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汇珍书铺
  • 西南联大英文课  +  西南联大国文课
  • 西南联大英文课  +  西南联大国文课
  • 西南联大英文课  +  西南联大国文课
  • 西南联大英文课  +  西南联大国文课
  • 西南联大英文课  +  西南联大国文课
  • 西南联大英文课  +  西南联大国文课

西南联大英文课 + 西南联大国文课

举报

【正版全新】有声双语珍藏版 西南联大英文课+西南联大国文课 全2册

  • 作者: 
  •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 ISBN:    9787500150077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20页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20页

售价 138.50 7.1折

定价 ¥194.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0-04-25

    数量
    库存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语言文字
      货号:
      9586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有声双语珍藏版 西南联大英文课+西南联大国文课 全2册
      商品描述:
      西南联大英文课(有声珍藏版)

      作者:陈福田

      译者:罗选民 等

      定价:98.00

      页数:720

      开本:32

      ISBN:9787500154471

      装帧:精装

      出版时间:2019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陈福田(1897—1956):1897年出生于夏威夷,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著名的外国语言文学专家、西洋小说史专家。历任美国檀香山明伦学校教员,美国波士顿中华青年会干事,1923年到北京清华大学执教,曾任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1948年离开中国回到夏威夷。

      主译简介

      罗选民:广西大学君武学者,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墨尔本大学亚洲学者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英汉语比较研究,比较文学。

      参译者简介(按文中出现顺序排序)

          彭  萍(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白桦(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理事)

          余苏凌(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郑文博(清华大学讲师)

          张  萍(清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苗  菊(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春江(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潘华凌(江西宜春学院教授,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七届中国译协理事)

      编辑推荐:

      走进“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的英文课堂 

      品读卞之琳、查良铮、吴宓、钱锺书、许渊冲、杨振宁、汪曾祺、何兆武、季羡林的英文课本

      触摸一代文化精英的家国情怀、文化格局、教育理想和处世哲学

      思考何为教育,何为学,如何学,为谁学,如何学有所为

      配英文课文朗诵音频,特邀美国艾美奖配音演员奉献地道美音

      附赠《西南联大》纪录片独家书签,清新文艺

      附赠《西南联大》纪录片二维码链接,随时拓展观看

      外观主色变化,从初版到有声版耳目一新;内文用纸全面升级,从视觉到触感更加典雅

      读者评论:

      陈(福田)先生的世俗哲学,还有他对西方文明的了解,首先体现在他为清华、联大选编的《大一英文读本》上。联大八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没有一个人不读《大一英文》,没有一个人完全不受英文读本影响,不受潜移默化作用的。

      ——许渊冲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西南联大英文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除英语阅读技能、欣赏英语范文、西方经典之外,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阅读这类教材,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鳞半爪的语言知识,或者猎奇的故事情节。在这里,学生知道何为教育,何为学,如何学,为谁学,如何学有所为。在这里,学生的英文能力得以加强,健全人格得以培养,精神世界得以升华。放眼当今中国之外语界,具有如此境界的英语教材恐已微乎其微。

      ——罗选民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福田先生汇编的《西南联大英文课》汇集了跨学科的经典文章,文字简洁明快,可读性极强。因为经典之作,所以经久不衰!强烈推荐!

      ——李莉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西南联大是个不可复制的美丽传说,也是一个精神圣地,与之相连的很多名字被无数读书人奉为楷模和精神导师。故人虽逝,我们仍有幸可以捧着他们读过的书,追寻他们的思想轨迹。相信这本《西南联大英文课》的面世会让无数感叹“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莘莘学子受益,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们得以在某些时刻和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对话。

      ——章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阅读之于思想,正如音乐之于心灵。经典之美,在于致知、赋能、移情,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使人陶醉,使人达观。本书正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熔文史哲于一炉,关乎人的心灵成长。它不只是对于过往的文化记忆,更是面向未来的认知升级。其文字之精美,思想之深邃,该双语读本足以让我们体验一番文以载道、福慧双修的心路历程。大力推荐! 

       ——李瑞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西南联大英文课》原名《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是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大一学生的英文课本,编者为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西南联大的大一英文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因此,这本书也是联大八年办学中所有学生都学习过的。

      全书荟集了四十三篇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文章,均出自中外名家之手,如赛珍珠、毛姆、林语堂、胡适、兰姆、梭罗、爱伦•坡等。这些文章具有跨学科、多层次的特色,体裁多样,篇篇经典,集中了体现了联大外文系“通识为本”“培养博雅之士”的教育理念。时隔八十年,这一理念对今天的外语教学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原书为纯英文,本书集结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校英语名师,联合翻译其中的英文课文,编辑成英汉双语读本,旨在方便读者阅读和自学。本次推出的有声珍藏版,特邀美国专业配音演员朗诵课文,语速适中、发音纯正,适合练习听力和跟读。

