六年,平山郁夫又获得机会,前往土耳其卡帕托奇亚地区,参研居莱梅的石窟修道院壁画这一拜占庭绘画之宝库。后来,平山郁夫访问了印度的阿旃陀、耶奥拉;中国的敦煌等地,对石窟寺院兴趣浓厚,肇因在此。此行也为他日后深入丝绸之路这一毕生事业打下了伏笔。 平山郁夫自一九六八年为写生去丝绸之路后,平山郁夫每年赴丝绸之路旅行,不停地来往于丝绸之路,在热沙道上追寻文化交流的遗迹。平山郁夫画丝绸之路;曾经数十次沿着这条看似早已死去百年的东西文化信道走着,撒马尔罕、中亚古都布哈拉、草原上的中转地阿拉木图、阿富汗的巴米扬,寻觅荒寂古道,寻访荒城废墟,思考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地上那隐秘的文化传播之路。 中亚内陆、中近东那干燥的空气和沙漠,土黄色成为大地的原色;平山郁夫体验着梦幻般的光的效果。平山郁夫的画风变化很大。过去,平山郁夫画了不少关于奈良、关于日本文化的作品,画中的日本佛塔、古寺、湿润的大自然,展现了难以言表的奈良大和之美。而在丝绸之路的行走,平山郁夫日本画常见的浓绿清新的色彩代之以厚重沉着的土黄等基调;日本画里面洋溢的优美轻逸的生命体验也隐退了,代之以神秘厚重的历史实感。 而在丝绸之路的东端,在那古老的西域,在现代中国的新疆,在中国大地上,平山郁夫一次又一次邂逅日本文化的渊源。平山郁夫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亚洲的文化血脉,世界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 作为美术教育家的平山郁夫 平山郁夫是冈仓天心的忠实继承人。后者曾任东京艺术大学前身之一的东京美术学校校长。冈仓天心希望把日本文化介绍给世界,不断地把日本推向世界。这也是平山郁夫的志向。1989年,平山郁夫就任东京艺术大学校长,一干六年。2000年,在学校一片期望中,为了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平山郁夫再次被选为校长。 平山郁夫作为国际知名画家,他正在给日本画注入新的生命。日本画源自中国,发源于唐文化;再加入日本的各种自然、价值观,逐渐变化;最近这100多年来,经过日本画家的巨大努力,在材料如纸、颜料、笔作了不少改进,吸收了西方艺术许多优点,不断现代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但仍保留了东方的传统。平山郁夫将日本画加以发展,使之具有世界性可接受风格;但他却仍然非常注意在亚洲文化的共同性对日本文化定位,安排东京艺术大学美术专业学生造访过敦煌才毕业,实在用心良苦。 平山郁夫站在日本画这一传统立场上,以东西文化交流为背景,将风花雪月,向来柔美的日本文化传向欧亚大陆的联结处。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后的日本文化向世界展示了别样的魅力。 1976年底到1977年初,国际交流基金用平山郁夫作品举办一次中近东巡回画展。从伊朗德黑兰、伊拉克的巴格达、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埃及的开罗直到伊斯坦布尔,在这一带地球上拥有最古老历史的地区,受到那些一向为自身古老文明而自豪的人们的热烈欢迎。 从欧洲至日本,一条文化之路贯穿其中。日本从来不是文化孤岛。一千数百年间,往往是外来文化传到日本,受到呵护和传承,再加以日本化,在东西文化的最东端开出新花,日本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终点站。而今,平山郁夫希望在亚洲的共同性下,将日本文化推向世界。 三) 平山郁夫与中国 中华文化、中国大地早就强烈吸引着平山郁夫。这也可以从全集中作品分量看出来,七卷全集有整整两卷是关于中国的。 一九六二年,平山郁夫已经站在中亚远眺过天山。 一九七五年六月,当机会来临,他兴冲冲踏上中国大地。当年七月八日,他又再次来访。此后,他一次又一次来到中国。 一九七六年,楼兰遗址掘出女尸,平山郁夫画出《鄯善国妃子》(楼兰公主)。 一九七七年平山郁夫成为解放后首批获准访问西藏地区的日本人。 一九七八年,平山郁夫飞往新疆,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天山、高昌国故址、交河故城、汉代都护府的所在地库车、苏巴什拉、和田。 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五日平山郁夫抵达他最向往的楼兰。 而敦煌更是让平山郁夫心驰神往,魂牵梦系。那是他无数次重访的地方。 中华文化,中国大地给平山郁夫巨大的文化震撼。在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古代中国那气吞山河的能量让平山郁夫震惊;而舍身求法的玄奘大师,十七年西行万里求法,十七年独守高塔译经,更是让平山郁夫钦佩折服。在《西域的马》、《大雁塔》中,他便着力了表现人类执著事业的意义。 平山郁夫行走着、画着、同时追忆、感受着。平山郁夫贴近地体会着中国文化的深厚悠远,在《黄河(晨)》《黄河(宵)》中,他表现了大河的雄姿,努力展示中华文明母亲河的大德载物。 