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梭罗
方竹译
-
出版社:
线装书局
-
ISBN:
9787512020894
-
出版时间:
2015
-
版次:
一版一印
-
印刷时间:
2015
-
印数:
6000千册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276页
-
字数:
220千字
-
作者:
梭罗
方竹译
-
出版社:
线装书局
-
ISBN:
9787512020894
-
出版时间:
2015
-
版次:
一版一印
-
印刷时间:
2015
-
印数:
6000千册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276页
-
字数:
220千字
售价
¥
25.00
7.1折
定价
¥35.00
品相
九五品品相描述
上书时间2016-08-24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美国伟大的环境主义先驱。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1837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845年,28岁的梭罗借了一柄斧头,独自来到距康科德一英里的瓦尔登湖畔森林里,建造了一座小木屋。他在那里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种植豆类、玉米、马铃薯等供自己食用,剩余时间用来读书、思考和观察野生动植物。梭罗根据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的观察与思考,创作了散文集《瓦尔登湖》。
梭罗用回归自然的实验来证明人生的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工业文明的喧嚣对人性的侵蚀令梭罗满怀忧虑。他认为人们自己将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将导致生命的衰落。面对难以抵御的物质世界的诱惑,只有过简单纯朴的生活,用更多的时间体验生命、品味人生,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对动物和植物的观察及其哲学思考,赋予大自然以深刻的哲学意义是该书的特色之一。
《瓦尔登湖》最初的中文译本由作家徐迟翻译,后来也有过多个译本,然而多有错译、删减,致使读者难究其理,莫衷一是。该最新译本译文精准,注释得当,尊重原著特色,还原了《瓦尔登湖》这部具有深刻思想的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成为一部能读懂的《瓦尔登湖》。该译本的面世将为广大读者,尤其是热爱和研究《瓦尔登湖》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经典样本。
译 序
以诗人的视角 重读《瓦尔登湖》
一
19 世纪中叶的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初期发展阶段。蒸汽火车出现了,有线电报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物资丰富起来,对物资的追求逐渐成为时尚。梭罗以其哲学家的敏感意识到人们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路口迷失了方向,从而陷入螺旋式的苦难之中。
我遇见多少贫穷而不朽的灵魂几乎被人生的重担压垮和窒息,爬行在人生道路上,向前推动着 75×40 英尺的大粮仓、从未打扫过的奥吉亚斯式的牛圈和 100 英
亩的土地…… (见 NO.2)
为了验证人在多么简单的物质条件下可以维持生存,梭罗走进了瓦尔登森林。在那里,他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塑造自己的生活。回到生活的原点,在古朴中寻回生命的真谛。
越简化自己的生活,宇宙的法则也越显得简单;孤独不再是孤独,贫穷不再是贫穷,怯懦也不再怯懦。 (见NO.79)
