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义信斋汉代画像艺术馆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唐代崔异郑恒夫妻墓志铭拓片,宰相郑余庆撰文               父[崔异墓志] 青石质,高53、宽54厘米,楷书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绯鱼袋崔君墓志铭并序                母 [郑恒墓志] 青石质,高62、宽61厘米,楷书。 唐故使持节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充本州岛团练守捉使崔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

举报
  • 作者: 
  • 年代:    宋元及以前 (1367年及以前)
  • 纸张:    白棉纸
  • 装帧:    其他
  • 尺寸:    62 × 62 cm
  • 数量:    2册
  • 作者: 
  • 年代:  宋元及以前 (1367年及以前)
  • 纸张:  白棉纸
  • 装帧:  其他
  • 尺寸:  62 × 62 cm
  • 数量:  2册

售价 600.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0-02-21

    数量
    库存100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碑帖 > 普通拓本
      商品描述:
      郑余庆
      [唐](七四八至八二○)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擢进士第,贞元中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凤翔节度,封荥阳郡公。卒年七十二,谥曰贞。少善属文,正书遒劲可喜,元和五年权德舆所撰唐赠吏部尚书武就碑,为其所书。《唐书本传、墨池编、金石录》

        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为唐代宰相,著名散文家。 少年时期的郑余庆即善于作文,其书法亦遒劲有力。因学业卓著,唐代宗李豫大历十二年(777年),郑余庆考中进士,从而步入仕途生涯。

      郑余庆最初在山南西(今陕西汉中)节度使严震幕府任职。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被召回京城长安,授予户部郎中、翰林学士等要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工部侍郎知吏部选,负责为朝廷选拔官员。因郑余庆办事公正廉明,众官员都很敬佩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刘禹锡曾说:“郑余庆铨选极公。被选之人,若得其任命,幸也。余同祖兄弟被选,本已授湖州县尉,后被郑余庆唤回并告知,若尔这般优者,全场不过五六人,不应草率相待,当重褒奖。如此方体现铨选之公也。”

        当时,不满20岁的韩愈曾在京城长安投文于公卿显贵间,常遭冷落。郑余庆见到韩愈的文章后,慧眼识真金,不禁大加赞誉并向其他官员推荐。于是,韩愈开始声名鹊起。贞元十四年(798年),郑余庆官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奏对直言被德宗贬为郴州司马。

        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任尚书左丞。同年八月,因顺宗患病,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位,并传位于太子李纯。

        唐宪宗李纯元和元年(806年),宪宗封郑余庆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的主书滑涣和宦官刘光琦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众臣皆惧之。郑余庆则大胆指责他们的不良行为。滑涣便把郑余庆贬为太子宾客。此间郑余庆结识了著名诗人孟郊,并推荐正陷于困境的孟郊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使孟郊得以在洛阳立德坊定居。

        后来,滑涣等奸臣贪赃营私丑行东窗事发,滑涣被赐死。郑余庆升任国子监祭酒兼吏部尚书。后任尚书左仆射,主持制定典制。郑余庆起用韩愈、李?为副手,崔郾、陈佩、杨嗣复、庾敬休为判官。经过努力,郑余庆、韩愈等人终于在元和十三年(818年)制定了完备的典章制度——《格后敕》30卷。《格后敕》被后人称为“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不久,郑余庆被授予太子少师,加封为荥阳郡公兼国子监祭酒。

        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驾崩。唐穆宗李恒继任后,郑余庆被任命为检校司徒。同年,郑余庆因病去世,获穆宗赠太保,谥曰贞。

        作为唐代著名的宰相,郑余庆的传记在五代后晋刘籧著的《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八,以及宋代欧阳修、宋祁所著的《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九十中有记载。

