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修己以安百姓.清人手抄.手工托底.便于鉴赏与收藏.铃印托裱后补.内页有损,尺寸约42cm*22.5cm。结识有缘人,真行家!kv
举报
-
作者:
不详
-
出版人:
清人手书
-
年代:
清代 (1645-1911)
-
纸张:
其他
-
刻印方式:
钞写本
-
装帧:
其他
-
尺寸:
0.01 × 0.01 × 0.01 cm
-
册数:
1册
-
作者:
不详
-
出版人:
清人手书
-
年代:
清代 (1645-1911)
-
尺寸:
0.01 × 0.01 × 0.01 cm
-
册数:
1册
上书时间2020-03-02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品相描述:八品
-
【温馨提醒】古旧纸质文本距今年代久远,流传至今颇为不易,轻微破损或虫蛀属于正常现象。图片拍品均为自然光实物拍摄,由于终端显示不同可能会有色差,尽力展现原貌,参拍者有任何疑问请拍前咨询;所有拍品皆为实价出让,不议价,价高?价低?请买家多方比对,谨慎参与;鉴于古纸质文本的唯一性和易损性,付款前请务必谨慎考量
-
商品描述:
-
呈现给大家数百年前读书人的风采,文中的或圈或点,不只是句读标点,更多是音聿学的范畴,其应用已经失文章中的或圈或点,不只是句读标点,更多是音聿学的范畴,其应用已经失传。
..................................................................
以下共扩展阅读:
中国的科举取仕制度,自隋 代直到清,长达一千多年,影响深远,即使是今天的高考制度依然有它的影子。制艺,即带有严格工整限制及格律的八股文体,难度系数巨大,让历代文士即爱又恨,无非是统治者加设平民入仕途的门坎儿而已,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却是门阀制度以外的平民阶层,通往仕途唯一相对公平的机会和途径。流传至今的科举类文章都是通过考官批阅的朱卷传抄而来,古代科举为防止舞弊,试卷由专人用朱笔誊抄,供批阅官员评判,称“朱卷”,传抄出来的朱卷可作范文,供尚未及第的读书人参考,就有了这类抄写物件的流传。由于这类文章带有明显的实时性,由作者的生平即可断代抄录时间,其内容从初级阶段的生员考核直到举人的会试朱卷都有。一般来说,即使仅是秀才的生员,书法已经不在话下,写字作为记录文字的形式,古人已经熟练使用,人们更关注文章内容。今天,当我们已经不知道古人要表达什么的时候,也只能欣赏其人神采飞扬的书法,可以肯定,这些真实如蝇头大小的毛笔字,今天已经成为绝响。
为你推荐
-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著
¥476.80
-
唐克中、郑镁 编
¥12.75
-
中共中央 著
¥2.26
-
陈云
¥20.00
-
曾庆红 著
¥63.8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10.00
-
张贺芳
¥80.00
-
计成
¥2.88
-
陈镜伊
¥60.00
-
不详
¥15.00
-
温廷宽 编
¥356.00
-
李先念
¥95.00
-
不详
¥105.00
-
冯岭、李雪 著
¥4.50
-
中国法律年鉴社编辑部
¥26.00
-
中国法律年鉴出版社
¥56.00
-
不详
¥100.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13.00
-
不详
¥24.00
-
《中国法律年鉴》编辑部编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