梭罗以博物学家的视角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瓦尔登湖的动物植物是有灵性的,山水泉石也是有灵性的,而这些灵性则是作者赋予的,是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关系的哲学思考的非语言表现。梭罗爱那些山水生物胜过爱自己的身体。他为采冰人滤去瓦尔登湖的“奶油”而叹息;他把屋后的栗子树留给松鼠和松鸦而宁愿自己去更遥远的地方采摘栗子;他认为“野兔绝境中的哭泣与孩子并无分别”……要知道,在梭罗那个年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才刚刚开始。
在梭罗的心目中,瓦尔登湖有着独有的品格特征。她深邃、纯净,“是康科德佩戴在自己皇冠上的一颗最璀璨的宝石” ,“许多人被拿来与它相比,但很少有人承受得起这种荣耀” 。其实,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的品格,也正是他心中的人类最高尚的品格。而梭罗看到,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追求时尚、追求奢侈,唯独不追求品格的高尚,不禁为之扼腕。
人类天性中最高尚的品格,如同水果上的粉霜,唯有精心呵护,才可以完好保存下来,可是我们无论对待自己还是相互之间都不曾如此珍惜。 (见 NO.2)
二
梭罗是入世的。梭罗的“实验”既非犬儒的行藏,亦非苦行僧的心路。他虽身在“世外” ,却时刻关注社会。他为逃往加拿大的黑人奴隶指明北极星的方向;他挺身而出拉响教堂的钟声,为废奴运动领导人约翰•布朗的殉难而激情演讲;他针对不公平的政府发表《公民的不服从》;他为康科德的教育发展大声疾呼;他针砭时弊,切中肯綮,拷问人性,鞭辟入里;他从未将自己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除了他的思想所至。
梭罗是超然的。他从不拘泥于规则,也从不屑于时尚,“他听到了一种不同的鼓声”。那鼓声或是神明的启示,或是先知的偈语,或是老拓荒者魔杖的指引……总之,其神秘的魅力让梭罗乐在其中。
我很高兴找到自己的方位,不是在引人注目的地方以浮华和炫耀行进在队列中,而是与宇宙的缔造者同行,如果可能的话;不是生活在这个浮躁、焦虑、忙碌和琐碎的19 世纪,而是当它流逝的时候或站或坐地沉思。 (见 NO.80)
然而,梭罗又是忧郁的。他为失去他的猎犬、栗色马和消失于云端的斑鸠而忧郁;他有时用足以“挤完一群奶牛”的时间也没有等到从小镇走来的访客。他的思想渴望传播,他的激情需要挥洒,然而,可以与之夺席谈经者毕竟聊聊无几。于是,他把思想的火花投向了远古,投向了大自然,真正地与先哲对话,与万物相惜。这一切都源于他超越了那个时代。
梭罗的思想生前不为社会所关注,但这不是梭罗个人的悲哀,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人类注定要在精神的泥淖中跋涉漫长的历程,方能体味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对于梭罗这样一个“清醒的人”,在“众人皆醉”的时代,自然不免孤独和忧郁。也正是这种孤独和忧郁成就了他的不朽之作,成为人类精神宝库的一颗耀眼明珠。
三
这是一部极具艺术特色的经典文学。《瓦尔登湖》的成就不仅在于为那个时代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绘制了一幅唯妙唯肖的画像,为人们提出了众多值得切实思考的问题,更为美国文学脱离英国文学的窠臼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瓦尔登湖》行文清新自然,描写细致入微,叙述简洁流畅,联想极其丰富,东西典故信手拈来,文学表现手法运用自如,字里行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堪称为一座知识的宝库,或许只有文学巨擘方可有此经典之作。
这是一首字字珠玑的思想长诗。梭罗发表过许多诗歌,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也看出他对诗歌的挚爱和推崇。《瓦尔登湖》大量地引用诗歌,为这部散文作品增添了诗的翅膀。诗歌是哲学的艺术表现形式。梭罗借助诗歌表达思想观念达到近乎纯熟的程度,不仅引用自己的诗,也引用他人的诗。
炊烟如伊卡洛斯之鸟展开闪亮的翅膀 / 羽翼溶化于升腾之间 / 你是无歌的云雀黎明的使者 / 在小村之巢上空盘旋 / 你是远去的梦境或是午夜的幻影 / 将你的裙裾舒展…… (见 NO.63)
即使是描写和议论也诗意盎然,令人回味无穷:
我每日生活的真实收获有些像无形的和难以言状的晨曦与暮色。这是我捕获的些许星尘,是我握住的一段彩虹。(见 NO.54)