      目录:

      001 Barren Spring By Pearl S. Buck

      贫瘠的春天 赛珍珠

      012 ¬Beast of Burden By W. Somerset Maugham

      负重的牲口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022 Song of the River By W. Somerset Maugham

      河之歌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027 Birth of a Sister By Tan Shih-hua

      妹妹的出生 邓惜华

      036 A Dissertation upon Roast Pig By Charles Lamb

      论烤猪 查尔斯•兰姆

      053 An Optimist Looks at China By Hu Shih

      乐观看中国 胡适

      060 The ¬End of Life By Lin Yutang

      生活的目的 林语堂

      072 A Sacred Mountain By G. Lowes Dickinson

      圣山 高兹沃斯•洛斯•狄金森

      089 Fragments from a Flower Diary By Nora Waln

      花事记忆 诺拉•沃恩

      109 A Word to Youth By Andre Maurois

      致青年 安德烈•莫洛亚

      120 A Pair of Woodpeckers

      一对啄木鸟 佚名

      130 ¬Battle of the Red and the Black Ants By Henry David ¬Thoreau

      红蚂蚁大战黑蚂蚁 亨利•戴维•梭罗

      138 Liberty By Woodrow Wilson

      论自由 伍德罗•威尔逊

      143 What Is Science? By Ira Remsen

      何为科学? 里拉•雷姆森

      153 ¬Durable Satisfactions of Life By Charles W. Eliot

      对生活的持久满足 查尔斯•W. 艾略特

      164 ¬Imaginary Invalid By Jerome K. Jerome

      妄想的病人 哲罗姆•K. 哲罗姆

      174 Tell-Tale Heart By Edgar Allan Poe

      泄密的心 埃德加•爱伦•坡

      188 ¬Widow and Her Son By Washington Irving

      孤儿寡母 华盛顿•欧文

      201 Champion Snorer From the “Burlington Hawkeye”

      呼噜王 佚名

      208 A Liberal Education By Thomas Henry Huxley

      通识教育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222 ¬Function of Education in Democratic Society By Charles W. Eliot

      民主社会中教育之功用 查尔斯•W. 艾略特

      235 What Shall We Educate for? By Bertrand Russell

      教育的目的 伯特兰•罗素

      251 ¬Strength of Democracy By Walter Lippmann

      民主的力量 沃尔特•李普曼

      260 Technological Civilization By Charles A. Beard

      技术文明 查尔斯•奥斯丁•比尔德

      267 Social Value of the College-Bred By William James

      大学生的社会价值 威廉•詹姆斯

      293 Liberty and Discipline By Abbot Lawrence Lowell

      自由与约束 阿伯特•劳伦斯•洛维尔

      328 ¬The Liberation of a People’s Vital Energies By Woodrow Wilson

      民族生命力的解放 伍德罗•威尔逊

      352 Habit By William James

      习惯 威廉•詹姆斯

      374 Why a Classic Is a Classic By Arnold Bennett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 阿诺德•本涅特

      387 Evolution By John Galsworthy

      时代变迁 约翰•高尔斯华绥

      399 Fighting in Gallipoli By John Mase  eld

      加利波利战役 约翰•梅斯菲尔德

      416 ¬Half Mile By T. O. Beachcroft

      半英里 T.O. 比奇克罗夫特

      450 ¬Long Shadow By John Hampson

      长长的阴影 约翰•汉普森

      459 ¬Field Where the Satyrs Danced By Lord Dunsany

      萨梯跳舞的田野 邓萨尼勋爵

      469 Every Man’s Natural Desire to Be Somebody Else By Samuel McChord Crothers

      人人想当别人 塞缪尔•麦考德•克罗瑟斯

      501 ¬Philosopher By W. Somerset Maugham

      哲学家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524 Bismarck By Emil Ludwig

      俾斯麦 埃米尔•路德维希

      552 ¬Riddle of Hitler By Stephen H. Roberts

      希特勒之谜 斯蒂芬•H. 罗伯茨

      561 British Foreign Policy By John Gunther

      英国外交政策 约翰•根室

      568 ¬American Love of Freedom By Edmund Burke

      美国人对自由之热爱 埃德蒙•伯克

      586 What Is a University? By John Henry Newman

      什么是大学? 约翰•亨利•纽曼

      609 Theory of the Liberal College By Alexander Meiklejohn

      通识学院的理论 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

      653 Self-Cultivation in English By George Herbert Palmer

      英语学习的自我培养 乔治•赫伯特•帕玛

      文摘:



       

