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古籍草堂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举报
  • 作者: 
  • 出版人:    无
  • 年代:    清中期 (1736-1850)
  • 纸张:    竹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四部分类:    集部 > 总集
  • 尺寸:    35 × 25 × 1 cm
  • 册数:    1册
  • 作者: 
  • 出版人: 
  • 年代:  清中期 (1736-1850)
  • 纸张:  竹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四部分类:  集部 > 总集
  • 尺寸:  35 × 25 × 1 cm
  • 册数:  1册

售价 800.00

品相 八五品

上书时间2019-04-20

此商品已售罄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线装古籍 > 文学
    商品描述: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明清古籍版刻留珍谱》低拍,明清12种珍稀版刻样样有
    《明清古籍版刻留真谱》经折装,特大开本,长宽:35x25厘米,用古籍实际书页做成,内收明清珍贵散页十二页二十四面。从明末到清时间跨度300年,有官刻、私家刻本、还有坊刻本;有木板印刷的还有写刻本,有朱墨套印本还有石印本;有精抄本还有人物和古代兵器版画等。纸张有竹纸、白纸等。既是古籍鉴定的好标本、好教材,又是收藏的佳品,其中有些古籍散页非常稀有,珍贵的南明潞藩刊本《毕法赋》,既是明代藩府刻书又是南明刻书,南明王朝存在非常短,刻书也少,清代入关禁毁后流传下来的就更少了,所以本书页是非常珍贵的。清纳兰成德通志堂仿宋精刊本《仪礼集说》为清三代写刻之冠。清雍正刊本《感应篇图说》、《觉世经图说》人物版画、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本《纪效新书》古代兵器鸟铳版画栩栩如生。玩家可上手摩挲把玩古籍纸墨,比影印的“留真谱”不知高出多少,是初学古籍非常好教材,是古籍爱好者无声的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具增值潜力。现将古籍散页名称和相关古籍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供参考如下:
    1、明崇祯三年(1630)陈仁锡刊本《资治通鉴纲目》,是明末版刻的典型代表,半叶大字7行,行18字,小字行16、17字不等,白口,四周单边。《资治通鉴纲目》是朱熹生前未能定稿的史学巨著,后由其门人赵师渊于樊川书院续编完成。宋代金履祥、明代商辂又各为《资治通鉴纲目》撰写了“前编”和“续编”。明崇祯三年著名学者陈仁锡评阅校刻,墨色凝炼。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编年类第263页。
    2、珍贵的南明潞藩刊本《毕法赋》,是书为古人总结了大六壬课体特点的精华赋文。作者是(明)郭载騋。该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最高层次的术数之一——六壬术的一本集成之作,内容广博,提纲挈领,对六壬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整理,堪称内容最全面、最具研究价值的六壬典籍。《毕法赋》是壬学史上流传最为广泛、实用性最强、内容最为全面、最受壬学界推崇的传世佳作。明代竹纸精印,墨凝如漆,從時代、內容、裝幀、流傳、刻工姓名等多方面的考察得知,今傳《六壬大全》應該是分封在衛輝府(今河南汲縣)的第二代潞王朱常淓(1607-1646)編纂並初刻於明亡之後的1644年7月至1645年7月間的浙江杭州。朱常淓(1607―1646),明太祖十世孙,朱翊镠第三子,万历四十六年世袭潞王。清兵入关后随军南渡,居杭州。顺治三年在北京被杀。平生刻印古籍不多。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术数频第911页。明藩刻书不仅数量可观质量也堪称上乘。明代分封各地的藩府富可敌国刻书所据底本多为皇帝所赐宋、元旧刻。一些藩王倾心学术擅长艺术颇有学识故其所刻之书校勘精美、版印精湛、纸墨精良、书品上好被誉为明代官刻中的珍品,为历代藏书家和学人所珍重。