类似的文字几乎俯拾皆是,如珍珠般闪烁于字里行间,令人目不暇接。流连于这座瑰丽的文学殿堂,如沐甘霖,如饮美酒,无处不风光。遗憾的是,长久以来,人们往往只注重它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它的文学价值。
四
这不是一部平静的书。简单、原始的生活经历不过是一种实验而已。在它那平静淡泊的外表下,处处涌动着难以遮掩的激情。这不是隐居者自恋的道白,也不是自闭者的喃喃自语,而是一条畅快的溪流,阅尽无边的水韵山色,从纯朴的远古流到熙攘的今天,从喧嚣的地球流向浩渺的星空……
瓦尔登湖的山水风光不是静止的,她随着四季的轮回而变化。瓦尔登湖的新居民也没闲着,他的足迹踏遍了那里的每一个角落;他那个不甘寂寞的脑袋更是有如一部机器一样高速地运转着,他思考着生计的最简朴方式,思考着蚂蚁战争与人类战争的类同,思考着蓄奴制对人性的摧残……如此等等。两年零两个月的独居生活就是梭罗思想上的一次马拉松,而这一漫长的思想旅程让他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头,也走出了一条另类的人生之路。
这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书。许多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感觉梭罗仿佛是一个刚刚从 51 区逃出来的外星人,面对着陌生的人类,常常说出一些令人不知所云的话,于是认为该书“晦涩难懂”。其实并非如此。尽管它的思想是深邃的,句式往往是复杂的,而且有时又有过多的省略,但逻辑是清晰的,只是他大量地运用了极具艺术特色的表现手法而已,加之如果翻译不够准确,确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
为了不把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译成蹩脚的说明文,本书的翻译原则是在尊重原著严肃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原文的文学色彩,对其广泛运用的比喻、比拟、象征、借代、谐音、双关、反语、对比、影射、照应等表现手法以及大量的寓言式和讽刺笔法均清晰体现出来,而不是为了易于理解而用通俗词汇来代替。除了个别不顺畅的句子外,在句式上基本依照原文,以尽量体现英文的语序特色;在语句组织上尽量体现梭罗语言简洁的风格;在字词运用及句意表达上尽量体现汉语词汇外延精确、内涵深厚的优势,以为读者奉献一部既原汁原味又具有广阔思维空间、既顺畅易懂又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译本。
在技术处理上主要有如下几点说明:
1. 原文的第一篇“节俭”其实包含了“引论”和“节俭”两部分内容,且该篇占全书的 1/4 篇幅,看起来似乎头重脚轻,因而,翻译时将其分为两篇;这样,也使“引论”与“结束语”相对应。
2. 原文中一些段落特别冗长,读起来令人沉闷,翻译时按照内容相对独立的原则做了分段处理。
3. 由于每篇文章都相对较长,为了使读者更清晰地掌握全书的逻辑关系,翻译时以内容完整为准则,将每篇文章分为若干部分,全书按统一编号标示。
4. 为了有助于读者理解,对一些偏僻的和特殊意义的词句做了必要的注释,以简洁的间注形式用小号方正仿宋体列于括弧内;另一些括弧内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的内容是著作原文。
5. 动植物名称的翻译是本书的难点之一。为了读者对照查阅方便,书后附录了《植物动物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上述几点均为阅读方便起见在格式上所做的必要变动,内容没有任何改变,但仍需读者给予理解。
五
完成本书的最后一笔,已是明月临窗。抬眼望去,月光如水,静谧而安详。如今的瓦尔登湖的月色也是如此吗?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霜雪雨,瓦尔登湖或许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纯净,然而,她所承载的人类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却与日俱增,她已成为人类崇尚自然、崇尚简朴生活、崇尚精神自由的象征。在那里,一位超验主义思想家、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经生活过。那里的丘陵平原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那里的山光水色收藏了他孤独的身影,那里的松鼠和潜鸟铭记着与他的每一次亲切交流……