          西南联大的历史虽然不到十年,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堪称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在那样一种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她在不同的学科中培养了大批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才,真可谓群星灿烂,蔚为奇观。如果我们问,当今中国外国语言文学界,为何不能像早期西南联大外文系那样,培养出诸如钱锺书、曹禺、穆旦、李赋宁、王佐良、许国璋那样的大师级人物?这个问题确实会困惑许多人。如果仅仅说那是一个产生大师的时代,这恐怕缺乏足够的说服力。陈寅恪先生在纪念王国维碑文里强调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释放出来的人文关怀和学术氛围聚集了一批学识卓越的教授,在他们的教导下,学生放眼世界,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发奋学习,勤于思考,最终成为国家之栋梁之才。

      在西南联大外文系的那些学养深厚的教授中,系主任陈福田是其中一位。他主编的《西南联大英文课》课本(原名《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在提升英语阅读技能,欣赏英语范文、西方经典之外,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阅读这类教材,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鳞半爪的语言知识,或者猎奇的故事情节。在这里,学生知道何为教育,何为学,如何学,为谁学,如何学有所为。在这里,学生的英文能力得以加强,健全人格得以培养,精神世界得以升华。放眼当今中国之外语界,具有如此境界的英语教材恐已微乎其微。

      《西南联大英文课》课本是为培养通识人才、博雅之士而编写的。它着眼未来,追求内涵,厚积薄发,与时下中国外语界鱼龙混杂的英文速成教材相比,具有天壤之别。这部教材有几个特色。

      首先,它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课文选材旨在培养中国未来的文化精英,为改革旧制、构建中国的现代性而做好铺垫。在教材的前三篇课文中,编者向我们展示了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意在唤起西方的注意和中国国民的觉醒。《贫瘠的春天》摘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当春天来临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老刘却看不到希望,甚至对自己活着都不感到庆幸。第二、三篇《负重的牲口》《河之歌》均出自英国戏剧家、小说家毛姆的文集《在中国的屏风上》。课文讲述了挑夫和纤夫不堪重负的犹如牲口般的生活。

      他们不停地上上下下,伴随着无尽的劳役响起有节奏的呐喊:嘿,哟——嗨,哟。他们赤着脚,光着膀子,汗水顺着脸颊直流。歌声里渗透着痛苦的呻吟。这是一种绝望的叹息,撕心裂肺,惨绝人寰。这是灵魂在极度痛苦中的呐喊,只不过带着音乐的节奏罢了。那最后的音符是对人性的终极哭诉。生活太难,太残酷,这是最后的绝望的反抗。那就是河之歌。(P26)

          在这样一种社会语境的参照体系中,受教育者看到的是自己生活中的真实画面,看到的是自己千千万万需要得到拯救的同胞。编者希望学习者不要沉溺于象牙塔之中,而是要直面血淋淋的现实,献身于社会改造之中,铸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胸怀。

      第二,它立足于教育之上。教材所选范文均是为了服务教育这个大的目标。在这个方面,所选课文有:《通识教育》《民主社会中教育之功用》《教育的目的》《什么是大学?》《通识学院的理论》等。

      什么是教育?英国博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给出如下定义:

      我认为教育就是对自然法则智慧的展现,这种展现不仅仅指各种事物及其蕴含的力量,而且也包括人类和他们的各个方面,以及热切希望和这些自然法则和谐相处的情感与意志的塑造。因此,在我看来,这就是所谓的教育。(P218)

          记得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高等学校掀起了一阵素质教育(实为通识教育)的高潮,教育部还对之进行大力的推广。后来有些高校还发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呼声。其实,后者依旧停留在简单的技术教育层面,它关注的不是思想的训练,而是技术的叠加。它只是工具理性层面的产物,似乎把外语加上几门专业课程,合格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和专业翻译人才便新鲜出炉了。其实,这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而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陈福田先生的英语课本就已经将经典的教育理念运用于英语教学之中,用经典的文章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今

      天看来,这仍然是发聋振聩之举。

          如果有人要问,通识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区别在何处?受过通识教育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西南联大英文课》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在技术学校,学生们为一份特定的工作做准备,大部分停留在感性活动的层面,做别人可以理解的工作。在职业学校,学生们倒是处在思想和原则的领域之内,但他们仍然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人类旨趣,他们的认知活动也仅基于此。但是大学之所以相对于这两类学校被称为“通识学院”,是因为它的教育不是由特定的兴趣所主宰,它不局限于任何单个的人类使命,不是孤立地理解人类的种种努力,而是将人类活动当作整体,将这种理解置于彼此的联系之中,置于与总体经验即我们所谓的人们的生活的关联之下。(P643)