平山郁夫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他为这份难得的缘分贡献着他的力量:他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自1992年出任日中友协会长,迄今已经连任六届会长;他积极推动中日文化交流,1986年平山郁夫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平山郁夫奖学金”;接受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作为最早将中国的丝绸之路文化介绍到日本的著名画家;2002年9月27日荣获中国政府颁发“文化交流贡献奖”。 出于对敦煌的热爱,他积极推动日本各界参与对敦煌的文物保护。他甚至让他长校的东京艺术大学的美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到过敦煌才能毕业。平山郁夫还在中国的贫困地区捐建平山郁夫希望小学,安排日本青年志愿者活动;随着他一次又一次来到到中国,他从内心感受到:“中国是包容我,养育我,鼓起我勇气的国家。” 早在一九七九年九月,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广州文化公园就相继举行了规模很大的平山郁夫个人画展;后来,他的作品多次在中国展出;他那宏大视野下风格独具的作品让人们对日本画耳目一新;也给在困境中寻找突破的中国画以有益的启迪。 平山郁夫先生其人其画,让人们产生对亚洲、日本、历史、文明一种信念和希望。 四) 关于全集出版 此次出版的《平山郁夫全集》是采用日本著名出版社——讲谈社在日本出版的《平山郁夫全集》(日文版)翻译引进的。两社从确定初步意向到最后于2002年第九届北京图书博览会上签定协议,历时1年多。从聘请最优秀的翻译班子到选择适合《平山郁夫全集》这样的文化重典的装帧设计风格甚至材料,河北教育出版社都做了精心设计和细心安排`。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全集,可以说典雅精美,充分展现了平山郁夫画作的风貌,得到了平山郁夫先生的首肯;相信也会受到爱好美术的广大读者的喜爱。(柳刚永) 平山郁夫(1930—)1952年东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毕业。1989年任东京艺术大学校长。1975年起频繁访华和举办个人画展。1984年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1986年被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名誉教授。1992年任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热心于协助中国保护敦煌文物。出版有《平山郁夫画集:从西到东》、《丝绸之路素描集》、《敦煌——历史之旅》等。被授予“中日友好使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 每个卓越的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色调语言,平山郁夫创造出自己的桔黄色调。画家沿着丝绸之路所创作的许多绘画,成功地运用了华美的桔黄色调,表达出悦目的东方风俗人情的色彩效果。如《西藏的母女》(1978年)、《流砂净土变》(1976年)《阿拉伯的新娘》(1973年)等作品。画家抓住实地颜色特征,集中和强调了红、黄、桔色这些暖色彩交织在一起的韵律。日语的调和是英语和声(谐调)的译语,平山郁夫用这几种简单的暖色重复的组合,就像优美的和声一样谐调地奏出东方景象的情意。 2001年1月1日,日本画坛巨匠、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先生创作的药师寺玄奘三藏院的巨幅《大唐西域壁画》胜利完成并向公众开放。 巨幅《大唐西域壁画》,高2.16米,长40米,有7个部分,13个画面。它们是:朝阳,晨雾中的长安大雁塔(见上图),途经嘉峪关(见中图),新疆高昌故城(见下图),西方净土须弥山,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印度德干高原的黄昏,月夜下的印度那烂陀。7幅画的画面构成了一日从早到晚的图景。同时,平山还在为展示壁画而修建的殿堂顶部画了一幅25米长的《丝绸之路蓝色天空》。 《大唐西域壁画》是平山郁夫先生一生艺术生涯的结晶,他为这幅壁画构思了40年,创作了20年。为获取创作素材,他踏察丝绸之路70多次,行程80多万公里,总共作画6000多幅。 平山郁夫先生的惊人毅力来自何处?来自中国的玄奘三藏。他说玄奘三藏取经17年,吃的苦遇的险比自己要多得多。在丝绸之路上,每到一地平山都要细细体会:“玄奘是否在此休息过”,“玄奘会有什么感受?”他始终把玄奘当作自己崇敬的榜样。 奈良药师寺为什么要建立玄奘三藏院?平山为什么要把《大唐西域壁画》绘制在玄奘三藏院?因为奈良药师寺是佛教法相宗的大本山,而玄奘三藏是法相宗的开山鼻祖,人们认为药师寺就是玄奘寺。 1980年,奈良药师寺管主高田好胤着手筹资兴建玄奘三藏院。时值50岁的平山决心自费绘制表现玄奘“西天取经”的《大唐西域壁画》奉纳在玄奘三藏院内。高田邀请日本一流建筑设计师,反复修改图纸,很快就建起了一座七面八角,设有绘画殿堂的玄奘三藏院。而平山则在他70岁的时候,完成了自己的夙愿———将玄奘三藏走过的神圣之路于新世纪第一春展示在世人面前。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img/live/living.gif)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