李致忠先生著《历代刻书考述》亦以国家图书馆所藏藩府刻书为基础称藩府刻书“翻刊有据校勘有凭历来多为版本学家所称善”。 前期保留着元刻本粗黑口、赵体字的遗风。中期受复古思潮影响出现了翻宋、仿宋的倾向纸墨精良。行格疏朗颇具宋版风韵。后期白口、长字兴避讳之风。藩府刻书大多刻工精湛。印装讲究在古籍善本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很多版本本身就是艺术品所以历来为版本学家所重视。 珍贵的南明潞藩刊本《毕法赋》,既是明代藩府刻书有是南明刻书,南明王朝存在非常短,刻书也少,清代入关禁毁后流传下来的就更少了,所以本书页是非常珍贵的。2013年泰和嘉成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明潞王藩府刊本《六壬畢法・畢法賦》2册成交价105800元。
    资料参考:明代分封的潞王,藩国在卫辉府(今河南汲县)。第一代潞王名叫朱翊镠(1568-1614),是隆庆皇帝的第四个儿子,万历皇帝的唯一同母弟,万历十七年(1589)就藩。第二代潞王朱常淓(1607-1646),太祖十世孙,朱翊镠第三子,万历皇帝朱翊钧之侄,崇祯皇帝朱由检之叔父,万历四十六年(1618)闰四月袭封,长于音律、书画,尤擅制琴。六壬占课之术在明代有深厚的传统。从朱常淓的生平以及若干史迹推断,他也未能摆脱这一时代风气的影响。小潞王朱常淓在崇祯十五年以后与江南的关系,始自崇祯十七年(1644)的明朝灭亡之际。1644年4月,因李自成所部兵锋直指卫辉,朱常淓被迫出逃,先后到达江苏淮安、无锡、镇江。随着崇祯皇帝的缢死,朱常淓卷入与福王朱由崧的皇位之争。在福王于南京登基建立弘光朝廷之后,1644年7月13日,朱常淓被送到杭州监视居住。1645年6月,弘光朝廷覆灭,7月1日,朱常淓在杭州登监国位。7月6日,朱常淓向清军投降,旋与福王等一起押送至北京,次年被杀。初到江苏的朱常淓应该没有闲暇和精力写书、刻书,而在杭州长达一年的居住,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六壬大全》的整理、刊刻。《六壬分野》上钤盖的“潞国敬一主人中和父世传宝”朱文大方印,既不在崇祯九年(1636)之前潞王所用的近千枚印章之列,也不见于所知的其他传世潞王藏书之上。种种迹象表明,这枚印章极有可能是潞王到杭州以后才刻制的。《六壬分野》书衣所用为上等蓝色织锦,可能出自南京故宫或苏杭织造库存,是明代内府专贡之品,清初内府刻书尚沿用之。而至今仍鲜亮如新的黄绫书签,一方面显示出此书曾经受到妥善的保管,另一方面,则昭示着此书不同于普通明代藩府刻本的非常身份。因此,可以肯定,潞藩本《六壬分野》刻于明朝覆亡之后的1644年7月至1645年7月间,地点是浙江杭州。对中国版刻史来说,潞藩刻本《六壬分野》的发现,将明代藩府刻书的历史延续到了南明时期。它不仅因其为罕见的南明刻本而异常珍贵,更因其是最后一部明代藩府刻书而理应受到格外地重视。异于一般明代藩王刻本的装帧形式,还诱使着人们产生将其视作“南明内府”刻本地冲动。
    3、清朱墨套印本《诗经》。本书写刻上版,字体秀美。套版印刷术是在单色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普通雕版印刷,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或黑、或朱、或蓝,基本上为墨色。对于比较贵重 的书,或是第一次刷印,有时则选用红色或蓝色。这种印刷称之为单色、单印。套 版印刷则不同,它是在一张纸上印出几种不同的颜色。其初,人们是在一块版上的不同部位 ,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一次印成。严格地讲,这还不能算是套印,只能称之为“涂色。后来,即发明了将需要不同颜色的部分,分别刻成大小规格相同的版,逐次印到一张纸上。这种技术方法,才叫做套版印刷术,也称之为“整版套印”。用这种方法印出的书籍,称为“套印本”。在套版印刷发明的初期,主要用朱、墨两种颜色印刷。以这种方法印出的书籍 ,称为“朱墨套印本”,或叫“双印”。到后来,进一步发展用三色、四色、五色来套印图书,根据用颜色的多少,印出的书被称为“三色套印本”、“四色套印本”、“五色套印本”等。印术发明前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是白纸黑字(个别为红或蓝)的单色印刷。套印术的发明,使书籍不但有阅读的内容,更有一种阅读时赏心悦目的感觉。明代文学家兼画家陈继儒便将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及套色印刷术称为印刷史上的三变。可见套印技术在印刷史上的地位。套印方法因工序复杂,技术要求严格,因而每版书籍印数非常有限,不像今天每版可印几万、几十万册,且可重复使用。古代许多套印书每版只能印几十部。在当时,套印书就因其刻印精良,彩图绚丽,形象逼真,而深受人们欢迎,并成为人们争相寻购且不可多得的版本。