          我认为,一个接受过通识教育的人应该是这样的:他年轻时受到的训练可以使其身体服从自己的意志,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轻松而愉悦地从事一切工作;他的心智好比一台敏锐、冷静而有逻辑性的引擎,每个部分能力相当,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他又如一台蒸汽机,待于效力各种工作,纺织思想之纱,铸就心智之锚;他的大脑中充满着知识,既有关于大自然的重要真理和知识,也有自然界运行的基本规律;他并不是一个不正常的苦行人,他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生机和热情,但他的激情永远受制于强大的意志力和敏感的良知;他学会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不论是自然之美还是艺术之美;他憎恨所有的丑恶,并做到尊人如待己。(P220-221)

          透视目前中国外语教育之现状,许多外语学院变成了职业的训练场,教师忙于专业教学,灌输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与研究都离开了学问的原起点。更有甚者,思想已经淡出,学术已经褪色,技术有统领学术的势头。如果是创新技术,倒还无可厚非,问题是许多技术和

      方法无非西方的舶来品。遗憾的是这种简单的重复应用并没有让我们的一些教授心虚,其中还会有人觉得自己已手握倚天剑屠龙刀,可以发令于学术界。在这种气候下,博雅教育的生态环境必将遭到践踏,学生得到的教育不过是工具训练而已。

          即便对于专业学者和人文学者,《通识学院的理论》一文中都有这么一段精彩的论述:

          现在如果有人选择只关注自己的业务领域我并不反对,但如果一个人这样做是因为他不懂其他业务领域的知识,或是因为他不了解使他的业务变得有理据、有意义的任何相关领域的知识,那我们就可以说虽然此人很专注于自己的业务,但他并不通晓,并不理解它们。这样的人,从今天所要求的“通识教育”的角度看,与不懂自己买卖的买卖人和只从事自己专业的职业人士没有本质差别。(P648)

          这种论述来自学术界的一个普遍的看法:真正的学者只关心自己的学术研究,甚至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如果一位学者冒险去探索自己领域与周围领域的关系,他很容易成为知识普及工作者、文人、思辨者,或者最不好的结果是变得与科学研究背道而驰。”(P648)在中国的外语界,不是没有持这样观点的学者,这也许是中国学术界为寻求规范而需要共同度过的一个阵痛时期。归根结底,这只是一种片面和不成熟的表现。首先,知识首先体现为网状的整体,就像一个蜘蛛网一样,一切均指向其中心原点;或者说,知识由中心的原点出发,无限地指向未来,而知识的每个节点都在其中发生作用。其次,在当今的学术界,传统学科已趋向饱和,学术研究和发现已接近瓶颈,同为这个时代的学者,如果谁持有通识和博雅的教育,就更容易发现新的增长点,产生新的理论和知识。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与他们一样将自己封闭于狭窄的个人兴趣之内,而从来不花脑力从整体上理解自己的经验。遗憾的是,我们大学里越来越多的席位都被这些仅有特定兴趣,掌握专业化知识的人占据。”(P648)这种理解来自一个世纪以前的西方学者、教育家,我们不得不感叹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与西方的一些先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三,课本由经典构成。全书共收录四十三篇课文,涉及文学、教育学、政治学、哲学等。该书选文多样,有小说、散文、论说文、传记等。所选英文文章,必出自大家之手,如毛姆、赛珍珠、兰姆、梭罗、爱伦•坡、罗素等,其中不乏中国的作者,如胡适、林语堂。这些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更重要的是,它们充满了深邃的思想、睿智的对话和审美的体验。

      经典对大学教育十分重要,它是文化记忆的基本元素。经典需要一代又一代学者的解读、阐释、重构。在无穷循环的阐释与演绎中,经典犹如美酒佳酿,时间越长,其味越醇。经典作家的声誉独立于大众读者而存在,经典作品的甘醇伴随每一位接受过博雅教育之士的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须臾不曾分离。课本选有《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一文,可以告诉学生为何要读经典,如何去读经典:

      所谓经典著作,就是那些作品,它们能够给那些对文学表现出持久且浓厚兴趣的少数人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类少数人愿意体验新的快感,于是怀揣一颗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投入于永不止步的再发现当中。成就一部经典之作并不倚仗于伦理道德。经典作品能够流芳百世,并不是因为其遵循了某套标准,也不是因为其备受关注而免受疏忽,而是因为经典作品是快乐的源泉。(P385-386)

          其实,陈福田先生主编的《西南联大英文课》课本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编者高屋建瓴,以超人的学识,以深邃的思想,荟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具有跨学科的、多层次的特色,都是可读性极强的范文。阅读这些文章,能给人以震撼,能给人以感悟,能给人以启迪,能给人以方向,能给人以力量。课本不仅仅是针对西南联大的学生,而是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中译出版社发现这部教材,并深入挖掘,重新编辑,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校教师联合翻译其中的英文课文,编辑成英汉双语课

      本,这于中国外语界,甚至中国教育界,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是为序。

      罗选民 

      2016年岁末写于广外云溪居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