诗意的风光,诗意的栖居,诗意的文字……有些读者或许已经读过《瓦尔登湖》,那么,请您再以诗人的视角重读《瓦尔登湖》,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译者 于北京方竹轩
2014 年 5 月
译者简介:方竹,原名周德喜,公安诗人,作家,译著有:《中国人的本色》(原著美国何天爵)、《瓦尔登湖》(原著美国梭罗)。著有诗集《临风竹雨》、公务员培训教材《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评析》、散文《重拾地名的文化记忆》、影评《让法治精神走进山寨》、政论《履行道德责任是依法执政的基本前提》、法学论文《也谈“刑事侦查立案”》等。
目 录
引论 /1
节俭 /32
生活之所与生活真谛 /64
阅读 /79
声音 /89
独处 /104
访客 /113
豆田 /125
小镇 /136
湖泊 /141
贝克农庄 /162
更高准则 /170
野性邻居 /181
室内取暖 /193
昔日居民和冬日访客 /207
冬天动物 /219
冬季之湖 /228
春天 /240
结束语 /257
附录 1 植物动物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269
附录 2 梭罗生平和著作年表 /274
附录 3 瓦尔登湖方位示意图 /276
精彩书摘一
补充诗篇:自以为是的贫穷
可怜的穷鬼
你的蓬户或木盆
占据苍穹下的一席之地
已是过分之举
在廉价的阳光里或阴凉的泉水边
用块茎和盆栽的香草
培养你懒惰迂腐的恶习
用你的右手
从心灵上撕去仁爱的激情
而美德之花只有在激情的树干上展示绚丽
你的本性堕落感知麻木
如同被蛇发女妖变作了岩石
我们不需要你这必须自制的沉闷的群落
或者那不懂得欢乐与忧伤的悖情的傻气
也不需要你那虚伪的消极多于积极的坚毅
这样卑下可怜的一群
自设平庸的樊笼
成为自己心灵的奴隶
我们只倡导这样的美德
追求超越勇敢无畏
慷慨博爱凛然正气
洞察的精明无边的雅量
以及淹没于历史长河的英雄行迹
赫尔克里斯阿喀琉斯忒修斯
是仅存的范例
回到你那讨厌的茅舍吧
当你领略文明的新天地
才能懂得
那些美德的真正含义
精彩书摘二
通过实验我至少认识到:如果一个人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构想的生活,他将获得平常意想不到的成功。在他的周围和他的内心将会开始建立起新的、普遍的和更自由的法则;或者旧的法则被拓展,在更自由的意义上做出有利于他的诠释,他将被允许在更高级的状态下生存。他越简化自己的生活,宇宙的法则也越显得简单;孤独不再是孤独,贫穷不再是贫穷,怯懦也不再怯懦。如果你建造了空中楼阁,你的劳动未必被浪费;那里正是它们的应处之所,现在在它们的下面奠定基础。
…………
我们不要用赋予事物的表象代替最后使我们受益的真理。只有真相是不可磨灭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处于应该的位置上,而是处于不真实的位置上。由于我们天性的缺陷,我们往往假设出一种情形,将自己置于其中,因此同时处于两种境地,要摆脱它倍加困难。神智清醒的时刻我们只关注事实,也即实际情况。说你不得不说的,而不是说你应该说的。任何真相都好于虚构。补锅匠汤姆•海德站在绞刑台上,被问到他是否有什么要说的,他说:“告诉那些裁缝,记住在缝第一针之前,在线上打个结。”以致他的同伴忘记了祈祷词。
…………
我居住在一堵铅铸的墙的角落里,墙中灌入了一些铸钟的合金。在我午休时,经常有混乱的叮叮声从户外传到我的耳朵,这是我们同时代人的噪音。邻居们向我讲述他们与著名绅士名媛们的奇遇,他们在餐桌上遇到了哪些显要人物;但我对这些事情并不比《每日时报》的内容更感兴趣。他们的兴趣所在和交谈内容主要是关于服装和礼仪的;但是任凭你怎样装饰,呆头鹅终究是呆头鹅。他们向我讲述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英国和西印度群岛、尊敬的先生……还有佐治亚州或马萨诸塞州,全是转瞬即逝的现象,直到我准备像马穆鲁克军官(1811年新任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屠杀势力巨大的马穆鲁克阶层,据说只有一个将领跳出城堡逃脱)那样从他们的庭院中跳出来。