        郑余庆生前著作很多,后被收入《郑余庆集》等多部文集中,共五十卷。但现在大多佚失,仅存有文章4篇。此外郑余庆也曾创作诗多首,现在仅存有《全唐诗》中所收录的两首。
      墓志记述崔异的先人崔融(653-706),以文章显世,传列正史。科举入仕为崇文馆学士,为太子李显侍读属文,撰《启母庙碑》深得女皇武则天赞美。历任春官郎中、知制诰、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为文华美,无出其上者。凡朝廷大手笔,多由皇帝手敕,付其完成。谥号“文”,有诗文传世。两唐书记禹锡、翘履历比此墓志简略,《旧唐书》云:崔融“二子禹锡、翘,开元中,相次为中书舍人。”[16]将兄弟合叙。《新唐书》分述云:融“六子,其闻者禹锡、翘。禹锡,开元中,中书舍人,赠定州刺史,谥曰贞。翘,礼部尚书,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成。”[17]父子三人是清河崔氏的翘楚,大唐国家之栋梁。崔翘墓志记载的家族世系,还可以订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讹误[18]。
      墓志叙崔异出身望族而历宦无多,虽朝履郎官外践方牧而于公事业绩含蓄其词。据有关文献记载,崔异释褐“历金城、洛阳二县尉”,前一任是由员外郎樊系早先的一个美梦所促成。樊系考取进士的情形和事先做过的一个梦吻合,因此很相信自己梦中所见情景。吏部侍郎达奚珣也很看重他,于是由校书郎上调为金城县尉,樊系却回答:“我的梦中说官职应该带个‘阳’字。”事便搁下了。“其时崔异于东铨注泾阳尉,缘是忧阙,不授。异,尚书崔翘之子。遂别求换一阙”[19]。于是达奚侍郎把泾阳县尉换给了樊系,授予父母双全的崔异金城县尉,各得其所。
      千唐志斋藏近年洛阳出土的崔异之母《崔翘妻卢西华墓志》(贞元三年)述卢氏五子之名云:“秀、陟、同、异、或。”[20]异乃第四子。《崔翘墓志》记其“有子五人:曰秀,太常寺协律郎;曰陟,詹事府司直;曰同,河南府士曹;曰异,京兆府金城县尉;曰或,左千牛”,墓志由“男异书”。则在天宝十年十月葬父之时崔异已任金城尉,时年四十六而宦运未达。洛阳师范学院藏近年洛阳出土《唐崔同妻卢谈墓志》(天宝十年),由“夫之弟异书”[21],这两件新发现的书法作品是其中年所作,略具颜体风骨,颇见功力。
      崔异生平的最高官职是墓志首题的“使持节渠州诸军事守渠州刺史仍知本州岛团练守捉使”,与文献记载雷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异,渠州刺史。”[22]《旧唐书·崔慎由传》亦云:“祖异,位终渠州刺史。”[23]近年洛阳出土《唐太庙斋郎崔彦宗墓志》(大和六年)述其先人云:“祖异,皇朝渠州刺史。