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本】格蕾丝·福克斯《英国海军上将与中国海盗,1832-1869年》(British Admirals and Chinese Pirates, 1832-1869),又译《1932年到1869年的英国海军与中国海盗》,中国海洋史史料文献,1940年初版精装,格蕾丝·福克斯签赠
举报
国内现货。
-
作者:
Grace Fox(格蕾丝·福克斯)
-
签名者:
格蕾丝·福克斯
-
出版社: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
作者:
Grace Fox(格蕾丝·福克斯)
-
签名者:
格蕾丝·福克斯
-
出版社: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
出版时间:
1940
上书时间2020-11-2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1810年,被认为是中国沿海大规模海盗时代结束的一年。但海盗时代的结束,并不代表海盗的消失。在整个19世纪,零散的海盗骚扰依然困扰着整个沿海地区,使得清廷和沿海地区仍不得不继续处理这些问题。到了1840年代,驻扎在香港的英国人也加入了这场对抗海上不法活动的阵容。格蕾丝·福克斯(Grace Fox) 的研究“British Admirals and Chinese Pirates”(1940),主要研究19世纪中期,英国皇家海军在香港及临近水域所遭遇的专业海盗集团。鸦片战争的发生,让中国人意识到西方人的船坚炮利,也迫使清廷变革沿海的海防部署。由于清政府在战后国力虚弱,又要应付接踵而来持续半世纪之久的各种内乱,沿海防御和压制海盗的责任,便落到了民间和外国势力的手中。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占领香港,他们以皇家海军之力,在南海上逐渐成为对抗海盗的主要力量。王文生认为19世纪初期,清廷之所以无法遏制海盗,是因清政府过度扩张领土所致。福克斯也持相同观点,认为晚清朝廷之所以无法有效控制海盗问题,是因其政府体制过度扩张所致(以因应人口膨胀、外国人前来扣关、远洋及近海贸易的增加等)。然而对外国人而言,不断地增加的亚洲贸易使得海盗隐患对他们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中国政府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对于外国势力而言,消除海盗,保护贸易,就如一场野蛮与文明的对决。简单来说,“消灭海盗”,在西方人眼中是一场“文明教化的使命”(西方人此时已将“抢劫”privateer 视为是一种野蛮的行为),也是帝国主义扩张的藉口。
为你推荐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12.00
-
梁启超 著
¥25.80
-
印会河 著
¥17.00
-
保罗·莱弗(英)
¥53.70
-
胡锦涛 著
¥3.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2.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20.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20.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4.5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10.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10.00
-
中共中央文献究室编
¥5.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20.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8.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30.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20.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4.00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1.50
-
吴光、钱明、董平 编;[明]王守仁 撰
¥128.70
-
Karl Popper
¥450.00