    4、清纳兰成德通志堂仿宋精刊本《仪礼集说》,《仪礼集说》为《礼学四书》中之一种。纳兰成德,1655-1685年,字容若,号愣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初著名词人。康熙五十年殿试二甲第七名,时年仅22岁,官至武官正三品。与朱彝尊、陈维崧等人为好友。虽生命短暂,年仅31岁时便去世,但著作颇丰,著有《通志堂集》、《全唐诗选》等。《通志堂经解》是清代最早出现的一部阐释儒家经义的大型丛书,收录先秦、唐、宋、元、明经解138种,纳兰成德自撰2种,共计1800卷。它一经问世,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内阁武英殿到厂肆书籍铺,一版再版。经师、通儒都以拥有这么一部大型丛书为幸。尤其是乾隆皇帝,认为“是书荟萃诸家,典瞻赅博,实足以表彰六经。”因此,他借助编修《四库全书》之际,命令馆臣将《通志堂经解》“版片漫漶断阙者,补刊齐全,订正讹谬,以臻完善。”并作为《四库》底本刊布流传,用以“嘉惠儒林”。原版版心下端镌有刻工姓名,约有二百余人,这些刻工,都是名手。本书为清初软体字写刻本,所书字体优美端秀,颇有宋椠遗韵。这种字体,非欧非颜,非柳非赵,当时称为“馆阁体”,非精工良匠难以刻成,清初武英殿刻本用的就是这种字体。这说明本书的刊刻动用了武英殿刻工。完工后,刻板被这批刻工带到内府。
    5、清万卷楼《春秋大事年表》是书为清代顾栋高所撰,顾栋高(1679~1759),字复初,江苏无锡人。康熙进士。此书为精写刻本
    6、清中早期刻本《韵补正》此书文字为写刻上板,点划精妙,著录秦汉以来碑刻三百余种,以时代为序,详加考证,是研究传世碑刻的重要资料。
    7、清《传家宝》序言。本书页有康熙58年仲春石成金天基写字样。是书刻字工整,间有精美版画。是清代学者,养生家扬州石成金所著的一部教人如何处世、生活的著作,作者从修身齐家到待人处世,从读书到娱乐,怡神养性的奇方妙法,到农工商各行的经营诀窍,无不博采兼收,综汇其中。
    8、清雍正刊本《感应篇图说》一面版画,一面文字。人物版画栩栩如生。是书为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其中版画刊刻精美。《感应篇图说》內收精美人物版畫逾百幅,是目前各拍賣會所見最早的《太上感應篇圖說》刻本。此本最早只在民間流傳,後因宋真德秀提倡,該書開始引起統治者的注意,並大加宣揚。內容則側重善惡因果報應,頗受統治階級推崇。沈津先生言此书为中国古籍中插图最多者,摹刻精湛,刷印清晰,较初刻犹有胜之。
    9、清印月山房刊本《觉世经图说》一面版画,一面文字。人物版画栩栩如生。覺世經圖說一名《繪證求福編》四卷,分為“分愷、悌、簡、易”共計四冊,為民間通俗讀物,勸善類書,以故事配版畫的形式規勸世人,一事一圖,頗具影響力,內有人物故事刻印版畫百餘幅。
    10、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本《纪效新书》古代兵器鸟铳版画。为抗倭名将戚继光著名军事著作,是我国明代中期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杰出兵书。《纪效新书》是作者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前后,在抗倭战争中写成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其间记述的有关火器等兵器在明军中的运用和作战情况,为研究明代军事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11、清代精抄本《王阳明先生全集》。馆阁体精抄,字体秀美,出手不凡。
    12、清《痘疹传心录》,清代方体字精刊,竹纸抚印精良。此书为我国古代一部较有特色在痘疹著作。书内附有十几页绘刻精致人物景像版画,形象生动。颇具欣赏、研究之价值。开本阔大,非常气派。有几页微微有损,研究版本伤一点应该没关系,主要研究纸张和行格、墨气。能把这样多非常难得的古籍版本散页集在一起,实属难得,是初学古籍版本者极好的教材,又是收藏增值的佳品。最后一张照片为本书和普通开本对比图。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