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牛津版 高伯雨著 钤齐白石刻“米斋”印、编者董明钤印、编者谭然钤印《图说听雨楼随笔》(人物篇、风物篇、文史篇)三卷 毛边本 举报
“高伯雨對晚清及民國史事掌故甚熟,在南天不作第二人想。”书扉页上“听雨楼”“贞白藏书”印非手盖,乃印刷品
- 作者: 高伯雨 著
- 出版社: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0190982638
- 出版时间: 2018-10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18-10
- 印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作者: 高伯雨 著
- 出版社: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0190982638
- 出版时间: 2018-10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18-10
- 印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上书时间2020-09-28
- 数量
-
库存2件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
- 商品分类:
- 历史
- 商品描述:
-
高伯雨(1906–1992)香港最後一位掌故家,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高適、林熙、溫大雅、秦仲龢等逾十個。祖父楚香、父親舜琴經營名號元發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家底豐厚,高伯雨不愁衣食,跟名家習書畫、學篆刻,遊學英國。在上海與唐雲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來,開始從事寫作。編過報紙副刊,五十年代開始為報紙寫專欄「望海樓雜筆」「聽雨樓隨筆」「適廬隨筆」「彊廬瑣記」,一寫就是五十多年。譯寫有《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紫禁城的黃昏》一九六 六年三月,創辦《大華》半月刊、月刊。高先生的書齋名不多,有:寒翠堂、米齋、薑齋、適廬⋯⋯,而以聽雨樓最為人所知。
伯雨為文如其為學,為學如其為人。其為人,溫而毅,直而婉;不信不言,不果不行;用其文其學,博而不雜,精而不執;深而不刻,淺而不薄;大而不無當,泛而不無歸。─友人中吾未見有如伯雨者也。
─ 徐亮之
在中國的史書中,往往只看見興亡大事的記載,或者官式的表面記錄,而當時人們實際上是怎樣活動的,只有從其他的來源中才能體會到。這就使得從事掌故學的人要負起相當重的責任了。我翻閱高先生的聽雨樓隨筆,覺得字字精采,至今不厭重讀。
─ 瞿兌之
澄海高伯雨先生,於學無所不窺;從政治、經濟、社會、教育以及各部門的文學,甚至金石書畫,他都有濃厚的興趣。二十年來,他隱居香江,閉戶讀書寫作,鍥而不捨,他的作品已經洋洋大觀,他的文字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 連士升
讀高先生隨筆,佩服他資料翔實,文筆卻輕盈可讀,不因講史而沉悶。
─ 盧瑋鑾
高先生幾十年來靠寫稿搵食,他寫的掌故,準確可靠,非道聽途說者可比。
─ 許禮平
配送说明
...
包含本商品的专题香港牛津大学社专场 / 更多
-
许礼平200.00
-
金庸698.00
-
金庸298.00
-
Sabina Knight 著,李永毅 译56.00
-
Manfred B. Steger 著,丁兆国 译56.00
-
Jonathan Culler 著,陆赟译56.00
-
Ritchie Robertson 著,罗宝平 译56.00
-
Harvey C. Mansfield 著,马睿 译56.00
-
Quentin Skinner 著 李永毅 译56.00
-
Christopher Goto-Jones 著 顾馨媛 译56.00
为你推荐
-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108.00
-
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政府280.00
-
李晓鹏70.00
-
4.00
-
唐春平、彭军 著10.00
-
梁红霓8.00
-
Margaret Ferguson399.00
-
封莉容、周卫 主编12.02
-
奥美电子85.00
-
河南省实验中学99.00
-
成观法师10.00
-
司法部参事处500.00
-
周建广 著50.00
-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3103.80
-
国家文物局主编1600.00
-
Alison、Waters 著;刘常华 译48.30
-
70.00
-
深圳博物馆45.00
-
刘建国122.00
-
湖南美术出版社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