我很高兴找到自己的方位,不是在引人注目的地方以浮华和炫耀行进在队列中,而是与宇宙的缔造者同行,如果可能的话;不是生活在这个浮躁、焦虑、忙碌和琐碎的19世纪,而是当它流逝的时候或站或坐地沉思。人们在庆祝什么?他们都属于某个筹备委员会,时时期待着来自大人物的演讲。上帝不过是这一天的总裁,韦伯斯特(19世纪上半叶美国政治家)是他的演讲者。我喜欢衡量、确定、趋近那些最强烈和最有理由吸引我的东西,不是悬于秤杆上试图减少重量,也不是假定一种情况,而是接受事实。踏上唯一能走的道路,在那里没有力量可以阻挡我。在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前就起拱,这不会令我欣慰。我们不要玩踩塌薄冰的游戏。任何地方都有坚实的底部。
…………
我们要花多长时间坐在门廊里操行这些无益而迂腐的美德?那些东西在任何行动面前都会变得荒诞不经。就像一个人以坚强的忍耐开始他的一天,而雇佣一个人去锄他的马铃薯;在下午出去以谋划好的善行实施基督教的温和与慈善!想一想中国的傲慢和人类停滞不前的自我陶醉。这一代人有点倾向于庆幸自己是一个显赫血统的最后一代。在波士顿、伦敦、巴黎和罗马,人们回想着他的悠久血统,满意地谈论他在艺术、科学和文学上的进步。有哲学学会报告和公开的《伟人》颂文!这就是好人亚当在关注自己的美德。“是的,我们完成了伟大的业绩,唱出了神圣的歌曲,这些将是永恒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还能记住他们。
亚述(公元前的西亚帝国)的学术团体和伟人现在何处?我们是多么年轻的哲学家和实验主义者!我的读者中没有一人度过完整的人生。这些或许仅仅是人类生命中春天的几个月份。即使我们患了七年之痒(指疥疮),却还未见过康科德的17年蝉(北美洲一种蛰伏17年才羽化的蝉)。我们了解的仅仅是我们生活其中的地球的薄皮,大部分人都没有挖掘到地表以下6英尺,也没有跃起到同样高度。我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而且我们的熟睡又度过了接近一半的时间。然而我们自以为聪明,认为在大地上已经有了一个确定的秩序。的确我们是深刻的思想家,我们有野心勃勃的气概!当我站在森林地面上,看见松针间爬行的昆虫努力躲避我的视野时,我问自己它为什么怀有这样谦卑的想法,尽力藏起它的头部;我可能是它的施主,向它的种族传递某些欢乐的信息。我不禁想起更大的注视着我们这些人类昆虫的施主和神明。
新奇事物不断地涌入这个世界,而我们却容忍着难以置信的愚钝。我只需要提示,在这个最文明的国度里还在听取什么样的布道。有像“欢乐”和“悲伤”这样的词汇,但只是用鼻音唱出的赞美诗的主题,尽管我们信仰平凡和低劣的东西。我们以为我们只能更换自己的服装。据说大英帝国非常广阔而备受尊敬,美利坚合众国是一流强国。即使有人脑海中曾怀有这种想法,我们也不相信,每个人身后的潮起潮落,可以像小木片一样漂浮起大英帝国。谁知道下一次从地里钻出来的17年蝉是什么样子?我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政府,并非像不列颠那样,是在饭后的饮酒交谈中建立起来的。
我们体内的生命犹如河中之水,今年它可能涨过人们未知的高度,淹没干渴的高地;甚至可能是一个多事之秋,会淹没我们所有的麝鼠。我们居住的地方,并不总是干燥的陆地。我在遥远的内陆看见过在科学开始记录它的洪水之前就已被古代溪流冲刷过的河岸。每个人都听到过这个在新英格兰流传的故事:一只强壮美丽的虫子,从陈旧的苹果木桌子干燥的桌面上钻出来。那桌子立在农夫的厨房里已经60年,先是在康涅狄格州,之后在马萨诸塞州。从许多年前起一枚虫卵就存放在还活着的树木中了,通过计算覆盖它的年轮可以看得出来。好几个星期听到它蛀蚀的声音,或许是一只咖啡壶的热量使它孵化了。听到这个故事,谁不感到增强了复活和永生的信心?谁知道多么美丽且有翼的生命,它的卵在无生命的、干燥的生存环境中埋藏于许多的木质同心层下已经很久。它最初是寄存于活着的绿树的边材中,那边材逐渐地转变为貌似它的干枯的坟墓。或许当那一家人围坐在欢宴的餐桌旁,听到偶然的蛀蚀的声音传出而感到惊奇已经很多年。可能有一天,出人意料地从社会上最平凡的、初次使用的家具中钻出来,最终享受它美好的夏日生活!
我不是说约翰(英美常用姓氏,泛指英美人)或乔纳森会领悟这一切;但这就是只有时间流逝而永远不能黎明的那个明天的特征。对于我们来说,处于我们视域之外的光就是黑暗。唯有我们醒着,那一天的黎明才会到来。会有更多黎明的到来。太阳只是一颗晨星。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