父宪,皇任兴元府西县尉。”[24]已往洛阳出土《唐太子太保分司东都赠太尉崔慎由墓志》(咸通九年)由志主自撰,叙其来历云:“唐朝中书舍人、国子司业、修国囗文公讳融之玄孙;礼部尚书、东都留守、赠太子太傅、成公讳翘之曾孙;尚书水部员外郎、渠州刺史、赠太子太保讳异之孙;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赠太师、贞公讳从之第二子。”[25]所记可靠,且其祖的结衔是崔异墓志“入升台郎”的注脚,而赠官是后来崔慎由任宣宗宰相时的朝廷例封。已往洛阳出土《右拾遗崔舣与妻郑氏合祔墓志》(乾宁五年)云:崔舣的“曾祖异,皇任尚书水部员外郎、渠州刺史,赠太傅;祖从,皇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赠太师,谥曰贞;父安潜,皇太子太师、赠太尉。”[26]对照崔异墓志葬年,同一个家族嫡系子孙的墓志在相隔百十年后的记述一致,略有繁简,盖因世族的史牒具纪,家谱代传。
      文学家元结《别王佐卿序》记载:“癸卯岁,京兆王契佐卿年四十六,河南元结次山年四十五。时次山顷日浪游吴中,佐卿顷日去西蜀,对酒欲别,此情易邪?在少年时,握手笑别,虽远不恨,以天下无事,志气犹壮。今与佐卿年近五十,又逢战争未息,相去万里,欲强笑别,其可得乎?与佐卿去者有清河崔异,与次山住者有彭城刘湾,相醉相留,几日江畔!主人鄂州刺史韦延安令四座作诗,命余为序,以送远云。”[27]癸卯岁为代宗宝应二年(763),时崔异五十八岁。四五位知名文坛的俊彦、相知相交的友朋因分离而聚会,举觞话别,寂寥伤感,酬唱赠答。
      有学者分析零星间接材料推测崔异于贞元中刺渠州[28],难以精确,现在可以据墓志改定为大历六年了。
      崔异墓志由“从父兄前左补阙巨撰”,据《新表》记载,此人系异伯父禹锡之次子:“巨字为式,殿中侍御史”[29]。与崔异同为一代文宗崔融嫡孙:“孙巨,右补阙,亦有文”[30]。是知名俊彦,为文朗练畅达。
      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记载,崔巨撰有名碑四通:《唐百家岩寺碑》(天宝八年)、《唐永泰寺钟铭》(大历元年)、《唐绛州刺史李公德政碑》(大历二年)、《唐禹庙碑》(大历三年)[31]。金石涵养极深的欧阳修于治平二年(1065)跋《唐禹庙碑》云:“崔巨文传于今者绝少,皆不及此碑。”[32]评价甚高,宋人所见仅此赖以碑刻保存的寥寥数篇。
      清代陆心源编《唐文拾遗》,卷二十二有崔巨小传云:“巨,字为式。大历中右补阙、殿中侍御史。”[33]并考证《大唐宣州刺史薛公碑》为其所作,即《全唐文》阙名《大唐宣州刺史薛公去思碑》[34],是崔巨作文保留于今者。在万卉争艳各挺其彩的唐代文坛,崔巨撰崔异墓志为崔氏家族醇雅丰茂,久而益辉的文华园地添加了芬芳。

      郑恒出生于世家。高祖郑杲,两唐书仅以短句为记,列《郑善果传附从兄元璹传》之后。知名于武皇朝,终天官侍郎[35]。墓志所书履历或见于文献,圣历二年,为吏部侍郎[36],卒赠礼部尚书[37]。墓志叙其祖放为“皇朝金吾将军、东都副留守”,与《新唐书》所记开元十三年玄宗自择十一位刺史中的“太仆少卿郑放定州”[38],许是一人。其“考毓,皇棣州刺史”,题名于御史台精舍碑阴[39],曾任监察御史。肃宗至德二年(757),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有云:“又恩敕先超授吴郡司士郑毓乐安郡太守,令于江淮南两道度僧道,取钱与臣召募士马,令应接河北。”[40]是在安史之乱初起的特殊时刻,朝廷急于用人的超常擢拔。
      大姓世为婚媾是当时社会习俗,郑恒“既笄有行,归于崔氏”,即十五岁与崔异结缡。丈夫“享年三百九十三甲子”,卒于大历六年(771)。一甲子为60天,一年依365天计,则为六十四周岁七个月零十天,即唐代的六十六岁。恒卒于貞元十四年(798)享年七十四,二人是年龄相差十九岁的老夫少妻,为当时官僚家庭所习见。撰志者以日辰甲子之数记算志主年寿,偶见于出土墓志。《唐行河南府陆浑县令李瑱墓志》云:瑱“以开元十年二月廿九日寝疾终于洛阳县乐城里之私第,春秋三百卌八甲子。”[41]《唐通直郎贾隐并夫人杜氏墓志》云:隐“越开元十载岁在壬戊秋九月廿八日化迁于德懋里之私第,春秋凡三百有六十甲子。”[42]《崔翘墓志》云:“公享年四百有八甲子矣,唐天宝九载冬十二月三日薨于洛师明教里之私第。”这种记岁方法清代金石学家已经注意到了,《唐京苑总监茹守福墓志》云:其以开元十一年六月八日,“卒于长安休祥里第,享年三百三甲子四旬有二日矣”[43]。乾隆朝进士武亿论茹氏墓志云:“以日辰之数记其生年,志铭变例也。”[44]
      墓志说大历六年七月,崔异上任不久便卒于渠州官舍:“下车未几,牵旒何速”。当地气候湿热,大概得了紧病。当时郑恒领着子女由长安入蜀赶在随夫共同生活的崎岖山路上,刚刚走到阆中就听到噩耗,东南距离渠州还有二三百里的路程。刺史一死,下面就乱了,一时渠州“群盗尽起”,不便继续南行。于是郑恒命第三子崔励前往,冒着危险抄近道一路艰辛护送父亲尸骸到洛阳。于次年葬于东京万安山之南原,这里是崔氏的大墓域,崔异与其父崔翘都陪葬于崔融旧茔。
      郑恒多产,育七男五女,人口繁旺。崔异弃世,家道衰落,子女失怙,多未成年。全靠夫人居家主内,勤于事务。以道德文化抚训诸子,闱战得捷,令男有官位;夙恭礼典,少习母仪,使女归鼎族。每当成家立业的儿女们回到母亲身边,“尊幼咸叙,铺筵席,陈罇俎。膳虽小而必精,器无微而不称,皆由夫人鉴裁端一而然也。子孙欣和而知类,亲戚仰止而宗极,可不谓之为盛欤”!可见郑氏管家贤明,独立能干。家庭融洽和谐而有繁衍之報,恪守道德规范而有福祿之享。以老母亲为中心的大家庭,其情恰恰,其乐融融。
      郑恒以贞元十四年正月因病终于崇贤里私第,此坊位于西京朱雀门街西第三街(即皇城西之第一街),自北而南第八坊[45]。当年十月,子女移灵于东都,瘗母于父之墓穴,举行合葬。
      郑恒墓志,文雅清明。作者郑余庆(746-820),两《唐书》有传[46],少勤学,善属文,大历中举进士第。德宗贞元初,历库部郎中,为翰林学士,以工部侍郎知吏部选,后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时,为尚书左仆射,详定典制。终太子少师、检校司徒。有文集、表疏、碑志、诗赋共五十卷。流传于今者甚少,《全唐文》存文4篇[47],《全唐诗》收诗2首[48]。
      《旧唐书》记载,貞元十三年五月“壬子,以库部郎中、翰林学士郑余庆为工部侍郎、知吏部选事”。贞元十四年七月壬申,“以工部侍郎郑余庆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49]。而郑恒卒于贞元十四年正月三十日,葬于十月二十六日。就其撰志时所署结衔“守尚书工部侍郎、知吏部选事”看,是志作于当年二月一日以后至七月壬申日任宰相之前。而葬日是丧事之家请卜师筮士预先贞定的。

      崔異郑恒夫妇七子表
      崔异墓志
      郑恒墓志
               
      照,大理评事
      照,前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
      照,将作监丞

      达,左司御兵曹参军
      达,前阆州录事参军
      达,江陵少尹

      谏,左司御兵曹参军
      励,前郢州司马
      励,陕府司马


      能,前侍御史、内供奉
      能字子才,岭南节度使、清河郡公


      从,前试大理评事
      从字子乂,淮南节度使、清河县伯


      总,前洋州兴道县主簿
      总,太子谕德


      宪,前庆州华池县令
      宪,西主簿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